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提升自我效能感是關鍵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提升自我效能感是關鍵

疫情期間,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很多家長頭痛不已。由於朝夕相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也暴露無遺了。“缺乏學習積極性”在所有問題中是名列前茅的。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指出,人們對於可能出現的行為結果所作的預測會對其學習行為產生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為這些預測會影響人的動機。孩子缺乏學習積極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學習結果的消極“預測”,而這些預測跟“自我效能感”有莫大的關係。

那什麼是自我效能感?為什麼要提升自我效能感?怎樣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彆著急,這篇文章將會一一告知。


01 自我效能感的定義和功能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提升自我效能感是關鍵

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它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體現了個體對自身技能的自信程度。

由於不同活動領域之間的差異性, 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千差萬別。一個人在不同的領域中, 其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孩子學數學時自我效能感很高,學英語時自我效能感卻很低,這也不奇怪。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強大,它可以影響或決定人們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的堅持性和努力程度;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進而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

對於學生而言,自我效能感會影響他們在學習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臨困難時的持久力和耐力。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在他遇到問題和困難時,願意付出努力,採取各種辦法去戰勝困難,不輕言放棄,因此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大。有了成功經驗之後,又反過來強化自我效能感。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容易放棄,也較難取得成功。

由此可見,若想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就必須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


02 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五要素


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 01 個人的成敗經驗

這是學習者的親身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覆的失敗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但這也不絕對,還要看個人的歸因方式。如果孩子一直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就不一定會增強效能感。

  • 02 替代經驗或模仿

通過觀察成功者的行為和說話方式,來獲得替代體驗, 這也被稱為“榜樣作用”,但要注意選擇與自己相似的榜樣,這樣的模仿才有效。

  • 03 言語勸說

因其簡便、有效而得到廣泛應用。但言語勸說要切合實際,缺乏事實基礎的盲目鼓勵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不大。

  • 04 情緒喚醒

孩子在面臨某項任務時的強烈激動情緒通常會妨礙他的表現,從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 05 情境條件

當孩子進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慮的情境中時,自我效能感水平與強度就會降低。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這些因素通過影響自我效能感,進而影響人們的表現和成績,但它們對效能感的作用大小還是依賴於當事人的認知和評價。


03 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根據前面提到的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五要素,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來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 01 引導孩子合理歸因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提升自我效能感是關鍵

對於學業上的成敗,每個孩子的歸因方式是不同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指出,個人對成功的解釋不外乎以下四種因素:①自身的能力;②所付出的努力程度;③任務的難度;④運氣的好壞。一個人解釋自己行為結果的原因會反過來激發他的動機, 影響他的效能期望。

如果孩子經常把自己的學業成敗歸因於運氣好壞這些不穩定因素,他會覺得沒必要付出那麼多努力,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提不上去。這時就要引導孩子看到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和任務的難度跟學習成績的關係。

而如果孩子總是把學業失敗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不足,會產生自卑,對未來成功不抱期望而放棄努力。這時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是很低的,除了要引導孩子合理歸因外,還要想辦法多給孩子創造成功體驗以及恰當的言語肯定。


  • 02 給孩子足夠的成功體驗

由於學習者的親身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因此給孩子足夠的成功體驗是十分重要的。

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發現孩子感興趣的領域,併為他創造實踐的機會。例如孩子特別喜歡音樂,就可以讓他多參加一些音樂課程和表演。

其次在孩子實踐的過程中,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和期望值,爭取在孩子能力範圍內保證成功達成。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體驗到了成功,會逐漸建立起自信心,這樣他在嘗試其他領域時也會有較強的自我效能感作基礎。

另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跟其他同學比較、競爭,要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競爭觀,與以前的自己比較而不是與別人比較。畢竟每次在競爭中獲勝的概率是很小的,而自己的進步是完全可以感覺到的。


  • 03 給予孩子適時恰當的言語肯定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提升自我效能感是關鍵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讚。適當地給予孩子言語肯定,能讓孩子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提高效能感。

如何適時恰當地給與言語肯定?首先我們的稱讚不能是泛泛而談的敷衍,要針對孩子具體的進步和優點。例如如果孩子語文作文寫得好,我們可以稱讚她思路清晰、情感細膩,而不是單薄的一句“你真聰明!”。而如果孩子考試拿了高分,但粗心大意犯了個常識性的錯誤,這時就絕不能因高分而誇他細心謹慎。

在心理學上,著眼於細節的誇獎方式被稱為“說明性反饋”。與缺乏實際內容的反饋相比,這種具體反饋的鼓勵作用更好,能起到提升自尊心的效果。


  • 04 幫孩子尋找合適的成功榜樣

當我們對某個任務毫無經驗時,我們可以參考成功人士的做法,這能讓我們少走彎路,對完成任務也更有信心和把握。對於孩子而言,榜樣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提升自我效能感是關鍵

心理學上有一個“班內斯特效應”,指的是在1954年羅傑·班內斯特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之前,人們根本不相信人類能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一旦羅傑·班內斯特在4分鐘內跑完一英里,很多其他運動員相信這不難做到,他們也做到了。

幫孩子找一個學習的榜樣,這個榜樣可以是他的同學、朋友,可以是歷史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父母自己。但這個榜樣需要與孩子有相似性,如有相似的性格、面對相似的困難等。看到榜樣的成功,孩子會受到激勵,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 05 喚醒孩子的身心能量

身心能量,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首先要保證孩子的身體處於能量充沛的狀態,有充分的休息和均衡的飲食,以及養成定期鍛鍊身體的習慣。

其次要留意他的情緒狀態,如果他對任課老師或課代表感到憤怒或厭惡,這門課就很難喚起他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積極性。其他的負面情緒,如緊張過度、壓力太大等,也會對效能感有影響。我們要想辦法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讓他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中。

有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能量保障,孩子才能更專心地投入學習,提升自我效能感。


04 結語


以上就是關於自我效能感的定義、功能,以及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具體方法。

當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得過且過時,家長們可以試試這種“曲線救國”的方法,認真瞭解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從細節處一步步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

彆著急,自我效能感提升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按捺不住了!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提升自我效能感是關鍵




《自我效能感的歸因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四途徑提升自我效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