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相關照:16、“知己”的最高境界是彼此心的袒露

友情相關照:16、“知己”的最高境界是彼此心的袒露

有一種友情叫知己。

簡單地說,知己實際上亦可以理解為“知道自己”。

沒有一種人比朋友更加了解自己了,因為長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奮鬥,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會納入朋友的眼光,由此就會深入到他的內心。反之亦然。

一般地,“知道自己”可以有兩個途徑:

一是對方知道自己的人生困窘,給予極大幫助。

這樣的“賜予”,很容易讓人萌發感恩戴德之心,引為知己。

二是有著相同的志向,也走著相同的道路,由此產生惺惺相惜之心,彼此有著莫大的相知和默契。

這樣的相知,是一種靈魂的契合,方為真正意義上的知己。

因為感恩,容易誤入“有奶便是娘”的歧途,從而使自己陷入盲從和迷信,對自己的前途是毫無幫助的。

因為盲從,就會失去自己的眼光,失去自己的觀點,同時失去自己的人格,失去自己的境界。

因為迷信,便無從辨別,無從選擇,捨命陪“君子”,然而問題是,所結交的朋友未必會達到那個標準,也有隱藏的偽君子。

若對方的志向和道路,有違於人類和社會,有違於法律和道德,這樣的抉擇更是個人的悲劇,屬於站錯隊跟錯人,很是不值。

若對方的志向和道路,在於奉獻社會,施惠他人,並從中讓自己也受益獲利,那才是難能可貴的。

毫不諱言的是,幾乎一切友情,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都是對社會資源的索取和分配的產物,由此我們相信,所謂朋友,就是利益鏈上彼此互相照應的角色。

它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利益互訴型。

一般地,利益互訴,可以是一方賜予,一方回報;也可以是雙方達成資源分享的共識。

二是聲氣相求型。

聲氣相求,往往是出於彼此興趣、愛好的相同或相近。

三是肝膽相照型。

這是由興趣、愛好昇華為理想、追求的一種境地。

三者比較難以區分,相交相融的成分極大。

唯一可區分的在於,它對社會的影響如何?如果友情的存在,能夠把握利他和利己的尺度,這才是值得稱頌的友情。

很多人喜歡把利他和利己提升到很高的道德層面,這不僅不可行,也是相當虛偽的。

我們只要做到,利己,但不損人,由此引申到社會、國家,這才是做人的真諦。

友情也如此,從利己立足,從利人出發,友情的歷程才會順暢,人生的道路才會精彩。

知音難求,誰知我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袒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