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的家也有溫度 探訪天津開發區集中隔離觀察點背後的故事


結束了14天的隔離觀察,來自湖北的小男孩睿睿一家走出天津開發區集中隔離觀察點,並向隔離點工作人員送上了道別禮物——一幅名為《向陽而生,溫暖同行》的水彩畫。飄揚的五星紅旗、盛放的向日葵、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微笑的白衣天使、英勇的人民警察,孩子用稚氣的筆觸表達最真摯的情感,現場所有人的心中淌過一股暖流。而在這件事情的背後,是集中隔離觀察點的溫情服務和硬核措施。

連日來,記者探訪位於天津開發區內的兩處集中隔離觀察點,記錄發生在隔離點工作人員與“特殊房客”之間的真實故事。

隔離點的日日夜夜

早上八點,位於天津開發區第七大街的集中隔離觀察點又迎來了忙碌的一天。推門而入,人民警察把守防疫卡口,醫護人員站在酒店前臺統計留觀期滿人員信息,身穿全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張羅給各樓層“房客”送餐,集中隔離觀察點的管理工作專班正在召開工作例會……這些就是該集中隔離觀察點的硬核配置。

“為了做好各項服務,我們在集中隔離觀察點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和管理工作專班,實現了‘雙加強’。”天津開發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孫明勝表示,“全力確保責任落實到位、隔離要求執行到位、溫情服務到位、檢查指導到位。”

臨時的家也有溫度 探訪天津開發區集中隔離觀察點背後的故事

“隔離點軟硬件條件已經比較成熟完善了,目前正在商量對網絡信號提升改造,為入住的留觀人員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管理工作專班班長駱振宇介紹,經開區範圍內有七個集中觀察隔離點,七大街隔離點是較早投用的隔離點之一。

從2月5日開始,為有效防控疫情,保護群眾生命安全,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泰心醫院)根據相關要求,全面接管這個集中隔離觀察點。

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抗爭。院長劉曉程帶領醫療團隊進駐酒店,根據酒店實際情況進行方案設計,在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在經開區慈善協會的幫助下,僅用三天就完成了隔離醫學觀察點改造。硬件方面,觀察點增加了可自動報警設備和廣播設備,149個房間全部安裝排風扇、電子封條;軟件方面,制定了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建立了多個應急預案並進行演練,使觀察點符合了隔離觀察要求,從而最大限度避免了交叉感染。

醫護人員是隔離點重要保障力量。泰心醫院選派醫療隊員進駐隔離觀察點,迅速組織開闢了“三區兩通道”,即將整個區域劃分為清潔區、半汙染區和汙染區,劃分隔離人員通道和工作人員通道。

醫療隊員分為統籌組、“飛行員組”和“地勤組”,各組職責分工明晰。統籌組對接各街道社區,隨時處理突發事件。“飛行員組”負責每天送飯、測量體溫、消毒等。“地勤組”是隔離點的“管家”,除了管理著全部醫療和生活物資、做好工作情況統計上報,還管理著不同樓層的四個微信群,身兼“問題溝通員”、“健康宣教員”、“臨時心理疏導員”等多個角色。辦理入住時,醫療隊員們格外留心每個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況,以便及時提供服務。

臨時的家也有溫度 探訪天津開發區集中隔離觀察點背後的故事

2月26日,隔離點迎來了152位“房客”,他們是從湖北返回濱海新區的第一批留觀對象,上有耄耋老人,下有不滿週歲的幼童,有獨來獨往的年輕人,也有拖家帶口的大家庭,有情緒緊張的年輕媽媽,也有詼諧幽默的暖男“詩人”,還有人入住前後態度來了個大反轉……在隔離觀察的14天裡,各種小插曲層出不窮。

一位老人家患有糖尿病,醫療隊員每天統計體溫信息時,會詢問血糖變化情況。得知老人血糖不穩定,幫助老人聯繫泰心醫院的專家進行會診,並教會老人通過互聯網醫院複診和取藥,老人感慨隔離期間學會了新本事,以後看病取藥方便多了。

