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乡村振兴战略走位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被提出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这一点无需否认。然而还有很多村庄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会出现乱喊口号、本末倒置等五种情况。


这五种情况,并不是建设过程中只要不主动就不会触犯的误区,而是不刻意避免,就随时都会陷入的陷阱。无论对于哪个村庄来说,乡村振兴都没有一条前人已经踏出来的道路,在探路的过程中一旦顾着低头除草开路,不抬头眺望目标,就会在不自觉中偏离了航向。


一、过于注重战术,忘了战略核心


特征:行动要快!要求要高!为了啥?不知道。


在我泱泱大国的国情下,乡村振兴战略注定是需要久久为功的战略难题,它的过程规划,往往是以一个十年为单位来计算,这就对乡村振兴的全瞻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每一条发展政策、每一项考核要求,都是为了解决共同的终极目标努力,但是往往有很多地方做着做着,就出现了光顾着定各种考核指标、追求“速战速决”、爱喊口号一顿莽干,却忘了出发点和目的的奇怪现象。 从以往相关经验教训来看,此类战略问题战术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目标不清决心大,方向不明考核多”热衷于碎片化行动。有些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喜欢打运动战 , 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不仅会增加资源利用的浪费,还会加大战略实施的困难和风险,影响战略实施的成效及可持续性,增加战略实施过程的反复,甚至导致难以逆转的颠覆性失误。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二、目标太丰满,忘了现实很骨感

特征:“让农业赶超房地产业!比城市还厉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然要有目标有冲劲,但是这决不能建立在看不清现实的前提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依然会存在。不仅存在,而且这种存在还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但是有些地方,好像把口号喊出来了就等于做到了似的,把目标定到赶超城市、消除差距的地步,然后以此为导向制定一些根本不可行的乡村振兴措施,反而导致了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下降,得不偿失。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强化农业农村的生产功能,激活乡村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增加农业农村的人文魅力、乡土文化、田园风光、生态宜居功能和完善乡村治理,疏通适合农村特点和乡村振兴要求的产业、企业、人才、资源、要素流入农业农村并参与乡村振兴的通道,改变优质人才、资源、要素主要从农业农村单向流失到城市的格局。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虽然城乡之间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但通过调动乡村的产业兴旺,美化乡村生活化境和人文化境,结合激发市民的三农情怀和人文关怀,仍能重塑城乡之间人才、资源、要素、产权的双向流动和良性循环、融合互促机制,实现新的“乡村好”时代。


三、顾着建房子,忘了乡愁

特征:乡村振兴=建房子,“大拆促大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有机振兴。这种全面振兴和有机振兴是涵盖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诸方面的综合振兴。而非其中任一个方面的孤军独进,更要防止乡村振兴方式单一化。 乡村振兴单一化,最常见的一个方向就是简单地把乡村振兴和房屋道路、设施建设划等号,轻视了能够给村庄长期发展动力的产业的发展。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原因并不难理解,发展产业是一件难事,是一时半会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大事,这其中涉及的不仅是上层建筑和对村庄自身条件的反复考察研究,还要解决人才等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就不一样了:花钱找施工队,基本就能搞定。加之我国村庄建设极少复盘,一次考核过后哪怕建设好的设施形同虚设,负责人也无所忌惮,导致基础建设的水平低劣,没有真正的保障。


四、机制不改还“自欺欺人”,政策成摆设

特征:给乡村振兴打“兴奋剂”,为了避免制度改革不择手段


国情虽然大体不变,但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的情况却随时都在变化,没有任何一套固定的体制机制可以满足所有阶段的需求。而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面对体制机制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很多地方想出了各种“歪门邪道”。 比如增加要素和技术投入,让村庄在短期之内显得增长快速,给人一种不用改也可以的错觉;或者短期内实行高强度政策支持和公共资源配置,让乡村快速发展、数据和外表看着好看的同时,却削减了原本就低下的乡村内生动力。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在农村优质资源优质要素大量外流的同时,农村经济农业化、农业经济副业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和村庄空心化迅速发展,导致农村经济社会的自我发展、自我保护能力迅速弱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规避政策的死板,及时进行思考反省和改革的同时,加大落实政策实行的力度,才能保证在乡村这般“不进则退”的激流中得到有效发展。


五、振兴乡村,却忘了老百姓

特征:把乡村拿过去当自己的玩物,不听村民声音

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而现在的乡村发展中,却有多少农民的“戏份”呢?恐怕在大多数地区,村民对自己村庄建设的参与程度,比一篇描写当地的论文中村民的参与角色还少。 固然,很多乡村建设领导人选择故意忽略村民的参与度,是有原因的。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话虽然更加接地气,但是见效肯定相对较慢、在各种决策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制约和困难。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乡村建设过程中放弃村民主体地位的藉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靠人。支持乡村振兴带头人成长和创新创业,优化其发挥作用的环境至关重要。 从以往经验来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效辨识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和参与者,更要屏蔽乡村振兴的侵蚀者。

有的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只是意图代替“三农”,而不是发展和依靠“三农”。在农村以康养为名义大兴房地产,就是一种典型。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帮助农村,还会有让农业沦为房地产的“副业”,甚至把农村变成空洞的度假村的危险。


2020年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还有人明知故犯这五种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