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愛默生曾說過: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好的習慣能讓人受益終身,壞的習慣就像高利貸,一旦養成,可能一輩子都要受其奴役。

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好習慣的重要性,也都曾想要養成好習慣,變成更好的自己。

比如想要減肥,決定每天運動至少半個小時;想要提升自己,下決心看很多書;想要通過英語考試,給自己定下每天背20個單詞的任務......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興致勃勃,信心滿滿地做著計劃,但真正行動起來卻發現很難堅持。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那些成功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呢?《微習慣》這本書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是美國一位普普通通的民眾。沒錯,他不是多麼著名的學者大家,也不是什麼明星大腕。相反,他曾經還是一個懶癌患者,但後來他為了改變自己,數十年一直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微習慣》這本書是他結合自己多年研究測試後總結而成的。

蓋斯自己就是通過裡面提到的微習慣策略讓自己養成了健身、讀書和寫作的好習慣,而讓自己受益良多。而且,他還通過博客傳達自己的習慣策略,幫助了很多美國青年,自己也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偶像。

因此,如果你想要養成好習慣並堅持下去,《微習慣》這本書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下面帶大家從3個方面瞭解這本書。

1、微習慣是什麼?

你可能知道成功非常不容易,但你知道嗎?有時候,失敗也很難。

微習慣就是你想不完成都很難的小習慣,因此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叫做《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到底簡單到什麼程度呢?舉幾個例子:

比如,如果你想養成每天鍛鍊身體的好習慣,那你的微習慣就可以是一個深蹲;

如果你想養成每天看書的好習慣,那你的微習慣就可以是每天讀1頁書。

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簡單地說,微習慣就是提倡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小到你幾乎毫不費時或者費力就能輕鬆完成。一個深蹲,1秒鐘就可以完成,1頁書,花費不了多少精力,你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時間段完成,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2、 為什麼微習慣容易堅持?

這裡跟大家介紹兩大主要因素。

  • 動力和意志力

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揚自己的故事。

我是個胖子,經常立志要減肥。每次都會給自己制定運動計劃,有時跟著keep上的教程來運動,有時是每天快走至少1小時(因為親見親爹快走一週就見效)。

每次開始的時候都動力十足,幻想一段時間後減掉10斤肉肉,於是每天都堅持,身體痠痛也會咬牙堅持。但往往沒多長時間就會半途而廢,最長的一次也才堅持了一個月。

為什麼?見不到效果啊。老爸說堅持一週就會見效,我運動了一週,沒效果。

老爸說再堅持一週,好吧。但這一週已然是硬逼著自己繼續的,但結果仍然不如意。辛苦折騰兩個星期卻幾乎沒有變化,這時候就很難再堅持了。

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斯蒂芬·蓋斯在書中提到

我們是用動力或者意志力開啟新的(非習慣性)行為的。

稍加分析的話,不難發現,小揚之前的新行為——運動,就是用動力開啟的。

我的動力是運動之後可以減掉肉肉,變得苗條,所以我剛開始做的時候動力比較足,堅持也沒那麼難。

但其實動力是很不可靠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運動的熱情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在見不到效果,沒有回報的時候。斯蒂芬·蓋斯稱之為“熱情遞減法則”

這個時候,想要再堅持,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意志力了,就像我第二週的行動。

我強迫自己繼續運動,可這樣仍然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因為意志力不會一成不變,它是會被消耗的。一旦意志力被消耗完,便無法繼續行為。

以上便是一個動力和意志力都消耗完而導致的失敗案例。

而與之相反,微習慣是一個非常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它幾乎不需要動力和意志力就能輕鬆完成,也就不會存在動力意志力不足的情況。

  • 大腦牴觸變化

“水煮青蛙實驗”我們都比較熟悉,斯蒂芬·蓋斯在書中也提到一個類似的小實驗。

蓋斯曾養了一隻貓,室內長大的貓,不喜歡水,也不喜歡雪。

一次下雪天,蓋斯把貓扔到雪地裡,貓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愣了3秒後,很不高興地跑回屋裡了。

