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老山骨灰堂直播“雲”代祭 全息投影追憶逝者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全息投影方式在供桌上展示貢品,9千餘名逝者姓名在兩側牆壁上滾動播放,今天(4月3日)下午,八寶山老山骨灰堂在追思廳內舉行代祭追思活動,全網觀看直播人數達50.8萬人次。

八宝山老山骨灰堂直播“云”代祭 全息投影追忆逝者

工作人員用流沙製作出“疫行清明 雲祭相思”字樣。攝 新京報記者 吳江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群眾祭掃實行網上祭掃和預約限流等措施,針對無法到場祭掃的情況,老山骨灰堂舉行了“雲”代祭追思活動。市民可實時觀看直播、留言互動,活動結束後將活動視頻發至未到現場祭掃群眾。

整個代祭儀式只有10分鐘左右,由1名司儀和2名工作人員,進行點亮心燈、誦讀祭語、行相思禮等流程,活動策劃人王靜說,“工作人員不能成為儀式的主角,通過儀式給視頻那頭的家屬以寄託才是最重要的。”

八宝山老山骨灰堂直播“云”代祭 全息投影追忆逝者

幻燈機投射出一位小朋友的繪畫,表達對已故爺爺的思念。攝 新京報記者 吳江

選擇使用全息投影技術,王靜介紹,是為了向觀看直播的家屬提供更具有沉浸感的儀式。現場用鮮花、風鈴、燈盞裝飾得溫馨素淨,頭頂紗幔上用全息投影打造出星空畫面,直播過程中家屬或網友的留言可投射到上面滾動播出。祭掃過程中的即獻供品、點心燈等過程也一一還原。

“媽,以前最喜歡吃你做的青團了,現在我也會做了。”、“爺爺我遊戲打到100多關了,昨天因為打遊戲被媽媽兇”……代祭儀式上,播放了兩段模擬祭掃人員的錄音,活動策劃人王靜告訴記者,這是以骨灰堂逝者家庭為原型創作的片段,“思念是感官的集合,回憶母親的飯菜、長輩的叮囑都是我們在這一刻的共情。”

八宝山老山骨灰堂直播“云”代祭 全息投影追忆逝者

工作人員點亮“蠟燭”,寄託人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攝 新京報記者 吳江

直播活動累計觀看人數達50.8萬人次。八寶山殯儀館老山骨灰堂工作人員介紹,自3月21日至今,八寶山老山骨灰堂已有近200人預約代祭掃服務,平日每天約有7-8人進行代祭服務預約,清明節4月4日當日最多,有近40人進行預約代祭服務,清明節三天有96人預約代祭服務。

據悉,老山骨灰堂始建於1958年,是北京市佔地面積最大、存放骨灰最多的週轉型室內骨灰寄存場所,可同時寄存1.2萬份骨灰,現暫存骨灰近萬份。逝者遺體火化後,可在此繳納50元,進行為期一年的骨灰暫存。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協作記者 吳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