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活成了奇蹟

廣東 李婷

《泱泱齊風》《天齊高風》《天齊雄風》3部大作,厚厚的6卷本,煌煌270萬字,歷時10個春秋。與其常人說,3650個日夜的堅持不懈也是件不易事,然而放在中風24載的憨仲老師身上,簡直就是個奇蹟。

一次不經意間的行走,激發起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意識,想到了自己的責任擔當。由是,暗暗地抱定一個信念:將上至殷商下到秦漢的齊文化復活,並以獨特的形式展現出來。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驢配馬生騾子”,或者是“雜糧粥”、“酥魚鍋”,說句大白話,就是不倫不類“四不像”。我在和先生交流時得知,他的這種融歷史、現實、民間傳說、個人思想為一體的寫作手法,恰恰暗合著齊文化改革創新的深刻內涵。縱觀憨仲先生的表現手法,不管小說、詩歌、散文,還是其他文學題材,哪裡有什麼“關鍵詞”、“詩解釋”以及“發生地”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看似不著邊的東西,正是蘊藉著他的獨具匠心深刻內涵。當你一打開書頁的時候,首先撞開眼簾的就是或成語典故、或文章提煉的關鍵詞,叫人一目瞭然,引導讀者快速提升閱讀質量,並一下子進入角色。不僅僅是文學讀物,還是歷史入門,另一最大特色還是旅遊指導書。他在每一文章後邊都標明瞭事件發生地和文章主角的歸宿地。可以讓渴望文中古蹟的讀者按圖索驥,毫不費勁地前往遺址、古墓去一探究竟。


他把自己活成了奇蹟

粗略的計算,憨仲老師十年中足跡踏遍了以中原地帶為核心的大半個中國。除去人所共知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城遺址,名不見經傳的山西的虞國故城、虢國故都,河南衛國戚城、殷商亳城,山東贏城故址、歸城遺址,河北中山國都、孤竹國址。天津無終子國、燕王疑冢,北京漁陽故城、西周燕都,以及廣東南越舊址,安徽管仲故里等處都留下了他長途跋涉的深深足跡;偏僻荒野的山西晉文公墓、邑姜墓,河南的鄭莊公、莊子墓、子產墓,陝西的秦莊襄王墓、商鞅墓、扶蘇墓,山東的召忽墓、甯戚墓、萬璋墓,河北的中山國王墓、荊軻墓、人頭墩等古墓葬地都閃現著他搖搖晃晃的拜訪身影;縱然潛形隱影的老子、商鞅、匡章、南宮适、宰予、有若、公孫丑、田昐子、田橫等先賢也被他從田陌中尋找了出來。從他的字裡行間,我感受到了憨仲老師內心的強大。

我有幸,藉著東方散文筆會和各種文學活動,跟隨著憨仲老師去陝西、山西、河南、廣東多地採風,親眼目睹了他頑強的毅力和進取精神,並感受到了他的寬闊胸懷及學富五車。

清晰記得:前往咸陽漢高祖、呂后雙冢時,那片坑窪不平的樹林、那條崎嶇不平的小路,搖晃不穩身影令人心疼;一隻手艱難記載碑文、滿面的流淌汗水,那情那景刻骨銘心。怎能忘記:拜謁地處河北內丘的先賢程子墓,縱橫交錯的高粱地,滿地荒草的糾纏幾次將先生險些絆倒,都沒有阻擋住他的蹣跚步履,叩訪曾與齊國關係密切的程子成為現實。不會忘記:去河南浚縣尋訪孔門十哲之一的端木賜的陰府的過程,黃河故道的鬆軟沙土試圖阻攔住先生的狂妄之心,他硬是拄著柺杖勘察了子貢殘墓現狀,記錄下《改正先賢墓祠記》古碑文,還拖著不靈便的身子又採訪了正在勞作的村民。還有去長眠于山西綿山腳下的介子推墓的山路上,層層石階提升著憨仲老師的高度,山坡的崎嶇不平見證著一個強者的奮進精神。每次文學活動結束後,我都喜歡跟隨著憨仲老師去訪古探幽,與其說陪伴同行,倒不如說我在偷學本事更為貼切。尤其是在他的身上散發著一種別人不具有的正能量。除了他標新立異的高品位文學造詣外,他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價值的追求,還有他的刻苦精神,都能在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成為我學習的榜樣。