過了幾天,蓋斯開始第二次嘗試,這次沒有把貓扔在雪地裡面,而是放在了雪地邊緣。這次,貓沒有跑開,反而開始在旁邊溜達,後來還向雪地深處去了。

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蓋斯說

我們的大腦也是雪地裡的一隻貓。如果突然出現大規模變化,它會回到它已經適應的形式套路上,但如果慢慢推進變化,每次推進一點點,它可能會因為好奇而深入探索。

大腦天生牴觸變化,特別是大幅度的變化。

因此,如果習慣目標設立得太大,就會引起大腦的牴觸,也就很難堅持;而如果設立非常微小的習慣,大腦的牴觸就會非常小,稍稍使用意志力就能克服,有時甚至能騙過大腦,讓大腦不產生抗拒,當然也就更容易做到並堅持下去。

3、如何設立微習慣?

01選擇適合自己的微習慣

首先,你需要做的是找一張紙,在紙上列出你想要養成的習慣,比如:健身、早起、閱讀、寫作......以此作為你的參考清單。

然後從你的參考清單裡,挑選出你認為當前自己最想或者最需要養成的習,2–3個為佳,這樣可以避免因為消耗太多意志力而導致失敗。

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接著,把你的習慣調整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比如,健身→1個俯臥撐;早起→每天比前一天早起1分鐘;閱讀→每天讀一頁書;寫作→每天寫50個字......

當然,有些事情不適合每天都做,比如健身,可能很多人一星期只鍛鍊三四次,那你的習慣也可以是以周為單位,但這樣的習慣養成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你選擇的習慣最好是直接源於自己的觀念,也就是說,這些習慣是你發自內心想培養,是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有利,而非來自於外界的壓力或是想滿足別人的期待,因為後者更容易遭到內心的牴觸而很難堅持。

02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我們前面提到過,微習慣是指非常微小的習慣,完成它幾乎不需要意志力,或者需要很小的意志力,

但是,微習慣不存在上限。

如果你的精力允許,你可以選擇完成更多。

以1個俯臥撐為例,如果你已經完成一個,還有額外的精力可以完成更多,你就可以繼續堅持,只要第二天你依然可以保證完成最低的量——1個。

如果你的時間精力僅夠完成1個,那也沒有關係,你的目標已經完成了。

注意,一旦開始,就不要停下,每日微習慣就要每天做到,每週微習慣亦然。

03記錄和追蹤完成情況

記錄每天的進度是養成習慣的關鍵。

一旦開始微習慣,要追蹤完成情況。

你可以選擇手機日程,也可以以紙為工具,來記錄每天的微習慣。在睡前檢查是否完成,完成就在後面劃勾或者其他你喜歡的圖案。

養成好習慣太難?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方法


這樣既方便你追蹤,也會讓你更有成就感。

其他注意事項

仍然有一些情況需要補充:

  • 一週彈性計劃

對於剛剛開始設立微習慣的夥伴,如果不確定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或者不知道自己的習慣是不是微小到可以一直堅持下去,那你就可以在一週後進行評估。

你可以問問自己,這一週來有沒有精疲力盡?每天是否能輕鬆超額完成目標?你都有哪些收穫,有沒有繼續堅持的渴望?等等,以此來作為標準,然後在此基礎上,靈活改動你的微習慣。

如果某個微習慣任務遭到大腦的強烈牴觸,就要選擇後退,再次縮小習慣任務

  • 建立回報機制

你可以給自己設置獎勵,在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給自己一點獎勵,休息一下。

斯蒂芬就提到他自己設置的回報是大笑,因為大笑可以釋放出讓心情變好的化學物質。他會在完成微習慣任務後看一些搞笑視頻,以此獎勵自己。

時間久了之後,你完成每天的微習慣任務,養成良好的習慣,本身就會讓你產生滿足感,這其實也是回報的一種。

  • 習慣養成的標誌

你可能已經瞭解,所謂的“21天養成習慣”被證明不是完全正確的。

事實上,因為不同行為所需時間有很大差別,習慣的養成從18天——254天不等。因此,不要覺得堅持21天就成功了。

習慣養成的表現應該是,你在做此行為時,沒有了牴觸情緒,不做反而各種不舒服;你會自然而然地行動起來,而不需要考慮要不要現在去做。


我是悅小揚,隨心隨性的寫作者,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歡迎一起交流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