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河南以北吃面食,为啥东北却盛产大米?东北不是在河南北边吗?

我男神叫张杰119


东北盛产大米的关键原因:雨热光同期。

东北不仅产米,东北大米更是优质大米的代名词。东北种植水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水稻生长习性和需求有:

一、喜水。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57%时,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降;当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时,稻叶光合作用最强。随着湿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二、喜温。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低温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

三、喜光。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面积指数增大而变高,一般最高分蘖期为6万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万勒克斯以上。

四、水热光同期。在水稻种植上,水、热、光三种最重要的气候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水稻生长季,是水稻正常生长、生育和扩张的关键因素,也是水稻在中国成为最重要粮食作物的自然背景。世界上与我国纬度差不多的美国西部与南部,中东,北非等地,夏季降水都很少,要么没法种植水稻,要么需要大量的灌溉,不能形成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东北稻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也是雨季,降水量丰富,热量水分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水稻养分的积累。夏天东北稻区的雨热光同期,刚好满足了水稻生长的三个基本要素。这是东北生产大米的原因。

东北稻区具有其他稻区不具备的优势,让东北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以下是东北盛产水稻的原因。

一、土壤条件优越。东北拥有闻名于世的黑土地,松辽流域及三江平原与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并称全球三大黑土区。土壤中腐殖层的厚度全国最高,有机质含量高,东北水稻因此单位面积产量很高。

二、沃野千里,地势平坦。土地连片,种植面积大,便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操作。东北平原目前是全国机械化规模和普及程度最高的区域,就水稻而言,没有之一。多年前,黑龙江就普遍使用飞机喷洒农药,由飞行员驾驶操作,有别于近年兴起的无人植保打药机。

三、虫源少,病害发生轻。由于东北远离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等虫源地,迁飞性害虫基本不发生。气温低也抑制了病虫的繁殖和传播。相应地,农药使用量比其他稻区少很多,能够有效地控制农残,保证食品安全。

四、热量与南方稻区相比不足,水稻一年一熟。虽然年产量比不上长江流域的一年两熟区,华南的一年三熟区,但由于土地休耕期长,有利于土壤肥力保持,也让东北大米的营养和口感都更胜一筹。

五、寒地水稻耐低温。寒地水稻是培育的耐低温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生育期。东北水稻种植品种基本都是粳稻,与籼稻相比,不仅更适应东北低温,口感也更好。

东北稻区雨热光同期,又有诸多不可替代的天然条件,自然盛产大米,不负“北大仓”美名。


风从麦浪来


东北大米一年一熟

东北种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文字记载,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大米只能生长在湿热的南方地区。其实不然,就口感来讲,东北大米(粳米)的口感最好,尤其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黑土地肥沃,夏季光照时间长,加上一年一熟的水稻,口感更好。其实主吃面食的省份集中在华北地区,像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省都是典型的主面食,东北地区则是大米和小麦同为主食。

米面不分家

虽然现在河南大部分地区主小麦,但截止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稻米却是在河南漯河的贾湖,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8000年前,河南地区就有水稻的种植。包括到之后的商朝,河南还是湿热的天气,后来随着环境的改变,河南水量减少,不再满足大面积水稻种植,因此才主食小麦。现在水稻在南方地区可以一年两熟或者三熟,但在东北地区只能一年一熟,像河南信阳地区也是主食大米,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总之,我国的面食和大米是相互交融的,南方省份也有特色的面食,像担担面、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南京小煮面等等。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我国的大米主要产子南方和东北,而相对来讲,东北的大米更好吃更有名!虽说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可东北人要除外!东北人甚至可以一天三顿吃米饭!最主要的还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第一,东北虽然寒冷,但阳光很充足,尤其冬天,光照很足,很适合水稻生长,导致生长周期长,一年一熟,口感比较好!

第二,东北的黑土地有机物质丰富,比较适合种植水稻!

第三,冬季寒冷,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瑞雪可以除虫害!

第四,东北本身就是我国的农业高产基地,国家也会相对支持!

第五,水质较好,水源也很充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交汇,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所以,东北大米绝对的好吃!尤其那种长粒香,我个人很喜欢!




老顽童的乡村生活


一,长期以来,一直有种说法,是南吃米,北迟面。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片面。通常所说的南北,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如下图)

二,东北地区是个例外。东北地区环境地理非常适合水稻种植,所以东北其实是以吃大米为主的,并且由于气候原因,东北大米只产一季,口感特别好。



慕容三十二


东北地势平坦,黑土营养肥沃,水源充足,冬季寒冷,生长期短,符合水稻种植条件。


大庆吉展粮油经贸


以什么食物为主,是以所处地域,主产农作物的品种的充足供给,取之方便而形成的,并非是以地理位度而划分的。河南之所以以面食为主,是这个区域内主产小麦,绝大多数河南人世世代代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自然习惯和适应了面食。东北虽说是我国优质大米的主产区,但高梁、玉米、大豆等杂粮的种植也占相当的比例。东北因产大米,东北人爱吃大米也不足为怪了。然而,以前东北百姓也常以大米高粮米混做的"二来饭",或玉米CHa子为主食(因大米还是少)。但在大粮仓"北大荒"这方宝地,也不乏喜欢面食者,而且用面制作食

品的技能,已到了炉火纯青,让河南人汗颜的境地了。

当过兵,尤其是经过大区域调动或换防的同志,就有深切体会。比如我们在沈阳当兵,辽宁当时当地主产高粮,军粮供应70%高粮米。同期陕西军粮主供小米。

由此可见,不是某一地理位度决定了人们主食什么,主食是由当地主要农产品决定的。


Minerba81851


河南是大米种植的发源地,距今大概有7000年的历史,河南人为什么放弃大米而转向吃面食呢?这是因为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只有百分之零点四至零点八,而面食蛋白质有百分之十一,以前肉食很少特别是鱼,老百姓无法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所以河南人开始以美食为主,现今社会各种副食品充足了,而河南人也习惯了面食,不过中国最好的大米在河南原阳以及黑龙江的五常大米,现在河南人也不是顿顿面食,至少有一半人还是以大米为主食的[抠鼻][抠鼻][抠鼻][抠鼻]



深度剖析者


这个不是看纬度,温度的!主要看光照和生长期。东北虽然冬天奇冷,但几乎四季都光照充足。比如东北沈阳,冬天常常艳阳高照,而河南地区通常见不着太阳。东北春夏太阳更是早升晚落,利于水稻生长。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物产丰富,盛产稻米、大豆,有不少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东北黑土地出产的东北大米,生长期最长,养份吸收足,米粒密实,所含营养丰富,口感香甜。

另外东北也种小麦[呲牙]


水果人胖儿


东北的黑土地不舍和种小麦反而更适合种水稻!


隔壁老王之王大爷


因为地理环境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