他把自己活成了奇蹟

最叫我記憶猶新的是,那次陪伴憨仲先生的漢長安城遺址採訪,偌大的漢代長安城,他對每一處遺址可謂熟稔於心,如數家珍。憨仲老師告訴我,身邊的這處天祿閣遺址,就是西漢初年,由丞相蕭何主持修建的。當時,漢王朝繼續推行秦代的“挾書之律”,規定民間不準藏書。漢惠帝時,為了收集和整理圖書,廢除了這一律條。漢武帝更是積極地收集整理書籍,命令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漢成帝時又遺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並分類整理。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秦末散佚的圖書又被髮掘和整理出來,集中於此的書籍多達一萬三千多卷。著名西漢學者、目錄學鼻祖劉向就是在此輯錄、編著了《戰國策》《春秋彀梁傳》《九嘆》《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太史公司馬遷也是參考了這些書籍,寫出了“無韻之離騷”的不朽鉅著《史記》。站在這座寶庫前,聆聽著先生的娓娓道來,感知著它前世今生的博大精深,比我上了一堂歷史課還收穫豐盈。行走到司馬東門遺址前,憨仲老師向我講述著《緹縈上書救父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太倉公淳于意高超醫術,為世人診治了不少疑難雜症。由於自己的古怪脾氣得罪了人,遭人誣告被判處肉刑。在他感嘆只有女兒而沒有男孩之際,年方十五歲的小女緹縈挺身而出,隨父起解西入長安一路照應。並要上書皇帝,願入宮為奴,以贖父罪。緹縈來到長安後,在好心官差的指點下,乘皇帝外出打獵的機會,她冒著殺頭的危險,決意攔駕上書救父。司馬東門是皇帝出宮的必經之地。緹縈決定在此攔駕,當漢文帝回宮時她高舉書狀,跪倒在皇帝的車騎前,這大不敬的驚駕舉動,引起了漢文帝的關注。當他看到是一個淚流滿面的弱女子時,頓生一股憐惜心念,立即著人接了她的狀紙。閱罷書狀,看著眼前悽苦無助的小女子,為了營救父親,竟然冒死上書,膽識與孝心著實令人感動,當即赦免了淳于意的刑罪。然後又下詔書,廢除了斷肢體、刻肌肽的肉刑。淳于意蒙赦免罪刑返回家鄉後,專心濟世救人,贏得口碑載道。而緹縈上書救父的孝行,更是留下千古美名。站在當年事件的發生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最叫我震顫心頭的是來到長樂宮臺基前,憨仲老師指著一旁的遺址說:那裡極有可能是漢王宮的鐘室,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就是在那裡被呂后害死的。接著,他又向我描述了那段觸目驚心的血腥。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領兵征討,韓信託病沒有隨從。呂后以韓信反叛為藉口,和蕭何密謀策劃,假說劉邦平叛歸來,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騙韓信入宮。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殘忍的殺掉了。然後又誅殺了韓信三族。憨仲老師分析說:呂后殺害韓信其實是劉邦的一個陰謀,充分驗證著“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劇,是歷代開國帝王慣用的伎倆。我回味著他的有理有據的分析,點了點頭。


他把自己活成了奇蹟

厚厚的六大本雄文擺在我的案頭,一有空閒我便如飢似渴的“吃”上一篇。由此,我也愛上了齊文化,並渴望“解甲歸田”後,也沿著憨仲老師的足跡來一次齊文化長途之旅,不失為今生今世的一大快事。憧憬著去萊蕪長勺古戰場體味“一鼓作氣”壯觀場景、濟南鮑山下感懷“管鮑之交”深刻內涵;到河北易縣燕國故都尋味鄒衍“五德始終”崇高智慧、陝西戶縣大陵山感知李耳“道生萬物”哲學思想;赴河南許國故都重溫“暗箭難防”的出處、河北邯鄲趙國故都感受“圍魏救趙”的高風;走湖北襄陽尋找淳于髡“楚國獻鵠”的精彩、河北盧龍探訪“老馬識途”“螞蟻知泉”的傳奇......我知道,憑著學習憨仲老師一往無前的秉性,這個願望在其精神的鼓舞下,一定會成為現實的。我在拜讀、欣賞憨仲老師著作的同時,也在做著筆記,為步其後塵默默地做著前期準備工作。

有人說,憨仲老師是“中國的保爾”;有人說,他是“奇人”;有人說,他是“當代的太史公”;還有人說,他是“拼命三郎”。我說,他就是他,屬於自己生命的強者,人生勵志的楷模,我砥礪前行的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