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飞花万点”怎么理解?

13418724360


全词拼凑无佳句,应是饯行陌生人。

真是搞不明白,或许是小可的诗词审美水平实在是LOW,如此没有任何艺术水准的词网上竟然有赏析文章!

果断醉了!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这首词从第一句就用一个“暮”字交待了时间——傍晚时分。而且我不明白,既然是“江上春山远”,显然这个江边的山不会高到醒目,既然不醒目,偏偏第二句是“山下暮云长”,云的位置在山下,岂不是说这山极高,黄昏时分极高的山下有暮云,这个画面我是不敢想象,然后接着镜头一转还有双双燕子,唯一的解释是远处有山即“春山远”,所以看上去晚霞就像是在山脚下一般。

站在船上或渡口,能看到有落花(满目即满眼,飞花即落花,无数就是贼多),双燕,显然是离岸边不远,回首还能看到雁峰、前路、烟树,所谓烟树就是暮色之树,前面是极高之山,后面是极高之山,中间是岸,这应当是刻画出来的景色吧?然后竟然还有漏声和灯焰,显然这是一个有集市的地方。让小可极为纳闷的地方是,都已经点灯了,显然是天黑得不像话,怎么看太阳都落山了吧?

尾句的斜阳从哪里冒出来的?

从全词来看,这是一个挺大的城镇,因为有漏声,能骑马,还有人点灯,靠在江边,远处有极高的山,另一边有长满树的山,水边还有花花草草,只是都已经点灯了,又出来的那个斜阳怎么解释?

全词用字敷衍,山下不如山外,相留相送应当是说燕子,说的好像相留就能留下来一般,所以这一句明显是凑字数,语字押得俗,至少我没有看到了黄昏时分还有燕子叽叽喳喳。漏声残,一般都是指深夜时分,那个香字押得也俗气,毕竟前面已经说花落尽了。

明显是拼凑之作。

所以小可极为怀疑,这首诗真正的作者倒底是谁?

确切地说,这首词真心不是我的菜!实在是看不出美来!



亦有所思


“满目飞花万点”出自出自宋代葛长庚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全诗为: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微雨晓霜


题主所言“满目飞花万点”出自南宋词人葛长庚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原词如下: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赏析】: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 ,同时用“ 远 ”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 ,用“春 ”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 时见双燕语风樯 ”。“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 ,从侧面补叙“ 相留相送”中的情意。“ 满目 ”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 千里 ”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 ,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 ,都极有分量。“ 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 。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 烟树正苍苍 ”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 !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 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 。然而漏残焰短 ,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 。词用“ 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 ;而“一身将影 ”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 ;至“ 向潇湘 ”三字虽只引入地名 ,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 ”一句 ,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 ,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 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 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 魂梦亦凄凉 ”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 ;“无语对斜阳 ”既呼应“ 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 。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 ,使词作首尾连贯 ,浑然一体 。此外,结处出现“ 无语对斜阳 ”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 相留相送 ”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古意新知


出自宋代葛长庚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境界的探索


“满目飞花万点”出自《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其作者为宋代葛长庚。

全诗如下: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这是一首离别诗,但词篇写别离,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

“满目”以下三句分别是离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的三个环节。

“满目飞花万点”一句即为离别时诗人所看到的场景:一眼望去四处都是飘飞的落花。体现出了一种伤感的情绪。


南枫希


出自宋代葛长康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峥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崔英阁工笔重彩


一眼望去,落英缤纷,飞花如蝶,云落如絮,飞花渐欲迷人眼,天地如此妙逸轻灵,萧散迤逦,旷古悠悠,却满含凄凄切切无言伤别离的愁肠百结。

花飞花落,夕照雁回,山已隐水已远,路迢迢云长长,今朝一别何日重见?

飞花踏马,与君各自天涯,月盈月缺,斟春酌秋,独自海角,煮酒吟月,何时相逢话新愁?

至此后,日日思君不见君,君将在,万点飞花中一直翩若惊鸿……

“满目飞花万点”出自宋人葛长庚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词篇从“ 相留相送 ”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蓝颜色的巧克力豆


宋代葛长庚词《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这是上半阙,古人写词和我们写日记差不多,当然规矩多。写出来流传下来就和古董一样,至于写的咋样,需要专业大家点评。这一段写景,就当看电影,先是远景,大河远山春天,还是下午,码头送友人,看见两个鸟在船上叫喳喳,写到这里,我也满目飞花万点,估计这老哥当时会这么写,肯定是饿了哇,光顾着和朋友拉家长里短,没吃饭,血糖低,血压低,和俺一个毛病。朋友受不了啦,敢紧逃之夭夭,这才消停下来喝点酒,看看风景,妈蛋,大马路,几棵树,美女有木有。我也敢紧拿起锅铲,炒两个菜,侍候家里的两个美女先。


大道无痕唯本心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意思是: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此句出自《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


天睛970


《飞花》

原是花季飘色香,

清风飞叶倩影瘦。

入眶尽饱美丽景。

知悉春光媚姿色。

山河恋花千般艳,

柔茵娇草衬红妆。

眷恋诗词万般赞。

还梦到来同齐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