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各級人才稱號共有多少?

簡單看看有哪些人才稱號,也許大家知道一些,但不一定全知道,當然可能還會漏掉一些,歡迎大家補充留言!

國家層面

1、院士

一是偏重於基礎理論方向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評選;

二是偏重於應用方向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的評選。

從掌握資源的程度、影響、榮譽等方面來衡量自然都是“院士”第一,這是大家公認的。


2、千人計劃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即國家“千人計劃”,屬“中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和試行,從海外引進人才,主要包括創新和創業兩類人才。

很大部分為兼職人才。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學科、實驗室以及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引進2000名左右人才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3、萬人計劃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國家“特支計劃”、國家“萬人計劃”,也屬“中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要是從國內選出人才,是中央著眼於統籌國內國外兩種人才資源,突出高端引領、全面推進我國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大人才工程。這項計劃與“千人計劃”並行實施、協調推進,重點為國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特殊支持。

範圍主要包括傑出、創新、創業、工程、哲學、教學名師、青年拔尖等7類人才

其中,創新、創業、工程、拔尖等人才有來自企業的人才,其它人才幾乎來自院校派,即跟前3類人才來源相同,其中創業類人才又多數來自院校派。

“萬人計劃”有可能將來成為最難入選的綜合類人才計劃,萬人計劃每兩年選拔1次,涉及人多,領域寬,部門多,包括7個類別,3個層次。

“萬人計劃”傑出人才,“按需支持”,一人一議,第一屆6人入選,目前最難入選。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一屆272人,第二屆622人。

“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第一屆52人,第二屆336人。

“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第一屆94人,第二屆200人。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第一屆101,第二屆98人。

“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第一屆96人,第二屆97人。

“萬人計劃”拔尖人才,第一屆275+77人,第二屆138+51人。

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各級人才稱號共有多少?

4、千人計劃與萬人計劃

實質上是由“中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協調“中組部、人事部、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教育部、國家自然基金委、文化部等11個部門,共同選出的人才,代表"國家需要特殊支持的人才",這是真正能代表國家層面上的人才計劃,尤其”萬人計劃“,都是中國人,是真正的國家級人才計劃,嚴格意義上說,其它人才都屬各自部門的人才。

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有培養成長性的特點,即入選者年齡有嚴格的要求,領軍人才基本50歲以下,拔尖35歲以下,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未來10--20年內的人才,年齡太大的當然不適宜入選。

舉個例子,如果你從事涉密研究,也沒有發表什麼論文,也沒有評過什麼獎,將來有可能象鄧稼先、錢學森一樣,不能發表論文,不能申報成果,低調一輩子,也可以入選萬人計劃。甚至是非常優秀的技術工人,對國家貢獻很大,也能入選。

因為國家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不僅僅只是科學家。而且這些年來,從事基礎科研的人科研成果很多,但真正能帶動產業發展,能帶動老百姓發家致富,能帶動產業鏈發展,改變中國核心技術的科研項目很少。所以,國家利益是”萬人計劃“的重要內涵。

2017年後,國家將“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兩個做了一些調整。

國家“千人計劃”類別增多,包括: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創新人才短期項目(含非華裔外國人才)、創業人才項目、青年項目、外國專家項目、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新疆西藏項目、文化藝術人才項目。

國家“萬人計劃”縮減一個項目,包括:傑出人才項目、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項目、科技創業領軍人才項目、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項目、教學名師項目、青年拔尖人才項目,把由人社部推薦的“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納入到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項目中。


5、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

只能算是科技部的一個基金,從政府層面上來說,這是扶持人才發展的國家基金項目,其扶持強度不如973,863等,但非常誘惑。這個基金是1994年的“總理基金”,專門為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設立,由於來源特殊,所以立為國家級基金。

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各級人才稱號共有多少?

各個部委

1、百人計劃

屬中國科學院人才,只能代表中科院研究水平。1994年開始實行。百人計劃給優秀人才以200萬元的經費支持。其中主要包括科研經費,儀器設備費和住房補貼費。


2、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即“傑青”

屬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通過基金資助項目的方式確認的人才。開始於1994年,是中國為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資助優秀青年學者160名左右,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為80 ~100萬元,研究期限為4年。


3、“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即優青,也被稱為"小杰青",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鋪墊性科技支撐基金。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自2012年起設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作為人才項目系列中的一個項目類型,促進創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長,主要支持具備5~10年的科研經歷並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在科研第一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基礎研究。


4、長江學者

屬教育部人才,基本來自高等學俯,代表教師及教研類人才水平。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配合“211工程”建設,吸引和培養傑出人才,加速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其主要宗旨在於通過特聘教授崗位制度的實施,延攬大批海內外中青年學界精英參與我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帶動這些重點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並在若干年內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帶頭人,以大大提高我國高校在世界範圍內的學術地位和競爭實力。


5、此外還有

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國博士後基金委“優秀博士後”、科技部的“973首席科學家”、“863首席科學家”。

此外,還有政府層面上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科技功臣”、“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等。

還有行業內人才,如教育部的“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

紡織行業的“中國紡織學術大獎”獲得者、“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獎”獲得者;

鐵路系統的“茅以升鐵道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婦聯的“三八紅旗手”等等。

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各級人才稱號共有多少?

省級、市級

更加多如牛毛的是省級和市級的人才稱號:

1、在省級層面,

攀登學者(遼寧)

燕趙學者(河北)

中原學者(河南)

泰山學者(山東)

三秦學者(陝西)

楚天學者(湖北)

等等...............


2、在市級層面

廣西桂林的灕江學者

福建泉州的桐江學者

浙江杭州的西湖學者

等等...............

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各級人才稱號共有多少?

校級層面

各級各類學校都會根據自己學校的發展,設計不同的學者稱號,這個就比較多了。

由新時代提供,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