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且听风吟》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讲述了大学生“我”,回到故乡过暑假,与友人“鼠”喝酒畅聊、与没有小指的陌生女孩,相遇相识的故事。

这部作品发表于1979年,是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使他成为了第23届日本群像新人奖的得主。这部作品,虽然表面上尽是孤独和迷茫,但实则却是一部强调“自我意识”,鼓舞人们在绝望中,不放弃希望的暖心之作。它告诉我们:人生是由一段段未完待续的故事组成的,即便深陷绝望,也不能丧失希望。

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1. 表面上是孤独勾起的痛苦,实际上是迷茫带来的绝望

很多人读过《且听风吟》后,都觉得它是一部有关“孤独”的小说。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他们在孤独中相遇,又因孤独而各自离开。21岁,重返故乡的“我”是孤独的;29岁,在东京的“我”,依然是孤独的;出生富庶之家,却厌恶钱的“鼠”是孤独的;绝口不提往事的“杰”,也是孤独的;缺指女孩是孤独的;与我有过关系,然后又消失的前女友们亦是孤独的。

因为孤独,所以迷茫;因为迷茫,所以绝望。“我”和鼠,虽然在车祸中大难不死,但是仍然对未知的明天不知所措;正如鼠厌恶有钱人一样,他只是厌恶,却并不知道,除了厌恶,还能做什么。所以,他们习惯了在深夜里买醉、在欢乐场中狂笑。但是,他们还是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没办法控制自己不去思考,他们太过强调“自我意识”,所以,才会在现实与理想的权衡下,疲惫不堪。

萨特在“存在主义哲学”中提出:把“自我意识”作为存在的核心,把自我与世界置于敌对的地位,认为人在冷酷陌生的荒谬世界中孤立无援,经受生的痛苦和死的恐惧。

《且听风吟》中的每一位出场人物,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识”。他们越是强调“存在感”,越是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才越会感到迷茫和无助。鼠偏偏就要喜欢一个,他永远猜不透的女子;杰明明是中国人,却偏偏要留在日本开酒吧;缺指女孩虽然对“我”有好感,却还是选择了离开。每个人都有他们的“自我意识”,所以,当现实不可控,当理想遭遇波折时,他们就会迷茫,甚至陷入绝望。

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2. 若能改变现实,又怎会深感绝望?

《且听风吟》,以二战后的日本社会作为背景,将日本年轻人内心的无力感展露无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入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令人与人间的关系,日益冷漠。日本年轻人想要摆脱这样的生活,却又无力改变现实。

故事中的人,看似孤独,实则迷茫;看似迷茫,实则又具有强烈的“自我存在意识”。但是,现实却并非如他们想象般美好,所以,他们才会在花生和啤酒的陪伴下,游戏人生、潦草度日。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趁着暑假,回到了故乡,渴望能在这里,摆脱绝望,得到心灵上的救赎。正如二战后,日本现代都市文明坍塌,日本青年不愿沉沦,渴望摆脱绝望、追求自由一样。但是,这样的救赎与追求,却并非如我的想象般轻而易举。

在日本传统精神价值崩溃时,日本青年追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自由,虽然是一种存在的本能。但是,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因为脱离了现实的“自由”,就犹如没有了翅膀的小鸟,想飞却无能为力。

正如萨特在“自由理论”中提到的一样:自己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东西,包括自身的束缚,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正因为人是完全自由地造就他自己,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由的。但是,无论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都必须为这种选择,所引发的后果承担责任。

简单地说,就是人既想要自由,就要为自由所带来的后果买单。因为人始终无法跳出现实的条条框框,实现绝对的自由。所以,他们才会感到绝望,才会因无力而荒唐度日。

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3. 隐喻的表达手法,强调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在《且听风吟》中,鼠、猫、象等动物的出现,就是运用隐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强调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叔父)死的时候,被切割的体无完肤,身体的入口和出口,插着塑料管痛苦不堪,最后见面那次他全身青黑透红,萎缩成一团,活像一只狡黠的猴。”

