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51找翻譯的catti課程質量如何?

lu331707405


學生基礎能力/水平是否達標?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翻譯實際上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民國時期很多語言大師都是中外皆通的,中英文寫作和翻譯都相當熟稔。我們習慣上說的“聽說讀寫譯”,實際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英語學習,從聽開始,然後是說,接下來先讀後寫,到了最後再練習翻譯。這是符合語言學習的輸入-輸出規律的。因此,翻譯絕對是站在聽說讀寫的肩膀上的,是語言學習的巔峰。

而實際上,大多數人在開始練習翻譯的時候,語言方面都遠未達標。目前國內無論是MTI還是翻譯本科,在生源質量上都存在嚴重缺陷。很多人本科英語都沒學好,大一大二就要學翻譯,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MTI招生方面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除了少數好的學校競爭激烈外,大多數普通學校所能接收的學生,往往水平不佳。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翻譯專業出來的大多數學生,畢業之後根本不具備做翻譯的能力。

翻譯課程設置,是否貼近市場需求?

翻譯行業需要培養通才,這個行業共識沒毛病。但在翻譯課程設置時,是否能考慮到市場需求,保證學生能夠勝任不同領域的翻譯工作?非文學翻譯的理論及實踐仍然任重而道遠,翻開任何一本翻譯教材,裡面的內容仍然是文史政的天下。對於一些專業領域的翻譯,只有靠學生畢業之後自力更生。

此外,學生對於翻譯市場往往抱有錯誤的期待,而大多數老師也並不清楚市場競爭的激烈,無法給學生提供有效的職業發展建議。

在最新的技術發展方面,課程設置落後更多。例如最新出現的NMT翻譯技術對行業的影響,如何在翻譯中利用該項技術等等,這些都存在嚴重的延時。很多MTI畢業生甚至連傳統翻譯工具都沒有掌握。

翻譯教學方法,能否“可複製”

目前幾乎所有的翻譯教學方法,都依賴於學生的個人體悟。無論是比較法、批評法、任務式教學法、語料庫教學法,其本質都是依賴於學生對譯文或其改進版本的體悟,加上老師的點撥,從而期待學生能夠有所開悟。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大多仍停留在教學活動組織方面,而沒有深入從翻譯或語言學的角度深度剖析翻譯時的思維過程。

但實際翻譯時,每篇文章都不一樣,具體每句話選用什麼翻譯方法,學生就算聽完課仍然比較迷茫。所以,很多翻譯課上教授的翻譯方法,在“可複製”這方面,考慮得並不夠。

正如我在一本小冊子中所言,所有翻譯方法,都離不開“增刪改”這三個字。而目前所有翻譯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解釋性的——根據現有參考譯文,解釋翻譯方法,然而這種解釋,往往最終又落實到了語言學習上面。比如給出一句英文俗語,對其中某個單詞的意思考究一下歷史背景,最終給出其翻譯——這種翻譯探討在我看來和語言教學並無本質區別。

正如前面所言,如果翻譯教學法不能教會學生處理不同的文本類型,學完之後面對市場上的各種材料仍然心存畏懼,那這樣的教學方法是經不起考驗的。當然,這需要系統工程,不單單是翻譯教學法的問題;同樣,翻譯教學法也不能脫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