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山寺危楼百尺高

▓ 王宜早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王宜早书

夜宿山寺

★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写诗人夜里借宿山寺的感受,表现山寺的“高”。

山寺:山上的寺庙。山脚的寺庙、山腰的寺庙、山顶的寺庙,都可以称为“山寺”。这里的“山寺”,想来是建在高山顶上,至少是接近山顶。民间顺口溜有这样两句:“说一座小庙比山高,小庙盖在山顶梢。”诗中只说山寺之高,不说山之高,可见登上寺中的高楼,眼中是没有山的。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危楼高百尺】

危楼:高楼。危者高也,不同于今天所谓“危房”之“危”。这是山寺中的一座高楼。写“危楼”之高,自然就是表现山寺之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高,有夸张的意思。古代诗文中常见的百尺、千尺、百丈、千仞、三千尺等,都是形容高的。

“高”是个相对的概念。要表现相对的概念,必须运用相对的手法。就是说,必须借助于其它事物来加以衬托。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在“高百尺”的直接描述和夸张形容之后,接着更以神奇的想象,来表现山寺之高。

【手可摘星辰】

手可摘星辰:住在山寺的高楼之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由此可见山寺之高。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李白在另一首诗《登太白峰》中写道:“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以表现太白峰之高峻,运用的也是这种“以天托山”的衬托手法。毛泽东词《十六字令 山》有句:“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注释中说有一首民谣:“上有蝼蛄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看来,“以天托山”的衬托手法,是受到大家欢迎、得到广泛运用的方法。星辰:星星的统称。一颗星,不能叫星辰。山寺的高楼耸立在夜空,犹如带着诗人遨游星星的海洋,这种感觉多么新鲜神奇!

“手可摘星辰”句,在旧时的版本中作“手可捫星辰”。捫,是繁体字,简化成“扪”,读men4,意为触摸、把持。明代文人袁中道《山中示子祈年书》说:“居高山之顶,目视云汉,手扪星辰”,就是依据的这个旧时版本。李白这首诗流传很广,很多人拿来作为儿童的启蒙教材。“扪(捫)”字很生僻,人们把它改成“摘”字,这样就不存在文字障碍了;而且“触摸星星”与“摘下星星”意义也十分接近。现在的各种选本大都不再采取“扪星辰”了。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东方IC图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后两句的想象更加离奇。“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语:说话。恐:害怕,担心,唯恐。惊:惊动。天上人:天上的神仙。站在山寺的高楼之上,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主要原因是,山寺太高了,离天太近了。而根本的原因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住着神仙,这些神仙能听到世间凡人的讲话,还会被打搅。在山寺那样寂静的环境中,稍微高一点的话语声,都可能惊动天上的神仙。这样的想象,实在是太离奇了。

《夜宿山寺》为了表现山寺之高,展开浪漫神奇的想象,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把人们的审美视线引向繁星点缀的夜空。从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这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本诗还表达了诗人对脱离人间的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求之过深,离题较远。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王宜早

王宜早,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学者、诗人、书法家。1942年生于江苏宿迁,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过南京三中语文教师、南京市教研室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卫生部处长、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王宜早自幼学习书法,后师从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沈子善教授,主攻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兰亭集序》,立定根基,广收博采,数十年潜心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和风格。其赏析古诗文作品2019年4月曾获得头条号优质图文奖。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王老师说诗文》获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青云计划优质专栏·王老师说诗文|山寺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