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股市萎靡,有的人似乎把热情转向了买房。

最近,在后台问阔姐现在能不能买房的朋友,明显变多了。我扫了下楼市新闻,也都是下面这种画风……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这背后,当然有各地放松限购、开发商促销等因素,但依我看,最大的推动力还是来自房贷政策的转向——

全国平均房贷利率已经连续四个月下调,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5%,二套房为5.77%。拿我在的上海来说,现在最低的主流贷款利率只要4.65%。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融360统计数据,截至3月31日)

因为现在银行资金面比较宽松,还有很多台面下的利好。最近阔姐朋友圈里,贷款中介都在疯狂推销各种可以用来买房的抵押贷、消费贷,有些比房贷还划算。也有买房的朋友跟阔姐反映,现在银行贷款审批,速度飞快、条件宽松……你懂的。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更”惊喜“的是,很多地方银行都在下调首付比例。也就是说,咱们的上车门槛也变低了。

比如上海传出消息,有部分银行将首套房比例调到3成,这可是许久未见的场面了。融360研究院前几天发布报告说,2020年3月共有8家银行分支机构涉及3个城市下调首付比例,温州很多银行甚至连二套房首付比例,都从原来的6成降到了4成。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那么老问题又来了,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现在的局面有清醒认识——

新冠疫情影响下,春节至今,我们餐饮、旅游、酒店、电影、交通等消费全部扑街;现在全球疫情爆发,外需也扑街了,很多制造企业好不容易熬到复工,订单却没了。今年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严峻!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政策面上,抵御这种危机的办法,首先就是大幅降息、放水,各国都是这么操作的。

说直白一点,就是降低贷款利息、放松贷款条件,让大家能借到钱渡过难关,以及扩大生产与消费,提振经济。

前两年经济整体还算平稳,即便放水,也会严控流入楼市,但从最近各地房贷松绑情况来看,现在情况变得微妙起来。

毕竟,房地产既是投资,也是消费。一端连着基建,需要配套地铁、学校、生活设施,另一端连着消费,装修入住就要买买买,离不开汽车消费、家电消费……简直是提振经济的神器。

不过,截至目前,”房住不炒“的中央精神,并未松口。

前阵子,驻马店、广州、宝鸡、济南、海宁发布了楼市刺激新政,马上被叫停约谈。阔姐看了下这些政策的共性——简直就是楼市起飞的标配套餐啊!

降低首付和贷款利率 放松核心区域限购

房地产这个夜壶,后面是不是会被大举端出来,很大程度要取决于疫情。但我想,但凡还有别的办法,高层都不会愿意、我们也承受不起,再掀起一波楼市泡沫。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我之前说过,眼下的情况,其实对刚需的小伙伴是件好事,限购松了、开发商促销了、首付压力小了、贷款成本降低了……疫情控制得不错的地区,可以多出去跑跑盘,抓住捡漏的机会。但投资的朋友,还请三思。

毕竟,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二战以来人类最大的危机。是赌自己能抓住一轮暴涨的机会,还是现金为王,我会选择后者。

对于绝大部分家庭,买房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因此,在这个不确定性非常大的疫情下,不论刚需还是投资,我们做抉择时,除了分析政策和市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就是谨慎评估自己的承受力。

这一点,是我以前和大家谈论买房时,说得不多,但当下尤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最近看到了一个说法,当大放水时,负债买入房产,是抵御通胀的一个好工具。这句话本身没错,但也要问问自己,你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你采取这个策略。

现在房贷就已经是现代人最大的压力来源了,很多普通中产家庭,都背负着上百万的房贷。上海财经大学一份研究指出,我国的家庭债务,已经逼近了家庭所能承受的极限,任何一点变动都有可能引爆风险。

楼市利好频传,我却有点慌....

这一点,在武汉疫情发生后,很多人已经体会到了。收入锐减,房贷却一分不能少,拖下去真要出人命了。这也是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领导们都亲自上阵,敦促大家复工复产。

那么,接下来考虑买房的小伙伴,请务必充分评估,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自己收入的稳定性;也要好好盘盘家底——如果收入中断,你手上的现金不能坚持半年还贷的话,那你就属于高负债买房者,请慎重。

我最近看了许多专业人士对全球疫情的分析,哪怕最乐观估计,也觉得要持续好几个月,悲观者甚至觉得,人类进程都要因此发生巨变了。

可以确定的是,在战胜病毒之前,全球的经济活动都会被严重抑制,如果这个情况持续时间太长,必然引发危机。这件事上,我们就算关紧国门,也无法独善其身。

而过去我们在楼市起伏中获取的涨跌”经验“,是否适用于当下,大家都可以想想。大局纷乱,先好好活着,至于其他,慎思之、徐图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