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文圖 若愚

李自成行宮位於米脂縣城北的盤龍山上。明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順國後,其侄李過奉命回米脂修建的。行宮依山據險,前後2層90級臺階,將秀麗別緻的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閣聯結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巔。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來。行宮構思精巧,造型別致,主要建築有樂樓、梅花亭、捧聖樓、玉皇閣、慶祥殿和北慶宮等,是陝北別具一格的宮殿園林建築。

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盤龍山原名馬鞍山,明嘉靖年間,曾在山間修建真武祖師廟。崇禎十六年(1643年),闖王李自成於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派其侄李過回米脂掃墓。李過率兵3萬駐紮山下,並將山上的真武祖師廟擴建為行宮。次年11月,李自成親率大軍回米脂參加祭奠。他見行宮建築雄偉,十分高興,便賜山名為盤龍山,行宮正殿為啟祥殿,後殿為兆慶宮。李自成起義失敗後,當地群眾為保護這群建築,塑起真武祖師像,行宮又變成一座廟宇。

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起義後曾先後兩次回到家鄉。一次是在崇禎九年(1636)四月,李自成起義軍活捉了延綏總兵俞腳霄、打敗明軍後在延安開過慶祝會。北上回到米脂,駐兵馬鞍山。傳說米脂百姓見李自成歸鄉,無不歡聲載道,紛紛頭頂香爐,手提酒漿,如迎王師。為不驚擾父老鄉親,他下令不許攻城,並親臨城下,喚出知縣邊大授,對他說:“此吾故鄉也,勿虜我父老。”隨後又留下白銀3萬兩,讓其重修文廟,興辦義學,培養家鄉人才。

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沿著石板鋪成的古老街道步出米脂縣城北門,眼前就會出現一座雄奇挺拔的山峰,這就是盤龍山。山峰上坐落的李自成行宮依山勢起伏修建,一幢幢樓臺疊峙,亭殿交錯,如巨龍盤臥,從山腳下直上山巔。行宮外環以灰色磚牆,典雅、莊嚴,不禁使人心曠神怡,暗暗稱絕。

在盤龍山腳,即可看到一座氣宇軒昂的亭閣。八卦亭(又叫梅花亭)凌空欲飛,一顆碩大的國冠像寶珠一樣地嵌在中央,照耀八方。八卦亭的對面是一座樂樓。樂樓背面直立,前呈弓形,下由四柱支撐,在建築結構上很是別緻,給人一種勁秀的感覺。

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廂樓在樂樓兩旁,排列有序。這幾處建築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小天地。繞亭東行,是一條陡峭的石階,斜斜地上山而去。旁立一座石碑坊。石碑坊上刻有石人、石馬,正面是一副對聯,上聯是“靈區直移蓬萊景”,下聯是“福地還開兜率宮”,道教氣味頗濃。

再行是兩根沖天而起的旗杆。過了旗杆,是一條陡峭的石階,好像是從山上甩下來的一條雲梯。上了石階也就進了“二天門”。兩廂各有偏殿與閣樓。進了“二天門”還要通過一條向上的石拱道,在南道盡頭驀然抬頭,眼前就變得豁然開朗,這才進入了建築的主體部分。

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凌空而起的玉皇閣,富麗堂皇的啟祥殿、兆慶宮以及鍾、鼓二樓,一座座錯落有致,規模宏大。尤其是啟祥、兆慶兩座正殿十分莊嚴,廊腰漫回,畫樑雕棟,金碧輝煌。盤龍山,原名馬鞍山,山上原有明嘉靖年間建造的真武廟,李自成行宮就是在這座真武廟的基礎上改建的。

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米脂有座馬鞍山,李自成為何改成盤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