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为什么称鲸落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メ無夏汉城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南海海域发现了一个三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鲸落”

在海洋中生活着诸如蓝鲸、抹香鲸、座头鲸、弓头鲸、长须鲸、塞鲸、布氏鲸等多种大型鲸类,它们普遍的体长都在10米以上,其中蓝鲸的体型最大,它的体长可达33米。这些鲸鱼是海洋中的巨无霸,是海洋的霸主,但是当它们死亡时,它们去了哪里呢?

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位学者在圣卡塔利娜岛附近绘制一幅当地的地图,他坐在潜艇上正细心地观察着周边的地形,当他低头向海里望去时,发现海里有一片阴影区域,起初他认为那可能是沉船,后来经考察队发现,那里是一个长达18米的鲸鱼骨骼,在这个鲸鱼骨骼上生存着大量的生物,这也正是阴影所在。

所谓的鲸落,其实就是海洋中的大型鲸类在死亡后沉入海底,生物学家给它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鲸落的过程

一头鲸鱼死亡后,它的尸体将慢慢地沉入海底深处,在这一过程的第一阶段,像深海中的深海蟹、睡鲨、盲鳗等移动的食腐动物会在第一时间赶到,鲸尸的90%的软组织会被这些动物吃光,按平均估计来看,一头鲸鱼的尸体的平均体重在40吨左右,确实可以养活不少的深海生物。

当第一阶段进行完毕,那么鲸尸剩下的就是巨大的鲸骨以及吃剩下的残渣,这时候,一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开始聚集到鲸落这里来,它们清理着这些残渣,依靠这些食物残渣,这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可以维持2年多,这便是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生物的主角是一些诸如蜗牛、帽贝、蠕虫为主的小型海洋生物。

当第一,第二阶段进行完毕之后,鲸尸就真的只剩下干巴巴的骨骼了,此时第三阶段开始,这次生物的主角是一些厌氧细菌,它们分解鲸骨中的大量的脂类,在这一最终的分解过程中,这些厌氧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形成一种类似于海底热泉的富硫环境。在这个最后的阶段,这些厌氧生物的分解过程将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鲸落,深海生命的绿洲

从上文描述的三个阶段中,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把鲸落称作为深海生命的绿洲了吧。在深海200米以下,那里伸手不见五指,阳光很难照射到这里,这里的生物如何生存呢,一部分是依靠从浅海落下来的食物残渣或碎屑生存,生物学家又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海雪”。

除了海雪,还有鲸落,当然鲸落只能影响有限的范围,不像海雪覆盖得那么广泛,但是鲸落使得海底生物聚集的密度是最高的,大量的海底生物来到鲸落这里定居产卵,慢慢地一个鲸落就变成了海底的一个孤立的生态系统了,所以才称它为海底的生命绿洲,这也许是鲸鱼对养育它的这片海洋的最后的温柔了吧。

有网友问,鲸鱼死了叫鲸落,那鲨鱼死了叫什么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吧!


科学船坞


当鲸鱼在海洋中死去的时候,鲸鱼的尸体就会沉入到海底,科学家给这种自然现象起了的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鲸落。

鲸的体长能达到30多米,体重能达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它是目前地球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动物。当鲸鱼死去后,它庞大的身躯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

首先,在鲸鱼沉入海底的过程中,鲨鱼等大型鱼类会以鲸鱼的软体组织肉为食。剩下的骨头、残躯沉入海底,然后一些无脊椎甲壳类动物,还有一些其他动物会以鲸鱼剩下的残躯为食,它们一边啃食,一边以鲸鱼残躯为基础建造自己的家园。另外还有大量厌氧菌等微生物进入残躯分解脂类,为与共生的细菌生物提供能量。最终鲸鱼的遗骸化为礁盐成为海中生物们的栖息地。

鲸落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养活了成百上千种生物,大到鲨鱼,小到细菌微生物。而且它的残骸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它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保护鲸鱼,杜绝捕杀,这是全球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谢谢支持关注!如有补充,请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