還有一位80多歲高齡的老人,腿有舊疾,走不了路。醫療組每日檢查體溫時,都會格外關注老人的飲食起居和身體情況,為了防止老人出現靜脈血栓,醫療組還經過專家會診,給老人開了抗凝藥。隔離期滿,老人握著醫護人員的手依依不捨。

柳先生和楊女士來隔離點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他們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其中一個剛滿一歲三個月。由於擔心隔離點環境不夠舒適、消毒措施不夠完備,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一家四口站在隔離點大門外不肯進。

醫療隊員關注到這個情況後,為他們詳細介紹了隔離點的內部結構、消殺情況和防護措施,以及可以給孩子提供的完善醫療防護裝備。考慮到小寶寶還處在哺乳期,每次送水時,醫療隊員都把水瓶進行額外消毒。

細緻周到的工作,終於得到了這對年輕父母的認可,楊女士特意發來微信表達謝意:“謝謝您們,那天我太沖動了,善解人意的白衣天使,你們讓我感覺特別溫暖,向你們致敬。”

微信群中活躍著一位暖男“詩人”,經常寫打油詩分享自己隔離期間的心情體會,並開導其他情緒低落的鄰居要享受這段吃喝不愁難得清淨的靜謐時光。當他隔離期滿即將離開時,醫療組隊員們爭相前去送行,希望一睹真容。

“但見陽光不得曬,亦聞妻兒不可見。唯有食宿還不錯,更有泰心護我全!”提起他的大作,統籌組負責人、泰心醫院質控中心劉洪主任一字不差地背念出來,“有一天,他跟我說已經21年沒見過自己的老婆孩子了,我剛開始覺得他在說胡話,後來一想,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七天不見面可不就是21年嘛”。

從2月初進駐隔離點,劉洪已經將近兩個月沒有回過家,迎來送往了幾批留觀對象,截至目前累計接待人數超過320名,再過幾天,最後幾位“房客”也將退房離開。

臨時的家也有溫度 探訪天津開發區集中隔離觀察點背後的故事

“每個人帶著不同的心情來到這裡,我們都會像對待親人一樣呵護他們,醫療組每天24小時在線,為留觀人員提供著貼心周到的服務,讓他們感受到泰達的熱度,濱海的溫度。每天,這裡都上演著各種暖心的小故事,雖然不見面,可大家已經熟悉的好像親友和家人。”劉洪說。

正如泰心醫院劉曉程院長所說:“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要把在這留觀的人員當成我們的親人,堅持防控有力的集中醫學觀察流程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並重,用‘心’溫暖每位留觀者,為大家提供更便利、更周到的服務!”

特殊日子的特別禮物

3月21日,住在233房間的湖北籍小夥小鄧度過了自己有生以來最特別的生日。

小鄧3月16日返津,開始了14天的隔離觀察。生日當天,好友把生日蛋糕送到隔離點,工作人員接力把蛋糕送到房間。

在小鄧打開房門的時刻,工作人員們一邊拍手一邊唱生日歌。小鄧既驚訝又感動,深深地鞠了一躬。為了紀念這個特殊時期的生日,工作人員還特地製作了小視頻送給小鄧。其他留觀人員也紛紛發來祝福,整個微信群瞬間充滿了溫馨的氣息。

臨時的家也有溫度 探訪天津開發區集中隔離觀察點背後的故事

回到房間,點燃蠟燭,小鄧發了一段話在微信群中:“這是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生日。雖然我現在只能一個人在房間裡,但卻收到了比以往更多的關心和祝福,特別感動!希望疫情早點結束,祝願大家都平安健康!”

