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雕塑家、中國共產黨黨員司徒兆光同志於2020年3月4日18:50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壹 :司徒兆光把生命奉獻給雕塑


作為中國城市雕塑的奠基人,司徒兆光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微博)雕塑系主任、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城雕藝術委員會委員、首都城雕藝術委員會委員。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稱號;被授予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稱號。


他的代表作有《讀》、《朱德紀念像》、《吳作人》、《雛鷹》等,作品《揚青稞》、《廖公》(為中國美術館藏)、《妮》等曾獲獎。曾為毛主席紀念堂、北京郭沫若故居、北京宋慶齡故居、國家體委、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故居博物館等地創作銅像。


1940年,司徒兆光 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省開平市,已故著名電影人、文化部副部長司徒慧敏之子。1959年,司徒兆光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1961-1966年在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雕塑繫留學,從師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庫申教授。1966年回國後,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曾為國家培養出大批藝術精英人才,也曾為中國城市雕塑和公共藝術的建設推廣做出重大貢獻,很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重要藝術機構收藏。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貳:生命之光裡,遇見百元鈔的浮雕稿


作為中國城市雕塑的奠基人,司徒兆光曾為毛主席紀念堂、郭沫若故居、宋慶齡故居、國家體委、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故居博物館等地創作銅像,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為茅盾文學獎獎章創作茅盾浮雕。1985年他為第四套人民幣百元鈔創作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浮雕像。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第四套人民幣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張印有“四位偉人頭像”的百元鈔。


如此精美的百元鈔,這裡面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來聽聽我們的設計者和雕刻者都是怎麼說的吧。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叄:設計者說


1984年,中央提出要增加50元券、100元券紙幣。情況來得突然,讓印製總公司感到了壓力。


於是他們又把幾位專家找來商量怎麼辦。參加討論的有副總經理徐吉周、生產處長左寶昌等領導和國營五四一廠設計室主任石大振、高級工藝美術師劉延年


大家一籌莫展,因為第四套人民幣表現的主題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而發行的10元券已用了漢族和蒙古族,也就是說中國人口最多的兩個民族已經用上了,往上再也沒有可用的民族了。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但是鈔票要成系列,第四套的民族大團結這個主題不能偏離,怎麼辦?


對這段經歷,美術專家陳若菊仍舊記憶猶新: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當時正好是國慶節,我們幾個人在看電視,看見人們抬著大牌子在遊行,是四位領袖的大牌子。周令釗講:哎,有了、有了,咱們把這四位領袖像用上去!原來主席好像有句話,人在不要上(鈔票)。


這時四位領導人都不在了,就可以上了呀。劉延年對這一段也有深刻的記憶:大家一致同意使用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四位領導人作為正面主景。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可是如何才能表現出四位偉人的光輝形象呢?從藝術的角度不好處理。我曾在資料室看過一本書,書裡有一張招貼畫,畫的是浮雕像,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我就把這本書拿到專家組一起討論。


大家認為這種表現形式可以,就確定了用浮雕像,因為浮雕是紀念像不是人像,用上去表示紀念,是最好的懷念。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關於人物的排序,當時在《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裡,已改成了“毛周劉朱”,而且遊行那天,牌子上的四位偉人也是這樣排列的,當天《人民日報》頭版報道遊行時,四位偉人也是這樣的排列順序。


由於要用雕塑的形式,當時曾經請過中央美術學院的一位教授製作泥塑,但與鈔票設計製版的工藝有點距離。羅工柳說:“侯一民,你按照浮雕的效果畫一張素描看看怎麼樣。”


侯一民就按照浮雕的效果畫了素描稿,大家認為還不錯於是就採用了侯一民的素描稿。


肆:雕刻者說


有了素描稿,就是如何雕刻的問題了。而“四位偉人形象”的雕刻者,就是北鈔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席華。他同樣也是第四套人民幣50元券、10元券正面主景人像的雕刻者、“印鈔造幣勳章”的獲得者。


他在雕刻“四位偉人形象”時,又是怎樣的心路歷程呢?蘇席華想到了很多很多,如何從理論與雕刻技術的角度把握好四位偉人的形象和氣質呢?


他聯想到中國革命所走過的艱難曲折之路,聯想到中國的發展變化,聯想到四位偉人的豐功偉績,聯想到四位偉人高尚的人品,聯想到老百姓對四位偉人的熱愛,內心百感交集、波濤洶湧……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如何用自己手中的鋼刀表現出四位偉人的風采?他琢磨、他思考、他無法平靜自己內心的情感。


他在把握整體效果的基礎上,反覆學習四位偉人的傳奇人生和豐功偉績,他翻閱大量的書報雜誌和照片,領會四位偉人的精神世界,他要把四位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風采,要把全國人民對四位偉人的熱愛,用手中的刻刀表現出來。


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四位偉人的圖稿是採用浮雕風格的素描人物形象,這對他來說是第一次,在國際鈔票史上也不曾見到過用手工雕刻浮雕像的,他要選擇最佳的表現技法。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如何表現四位偉人的神采,又要符合印鈔工藝,經過深入研究,他認為傳統的曲線雕刻技法是為表現人物的骨骼肌肉變化。


為表現黑、白、灰多層次的整體效果和增加藝術感染力的,而浮雕風格的人物形象給人以寧靜、沉穩、莊重的感覺,畫面顯得乾淨、光潔,明暗反差不大,光線變化平緩,用影子襯托出出浮雕的效果,這是浮雕像的基本特點。


若採用傳統的雕刻技法表現浮雕風格的人物形象,內容和形式則不統一,為使雕刻技法與藝術效果達到完美的結合,更有利於表現浮雕風格的人物形象,他創造性地大膽地改傳統的曲線雕刻技法為主輔線均採用平行的直線或點來表現。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的作品入選,其印品既達到原稿寧靜、沉穩、莊重的浮雕藝術效果,又做到了嚴謹而不呆板,嚴肅而不失生動和諧,展現了四位偉人的光輝形象,凸顯偉人的風采。


可以說達到了藝術、技術與工藝的完美結合,也為雕刻浮雕風格的人物形象探索出一種新的表現技法。


最後,這張百元鈔上的“四位偉人形象”,成為了第四套人民幣的代表性形象,深受大家喜愛和收藏。


懷緬 | 從司徒兆光的生命之塑,見百元的設計之美


注:本文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