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壇10大雷人規則,進頭球1個算倆,球迷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上次總結了世界足壇十大不可思議,其中中國足球有兩項上榜,條友們討論很熱烈,並列舉了很多中國足球更多的奇葩規則,當時就答應粉絲們,一定要寫一下中國足壇10大不可思議。

記得2010賽季中超眼看就要在一片光明下結束,可臨近結束足協一個決策引起了軒然大波:規定中場休息時間改為30分鐘,這一前無古人的決定令多方怨聲載道。名義上,足協的這一舉措可以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可這樣的決定明顯是違背體育規律,再一次凸顯了足協的業餘。不過,這並非中國足協第一次做出荒唐事,下面帶您一起看看中國足協都曾有哪些雷人舉措吧。

10大雷人規則一:3小時筆試為國足選帥


中國足壇10大雷人規則,進頭球1個算倆,球迷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國足的主帥一直是中國足協的大難題,雖然足協每次都是勞師動眾,並花了巨大的代價和金錢,但貌似每次結果都無法讓人滿意。2009年,南勇上任足協主席後在選帥問題上別出心裁,為了標榜公正公平,足協採用了公開的競聘,這本來是很正常的競聘,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足協竟然還模仿考公務員的做法,要對競聘者進行筆試,這在世界足壇真是獨一無二的要求,並且考試時間長達三個小時,也是難倒了一眾名帥。據瞭解,足協當時出的題目也是相當雷人,不過到現在足協並沒有公佈試題的內容。

10大雷人規則二:U20、U23球員上場人數不能少於兩人

中國足壇10大雷人規則,進頭球1個算倆,球迷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為了政績足球,中國足協可以說是招數盡出。在2005年1月份足代會上,足協宣佈了幾項保證“08奧運計劃”的措施,其中一項規定:凡沒有向08隊伍輸送球員的俱樂部,每場比賽U20球員上場人數不能少於兩人,上場時間不得少於半場,否則以0比3判負。

無獨有偶,2018-19賽季開始,為了提高年輕球員水平,足協規定中超球隊每場比賽必須有一名U23球員首發,至少2名U23球員上場的規定。結果各家足球俱樂部為了滿足這一要求,經常出現比賽開始3分鐘內將U23球員換下,以及在比賽加時故意犯規給換U23人員爭取機會。可能足協的初衷是好的,但這項規則對年輕球員的水平並沒有任何提高,相反,那些換上場只為了滿足足協規則,踢了1分鐘就下場的年輕球員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想提高自然更難了

10大雷人規則三:限制球隊國腳數量

現在的世界足壇,豪門球隊大部分都是各個國家隊國腳,這也無可厚非,同時某種程度上也有利於國家隊的組建和備戰。然而,2004年中國足協的轉會禁令中,明確表示,如果一支球隊擁有4名或4名以上的國腳,將不允許再轉入新國腳。當時足協解釋是為了防止聯賽球隊實力兩極分化,可是這樣的要求限制了球員的轉會自由,而且當時還牽出了怎麼核算是否是國腳的討論,出場時間等數據也引發了一出鬧劇,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中國足協做不到的。

10大雷人規則四:進頭球1個算倆

在中國足球歷史上,曾有著頭球隊一說,其實這並非沒有緣由。在上世紀80年代,足協認為中國足球該培養力量型的球員,這樣才能立足亞洲。因此,為了提升球員的頭上功夫,足協別出心裁的規定頭球得分,進一個算倆。這樣一來,聯賽當中高中鋒數量猛增,且還出現了把球帶到門口再挑起用頭球破門的奇景。幸好這樣的規定只持續了一年,不過,現在聯賽中鋒稀缺,足協能否再考慮重啟這一高明的決策呢,值得考慮。

