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貌換新顏!乳源大橋鎮這樣實現蝶變

4月1日,筆者在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走訪時,看到了舊貌換新顏的景象。原來垃圾滿地的村莊,如今變得乾乾淨淨;以往汙水橫流的村巷,現在變得清新亮麗;曾經雜草叢生的房前屋後,今朝長著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過去垃圾隨手丟、髒水隨處倒的現象,如今一去不復返……據悉,大橋鎮此前被授予廣東省衛生鎮的稱號。

由“醜小鴨”變為“白天鵝”,大橋是如何實現蝶變的?

“六結合”整治 改變衛生環境

乳源大橋鎮屬高寒石灰岩鄉鎮,是乳源三個中心鎮之一,全鎮21個行政村,233個自然村,總人口4.2萬人,區域面積384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是大橋村,全村416戶2003人,村域面積4平方公里。由於村民思想觀念陳舊、生活習慣不良、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導致全村環境衛生出現“髒、亂、差”的不良現象,給村民的生活、村容村貌及整體形象帶來影響。

該鎮鎮委書記陳文忠講述,在沒有整治環境衛生之前,大橋鎮的村容村貌有點“不好看”,如村前屋後垃圾滿地,無處下腳,特別是到颳風下雨,風一吹,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滿地飛,汙水滿地流,臭氣滿巷燻……令人望而生畏!

旧貌换新颜!乳源大桥镇这样实现蝶变

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鎮委鎮政府花大力氣、下真功夫,把整治鎮區村莊環境衛生與“139”鎮街提升,“三清三拆、三拆一改”,河堤改造,汙水處理,綠化美化亮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攻打環境衛生的整治硬仗。

如在“139”鎮街提升工程方面,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理念,該鎮拆除了破舊泥磚房6000多平房米,修建排水排汙溝渠5公里,鋪設村道、巷道、街道約1.5公里,修建河堤1.2公里,綠化鎮區面積1萬平方米……

該鎮鎮長黃祖勝介紹,在整治環境衛生中,該鎮主要開展了三項整治、九項工程,進行垃圾、汙水、“六亂”專項整治,使鎮村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在“六亂”專項整治中,集中清理和拆除違章建築、廣告牌,共拆除違建破舊廣告牌400多塊,拆除違建鐵皮棚30處,清理河道垃圾約2公里,累計清理髒亂差點位270個,清運垃圾2600餘噸……

“九設施”推動 改變鎮區面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橋鎮區的面貌,能得到根本的改變,關鍵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強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大橋鎮委書記陳文忠感慨道。

旧貌换新颜!乳源大桥镇这样实现蝶变

據瞭解,為改變鎮區的基礎設施,該鎮實施九項基礎設施工程,即鎮街主幹道風貌街提升工程、鎮街門戶標誌標識帶點工程、鎮街綠化美化工程、鎮街文化中心工程、鎮街文化公園工程、鎮街農貿市場提升工程、鎮街停車場建設工程、鎮區汙水處理和公廁改造公廁、鎮街文化書屋工程等。如在鎮街主幹道風貌提升工程方面,對街道兩側建築外立面進行改變,鋪設汙水管道、人行道,修建了近4公里二級旅遊公路、改道近500米路面等等,原來破舊不堪、雜亂無章的街道,如今乾淨整潔、亮麗清新,呈現古而不髒、古而不亂、古而有韻的風貌。

街道的變化,不僅提升了檔次,還改變了村民的習慣,迎來了新景象。大橋村村民許作群說:“以往的市場,特別是圩日,農民把水果、蔬菜、衣服鞋襪等物品,擺在又髒又亂的街道兩旁,滿地都是果皮、菜葉、塑料袋等垃圾……如今的農貿市場,搭建雨棚、修建貨臺、改造排水溝渠,貨物擺放得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同時,村民都形成了講衛生的習慣,自覺把垃圾扔到指定點,不再隨便丟雜物,不再隨地吐痰,不再隨手扔菸頭!從前的不良習慣一去不復返。”

“四邊三化”模式 化解垃圾處理難題

筆者在大橋鎮大橋村的屋場、石墩、塘坎下等自然村走訪時,見到了村容村貌可喜的變化:房前屋後長著綠樹茂草,村邊路邊塘邊溝邊鮮花盛開,村頭巷尾乾淨整潔……

大橋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天華高興的說:“經過艱難的治理,全村髒、亂、差的現象消失了,不再有垃圾圍村、垃圾圍戶、垃圾圍牆,村中大街、小巷見不到汙水、見不到汙泥、見不到汙物,對比之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舉例說,村中的池塘,以前汙水中漂滿垃圾,垃圾中冒出臭氣,人見人怕。經過治理,池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是池塘生春草,水中長鮮花。

據乳源銀源美麗鄉村環保服務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處理農村垃圾中,主要採取“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清除村邊、路邊、田邊、水邊”等四邊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社會化服務”等三化措施。採取這些措施後,化解了垃圾處理難的問題,形成垃圾有人清、有人收、有人運、有人管的模式,開創了農村垃圾管理的新篇章。

大橋片區從2019年6月開始至今,清除村邊、路邊、水邊等沉積垃圾600噸左右,在清除過程中,環衛工人不畏山高、陡峭、邊遠、骯髒,清除村旁、路旁、溪旁堆積如山的垃圾。清除屋場自然村的垃圾時,環衛工人爬進將近2米高的臭水溝,用雙手撈起塑料袋、蛇皮袋及腐爛的樹枝、茅草等;清除鍾家排自然村的垃圾時,環衛人員鑽進村旁的樹林竹林裡,把垃圾一鏟一鏟裝進袋中,把一袋袋垃圾搬到路邊……在春節期間,僅大橋片區清運垃圾就達400噸。

庭前樹木枝枝秀,水邊鮮花朵朵豔。如今的大橋鎮以更細、更實、更準、更嚴的措施,治理鄉村垃圾和人居環境,衛生環境煥然一新,鄉村面貌日新月異。

【記者】範永敬

【通訊員】賴南坡 蔡明清 鄒偉群 饒雯婷

【作者】 範永敬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