在隔離人員入住之初,隔離點工作人員在錄入信息時,特別有心地對照了隔離人員隔觀期間的生日信息。如果有隔離人員的生日剛好是在隔離期間,工作人員就會通過定製生日暖心卡、準備小禮物的方式,為隔離人員送上小小的驚喜。3月8日婦女節,第七大街隔離點還為所有女“房客”準備了康乃馨、節日蛋糕,一時間各樓層微信群中遍佈祝福和感謝。

3月末,第七大街隔離點接待過的最小房客,一位8個月的寶寶跟爸爸媽媽結束隔離期回到了家中,媽媽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向隔離點工作人員報平安:“我們平安到家了,寶寶太喜歡護士阿姨送給他的禮物了,戴上就不願意摘下來,感謝大家的照顧。”原來,隔離點相繼接待過好幾個小寶寶,一位手巧的護士親手編織了珍珠項鍊送給寶寶們當作禮物。

入住期間,大多數留觀人員都收到過來自隔離點工作人員的禮物,而工作人員也收到過特別暖心的回禮。

在小男孩睿睿的畫作裡,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楊躍叔叔,擺出了超級英雄的造型。這位來自泰心醫院設備科的工程師,是隔離點“飛行員組”的成員,他跟另外幾位同事承擔著最危險、最繁重的任務。在小朋友眼中,他們是逆行而上的超級英雄。

醫療隊的辦公室內盛開著兩束太陽花,那是二胎媽媽陳女士送來的禮物。

留觀期間,陳女士一方面擔心感染問題,一方面24小時面對著兩個調皮的孩子,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一天上午,她特別焦慮地打電話反映小女兒舌苔厚、大便幹,懷疑孩子上火生病了。接到電話的醫療隊員立即與駐點醫生取得聯繫。醫生與陳女士詳細溝通了孩子的情況,幫助陳女士護理孩子。還通過互聯網平臺對陳女士進行專業心理疏導,緩解她的焦慮情緒。專業貼心的關懷讓陳女士倍感溫暖。

在距離第七大街隔離點8公里以外的中心商務片區隔離點,剛剛送走了幾位隔離期滿的外企工作人員。

這家酒店被徵用作為集中隔離觀察點至今,已經累計接待了近500位隔離觀察人員,其中包含日籍、韓籍、加拿大籍等外籍入境人員。

啟用初期,幾乎每天都有兩位留觀對象過生日。酒店按照中國人過生日的風俗,為每位“壽星”準備長壽麵。

“有的隔離人員吃完長壽麵後覺得好吃,還要求以後把所有主食都換成長壽麵。”酒店總經理李厚德說,疫情之前酒店接待的客人每天進進出出,很少有機會互相溝通,現在他和工作人員們會格外注重與留觀人員之間的互動交流,盡最大可能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服務,讓他們能把這裡當成一個臨時的家。

考慮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酒店為留觀人員提供不同的菜單。酒店大廚擅長中餐、西餐和日本料理,又特意聘請了擅長韓餐的師傅指導製作大醬湯和韓式拌飯,留觀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

歐美客人喜歡喝咖啡,酒店每天為他們配送咖啡,或者直接在房間設置咖啡機,日本客人喜歡本國飲料品牌,酒店也想方設法滿足。

不僅如此,酒店還按照天津習俗,為每位結束留觀離開的客人提供“下車面”,慶祝他們解除隔離平安回家。

“我們希望能讓所有入住客人感受到來自經開區和濱海新區的好客和溫暖。”李厚德說。

據瞭解,濱海新區目前共投用20餘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就入境人員、密接者、疫情高風險地區返津人員、入境短期商務人員、從事接駁工作任務的工作人員按照分類施策的原則,進行分類服務。

各集中隔離點嚴格按照工作規範要求,實施單間隔離、消毒與個人防護、隔離人員管理和醫學觀察工作,防止出現隔離點人員交叉感染和疫情傳播。同時對隔離人員周到細緻地做好隔離政策宣講和生活服務保障,及時瞭解並協調解決隔離人員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服務中體現濱海溫度。(嶽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