大豆玉米供應來源可追溯,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


大豆玉米供應來源可追溯,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

很榮幸今年受邀參與日本禁止基因改造生物全國交流集會(日本GMOフリーゾン全國交流集會),不過因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而無法出席,著實感到相當遺憾。全球化使得疾病擴散超越國境限制,疾病管控正因政治、經濟、社會考慮而更加複雜,這樣的情況亦真實體現於我們每日飲食。

  臺灣是全球少數於日常生活中大量食用基改(即基因改造,大陸常叫轉基因)黃豆製品的地區,本地產黃豆自給率僅約千分之一,常在國際貿易與政策制定過程中受到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由數個民間組織共同成立的“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憑藉著有限人力及物力資源,以喚醒消費者知情權為目標,共同面對糧食自給率的挑戰。

  本次報告針對“基改作物與食品現況”、“法律規範”與“民間倡議”三方面,分享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的2019年行動成果。

  1、臺灣基改作物與食品現況

  臺灣目前並未允許種植任何基改作物,食品中所使用的基改原料則須通過審查後才能進口。截至2020年2月24日,共有黃豆、玉米、棉花、油菜及甜菜等五類合計150種基改食品原料通過審查。

  2017年6月,臺灣“衛生福利部”公告“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審議中案件清單”,定期公佈正等待審核的基改食品原料,其中包括馬鈴薯、木瓜、甘蔗。由於民間團體代表未能參與審查討論,因此我們這幾年持續要求政府應公開詳細會議紀錄,讓消費者可針對疑慮主動提出意見。

  2、新增“飼料用基改與

  非基改大豆”進口貨品號列

  2014年10月,在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及民意代表要求之下,“經濟部”首度增列基改及非基改玉蜀黍、玉米粒、大豆、大豆粉等貨品分類號列,這才得以追溯基改與非基改產品供應來源並追蹤其流向;2019年5月,“經濟部”再新增“飼料用基改大豆”與“飼料用非基改大豆”等二項貨品號列。

  根據臺灣關稅署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於2019年總共進口85532公噸的非基改大豆與2589283公噸的基改大豆,其中“飼料用的基改大豆”數量為2135公噸,均由美國進口。至於“飼料用的非基改黃豆”,進口量則為零。

  

3、成功擋下“衛福部”

  增列草甘膦殘留容許量標準

  2019年4月,臺灣“衛生福利部”原訂增列大麥、燕麥、黑麥、小米、藜、蕎麥、高粱等雜糧作物之草甘膦(glyphosate,一種除草劑,也可做乾燥劑等,臺灣常叫“嘉磷塞”)殘留容許量標準,擬由不得檢出(ND)調整至10ppm。

  此消息經媒體披露後,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與其他民間團體共同發起反對行動,透過號召聯署、舉辦記者會,同時搭配媒體投書等策略,成功凝聚消費者力量關注此項政策。同年8月,臺灣“衛生福利部”宣佈暫緩實施,維持現行二十一種作物的草甘膦殘留標準。

大豆玉米供應來源可追溯,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

今年2月,臺灣“監察院”針對此項修法提出糾正案,表示“衛生福利部”身為行政主管機關卻罔顧食品衛生安全與草甘膦致癌風險,未善盡保護人民健康之責。

大豆玉米供應來源可追溯,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

4臺日韓反基改馬鈴薯倡議

  2019年5月,臺日韓反基改運動連線共同發起“反基改馬鈴薯”倡議,提出“政府不準”、“企業不賣”、“人民不買”的“三不”行動。同時,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邀請快餐產業龍頭麥當勞加入響應。

  對此聲明,麥當勞公司回覆由於臺灣未允許進口基改馬鈴薯,且提出進口申請的辛普勞(Simplot)公司也非食材供貨商,故目前沒有使用基改馬鈴薯的計劃。

大豆玉米供應來源可追溯,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

5、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進入第四年

  臺灣自2016年2月起實施的“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政策,明訂學校膳食禁止使用含基改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今年正式邁入第四個年頭,主管機關亦積極透過經費補助結合飲食教育,推動學校午餐提供“產銷履歷國產豆奶”。

  對此,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以缺乏科學根據為由,將校園禁止基改食品政策列為臺美技術性貿易障礙,不斷施壓臺灣政府撤銷禁令。

大豆玉米供應來源可追溯,學校午餐禁用基改食品

6深耕消費者教育

  讓社會大眾理解基改作物與食品風險,一直是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的重要工作。

  身為聯盟成員的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自2015年3月成立“學校禁止使用基因改造生物”(“GMO FREE SCHOOL CAMPAIGN”)部落格(博客),持續更新國內外基改議題動態。近一年與日本相關的主題為“第十四回禁止基因改造生物全國交流集會報導”、“‘國會’議員頭髮驗出草甘膦殘留”、“要求政府制定基因編輯食品規範聯署行動”與“學校午餐麵包殘留草甘膦”等事件。

  2019年10月,臺灣無基改推動聯盟於“種子生活節”展示臺灣反基改運動大事記,同時透過海報讓消費者認識基因編輯技術。今年下半年將以消費者為對象,出版《基改作物與食品風險》教育手冊。

文章來源:校園午餐搞非基 作者|陳儒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