这一段是疼爱“我”的叔父,离世前的一段描写。叔父患有直肠癌,死前痛苦不堪,活着让他遭受了巨大的折磨。但人在生死面前,就是渺小而无力的。即便想挣脱,也无能为力。

从古至今,死亡都是沉重的话题,也是令人绝望的生活体验。面对死亡,人类是渺小的,也是无力的。但“狡黠的猴”,却让读者在沉重中,体会到了一丝轻松。而这份轻松,也表达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即苦中作乐。

·“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从何写起。”

这一段出现在小说的第一节,是“我”对于生活和写作的困惑。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兴起,对旧社会体制不满的学生运动。驯化者是旧的体系支持者,“象”则代表了学生群体。

“我”作为被时代伤害的日本年轻一代,既讨厌旧体制,又无力改变什么,所以一直在孤独与迷茫中徘徊。而作者则借由“我”,既写出了“我”在写作上的不懈努力,也表达了作者支持年轻一代,不忘初心努力奋斗的人生态度。

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我们(“我”和鼠)喝的烂醉,时速仪的指针指在80公里上,我们锐不可当地冲破公园的围墙,压倒盆栽杜鹃,气势汹汹地直朝石柱一头撞去。”

“鼠”是“我”的好朋友,这一段是他们喝得烂醉如泥后,鼠撞破公园围墙时的描写。“公园的围墙”象征了当时旧的社会体制。

作者借由“鼠撞围墙”这件事,既表达了鼠对旧体制的愤怒,也强调了自己作为年轻一代,反对旧体制的态度。

作者的人生态度,也是他的“自我意识”。作者运用“鼠、象、猴”等动物,既增添了一丝趣味性,让读者读到了村上春树式的幽默,也让读者在绝望中,看到了生的希望。从而激励逆境中的每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苦难,都不要走向堕落。

(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村上春树且听风吟在线阅读”,就可以阅读全文哦)

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4. 人生由一段段未完待续的故事组成,即便深陷绝望,也不能丧失希望

夏天就这样懒洋洋的过去了,没有小指的女孩,仿佛没有出现过般消失了,“我”与她终究还是没能牵手;而“鼠”也还是无法走进心爱女人的世界。虽然“我”们的内心,都有各自的苦闷和绝望。但好在今年的夏天虽然过去了,明年它还会再来。

其实,人生原本就是一段段未完待续的故事。所以,即便我们身处绝望,也不能丢了寻求希望的心气儿。因为上一秒的绝望,下一秒有可能就变成了希望。

正如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是这样一位在绝望中,不放弃希望;在无助中,努力改变命运的人。阿德勒幼年患上佝偻病,整个人又矮又丑,他不敢面对别人,内心孤独又自卑;5岁那年,肺炎又差点夺去了他的性命,使他每天活在死亡的恐惧中。这些童年时期的经历,像噩梦一样纠缠着阿德勒,一步步逼他深陷绝望。

但是,阿德勒却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努力改变现状、努力摆脱绝望。最终,他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院博士,并成为了一名医生,后来又凭借对人性的洞悉能力,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派”,并留下了大量有关个体心理学的著作。

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阿德勒的童年,令人绝望,那份不能承受的生的重量,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没有人理解他孤独中的自卑、更没有人理解他迷茫中的无助。但是,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无论活得多绝望,都从没想过放弃希望。就像“我”一样,即便深陷迷茫和孤独,也依然不曾忘记阅读和学习;即便现实让“我”感到无力,也还是会默默努力。

《请回答1988》里有句台词: “大人只是故作坚强,去承受重担,他们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毛姆说,我们必须经常保持旧的记忆和新的希望。

人生本来就多的是负重前行,孤独和迷茫,才是人生的常态。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尝到柳暗花明的喜悦。所以,即便我们的人生,只剩下痛苦和绝望,也绝不能放弃生的希望。

不管夜晚多么漆黑,太阳也一定会穿破拂晓,耀眼夺目。所以,当你熬过绝望后,或许你会发现:那个令你魂牵梦萦的人,会再次出现;那件让你悔到肠子青的事,可以有机会弥补;那份对未来的期待,也能得以实现。

人生本就是孤独与迷茫的交织,痛苦与绝望的相伴。但是,只要这段旅程未完待续,你就始终会有机会逆风翻盘。

小说《且听风吟》:没有彻头彻底的绝望,触底会反弹,逆风会翻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