10大雷人規則五:選數字定晉級,出現6和9懸案


中國足壇10大雷人規則,進頭球1個算倆,球迷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1999年10月,中國足球乙級聯賽決賽在天津舉行,小組賽結束之後,毅騰連鐵和綿陽豐谷並列第二名,但只能有一支隊伍晉級八強。當時聯賽競賽部主任郎效農想出了高招,讓兩隊的代表各寫下一個阿拉伯數字,如兩數之和為單數,大連隊晉級;如果為偶數,四川隊晉級。結果在抽籤當場選擇單數的毅騰教練王軍將紙條交給郎效農後,郎效農竟不顧綿陽隊總經理李海生在場,當場詢問王軍數字,王軍答曰“9”,本來李海生寫的是6,但接了一個電話後李海生堅稱自己寫的也是9,正是依靠這個似是而非的9(也可能是6)綿陽隊最終晉級。事後毅騰向足協提出申訴,足協被迫承認規則存在漏洞。

10大雷人規則六:聯賽抽牌定亞軍

中國足壇10大雷人規則,進頭球1個算倆,球迷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2002年甲A聯賽,當時大連實德早早確立了冠軍,可是聯賽結束後,出現了諸多球隊積分相同的局面,而且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深圳、北京也出現了同分的局面。中國足協並沒有按照足壇規則,用淨勝球定排名,而是做出了一個荒唐決定,那就是通過抽撲克牌來決定名次。結果深圳平安抽到了黑桃Q,力壓北京國安拿到了當賽季的亞軍;而同時抽籤的天津泰達隊和瀋陽金德隊也分別抽到了方塊J和梅花6,最後分居第10和第11名。

10大雷人規則七:拒絕引進外籍守門員

在中國足協的種種規定中,這個是堅持時間最長的,且到現在依然在使用。1999年,山東魯能奪得雙冠王,當時的門將薩沙表現出色,可以說是魯能奪冠的功臣。然而,2000賽季後,足協做出了禁止引進外籍守門員的規定,從此像薩沙這樣的外籍高水平守門員絕跡中國聯賽。誠然,這讓國內門將獲得了更多出場機會,可缺乏了一種交流,也錯過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10大雷人規則八:上座率不到1萬就該罰

中國足壇10大雷人規則,進頭球1個算倆,球迷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上座率某種程度上反映一個聯賽的熱度,也很大程度上與足協的政績掛鉤。為提高上座率,2007年中超、中甲老總峰會上,足協強調今年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各俱樂部加大工作力度,推陳出新想辦法將球迷吸引到賽場。為加強約束力,足協設定了懲罰措施,中超委員會將出臺一條規定,聯賽平均上座人數低於5000和1萬人的俱樂部,將在年終聯賽分紅中分別扣除10%和5%。在這樣的政策刺激下,中超和中甲出現了組團觀賽的現象,球場的人儘管多了,可這能吸引多少真球迷,值得思考。

10大雷人規則九:輸球才能保級


中國足壇10大雷人規則,進頭球1個算倆,球迷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中國足壇反賭掃黑牽出了末代甲A的幾場問題球,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與足協的一個荒唐規則不可分離。當時足協制定了04年中超的准入制度,是02年積分乘以0.5加上03年的排名來決定中超名額。這種情況下,末輪重慶力帆只要輸給青島,讓對手名次超過天津,重慶才能力壓天津成功衝超,這也就出現了著名的輸球才能保級。結果,力帆是輸球了,可天津擊敗了國際,幫助足協避免了尷尬的上演。不過目前來看,這裡面恐怕存在太多的貓膩。

10大雷人規則十:中超分紅沒錢發啤酒

每年中超俱樂部分紅,按理說都是大家高高興興拿錢的日子。不過,由於經濟不景氣,加上中超收益不足,足協在給俱樂部分紅時遇到了難題。然而,足協的領導人並非沒有辦法,由於贊助商是金威啤酒,足協就給每隊發了790箱啤酒,不可謂不闊綽,這難道是讓球員天天喝酒,這還怎麼踢好足球呢?

其實除了上述的十大雷人規則外,中國足協還提出過過十強賽前球隊不允許球員留洋,隨意取消升降級,謀劃採用南北分區以及組織球員軍訓和長期以來堅持的YOYO體側、還有這一年一直熱炒的歸化球員不算內援等,這些都引起了球迷的廣泛質疑。或許,很多舉措中國足協都是本著為了中國足球好的初衷,但太多不符合足球規律的舉措還是讓人哭笑不得。中國足球要發展,如何避免這樣業餘舉措的出現也很關鍵,畢竟,這些都是影響聯賽和中國足球水平的直接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