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丈夫見義勇為犧牲,如今她當上社區防疫志願者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
通訊員 政法宣

4月3日,在清明節前夕,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到越秀區大新中社區,給一位站防疫崗的志願者送上慰問。這位志願者叫姚翠容,是21年前因見義勇為犧牲的越秀區英烈範維深遺孀。

21年前丈夫見義勇為犧牲,如今她當上社區防疫志願者

繼承丈夫遺志做善事

1999年8月15日晚,住在範維深樓上的一對老夫妻,因家裡煤氣瓶洩露向範維深求助。範維深衝上去救人時,因煤氣濃度太大,遇電器產生火花爆炸而被全身大面積燒傷,只有頭頂一部分和兩隻腳底沒有受傷。當時情況危急,但範維深在把老人救出來後,還返回屋裡把煤氣閥關上,因為一旦爆炸,整棟樓都要遭殃。

範維深被送到醫院後,醫生告訴姚翠容,範維深燒傷面積太大了,讓她做好心理準備。8月18日,範維深因傷勢過重犧牲。

範維深犧牲時,姚翠容39歲,大女兒12歲半,小女兒7歲。丈夫彌留之際,姚翠容強忍悲痛向他保證,她一定會好好活下去,帶好女兒,照顧好婆婆,讓他安心。

丈夫犧牲後,姚翠容收到慰問金23萬元,當時就捐出去5萬元。其中1萬元捐給了大新街小學,4萬元捐給了大新街辦事處,讓他們去幫助有困難有重病的人。

4月3日,記者在姚翠容的家中看到,她的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成人並有了工作。“兩個女兒都很像爸爸,她們爭氣、堅強,生活節儉,平常也樂於助人。”

採訪前,姚翠容正在社區門口做志願者,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大新中社區位於越秀區繁華地段,社區裡有許多倉庫,住戶也多,車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疫情期間,社區開始面向居民招募志願者。姚翠容自願報名參加志願者,“我是退休人員又是社區老居民,應當為社區防疫工作出一些力。”從2月8日起,每天12點到14點,姚翠榮一直堅守社區門口防疫崗,為社區防疫儘自己的一份力。

21年前丈夫見義勇為犧牲,如今她當上社區防疫志願者

廣州30年來湧現近百英烈之家

記者從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了解到,從1990年至2019年30年來,廣州共湧現近百名因見義勇為而犧牲或重傷致殘勇士,其中92戶家庭一直是基金會的年度慰問對象。

該基金會組成走訪調查組,從2019年4月5日至10月底對92戶優撫對象進行逐一上門探訪。根據調查組形成的報告顯示,92名見義勇為人員戶籍遍及廣東、廣西、江西等6個省(區)。職業方面,輔警、保安員、治保人員等39名;其他職工、外來工34名;村民5名,學生4名,軍人1名,其他9名。性別年齡方面,男性89人,女性3人,年齡最小的未滿16歲,最大的77歲。傷亡方面,因重傷致殘11名;犧牲81名,其中評為烈士的21名。事蹟方面,包括與兇徒英勇搏鬥、在追截疑犯時因交通事故等捐軀和搶險救人等。

優撫情況方面,據瞭解,除了事發時發放一次性慰問金,該基金會每年春節前夕都為每戶優撫對象發放1萬元慰問金。烈士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每月可獲得最高3000多元(與戶籍地相關)的撫卹金。

調查組發現,92戶中因重病、因傷喪失勞動力、因孩子讀書屬於特困家庭的接近30戶。其餘家庭的生活水平也普遍低於當地平均水平。針對走訪調查時發現的困難,對急需解決的,基金會主動向市委政法委報告,並協調有關部門協助解決。協助其中29戶解決治病、住房等部分資金53萬元,協助其中5戶解決戶口、工作等問題。

此外,部分見義勇為犧牲人員親屬和姚翠容一樣,繼承遺志,樂做善事。

2017年“南方醫科大學寢室殺人案”見義勇為犧牲學生陳龍的父母,從撫卹金中拿出10萬元,在家鄉江西石城縣成立“陳龍助學助教基金”,目前已舉辦三屆頒獎儀式,惠及60名師生;犧牲人員吳宏宇的父母,捐贈30萬元給大學成立“吳宏宇愛心基金會”;烈士何鉅能的遺孀馮月媚無償獻血11次,退休後還做義工。

該基金會建議,應參照紀念烈士標準,建立一套紀念、尊崇見義勇為犧牲人員的長效機制;倡導見義智為,再也不宜提倡不惜生命代價的義舉。(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梁鈞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