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漢字,為什麼喜歡它?

字字之名


最喜歡的一個漢字是“愛”,這個字看起來非常地有情有義,給人溫暖的感覺。我之所以喜歡“愛”字,是因為我經過了幾件非常具有“愛”字的故事,聽我講講吧!

 

有一次我在學校的時候,“噔!”一下子碰到了桌子角上,我忍著疼痛,終於熬到了放學,到了家,媽媽聽我講了這個事後,非常擔心,所以看了看我碰到的腿,青了,像茄子一樣紫!媽媽很傷心,因為我受傷了,也很記恨,因為我太不小心了,媽媽找出藥膏,小心翼翼的親手給我抹到腿上,雖然,我在這時非常的疼,但是我從中感受到了母“愛”。

 

還有一次爸爸生日的一天,家裡有個大蛋糕,首先是點蠟燭,吹蠟燭,然後又切蛋www.99zuowen.com糕,爸爸拿著刀切了一塊大大的三角形蛋糕,放到了我的盤子裡,然後又切了兩個一樣大的,但是比我那小,給媽媽和他自己了。其實,我心裡是這樣想的,這就是那種看不懂的父“愛”吧。就像那一次吃魚一樣,爸爸主要吃離刺近的,我呢,主要是吃非常有肉的地方,那是我小時候,看不懂的父“愛”,但是也感受到了爸爸是痛我的。

 

這兩件事是給我一個意味深長的啟示“愛”,父愛,母愛。這兩件事情讓我找到了我一生中最“愛”我的兩個人,更讓我找到了我最“愛”的兩個人,那就是爸爸:媽媽。

 

“愛”字,給我一個意味深長的啟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愛”。


奇門蔡大仙


我最喜歡的漢字是“文”,子曰:“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燦爛而悠久的歷史文化讓西方有識之士仰慕已舊。中國古代文學,像一顆璀璨的明星,點綴著古老的東方夜空。中華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狹窄的春華秋實、大漠孤煙。

文學是汪曾祺筆下的高郵鹹鴨蛋;是沈從文邊城裡的翠翠;是張愛玲筆下咿咿呀呀的胡琴;是老舍熱鬧而平庸的北平;是魯迅筆下深藍色的天空和一望無際的西瓜地;是阿來筆下火紅誘人的罌粟花海;是巴金《憩園》裡的山茶花。

文學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君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文明是人類的,講衛生是文明,大國風範是文明,“絲綢之路”是文明,“一帶一路”是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文明。

小時候外公給我講過:“字是文人的衣冠”,所以我從小就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寫字,我愛漢字!愛漢語!

綜上,我最喜歡的漢字是“文”。





江南飛煙51


林中之鹿,靈氣溢出屏幕

麓,林屬於山為麓。——《說文》。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經注·漳水》注

林麓川澤。——《禮記·王制》

掌攻草木及林麓。——《周禮·柞民》

林衡每大林麓。——《周禮》。鄭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麓,守山林吏也。——《說文》

主將適螻而麓不聞。——《國語·晉語》

山腳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詩·大雅·旱麓》

又如:山麓

洞庭之南,群丘環合,綿延不絕。南有山兮,山有佳木,茂而繁兮。楚人美之,名之曰"麓"。

女生取“麓”字,靈逸異常!

想到了“日本畫家小松美羽”



圖南逸事


最喜歡"和"字,"和"字從古代演變到現在,經歷了中華幾千年的發展,也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核心精神——以和為貴!

“和”與“龢”字音相同,意義相通。漢字簡化之前,“和”與“龢”常常通用。二字互為異體字關係,也有人認為二者互為古今字關係。

“龢”在甲骨文(乙組圖1)中就已經出現,左邊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樂器,是笙和簫之類的吹奏樂器。右邊為“禾”字,此處表示讀音。這些樂器一齊吹奏,聲音悅耳動聽,顯得很調和、和諧,所以“龢”字的本義是指樂聲調和、和諧。“龢”字在春秋以前頻頻使用,進入戰國使用頻率驟降,文獻中漸以“和”代之。

“和”字的出現比“龢”更晚,甲組圖1為戰國金文,其左部為“口”,右部為“禾”。其結構或左口右禾,或左禾右口,秦漢以後結構逐漸統一,作左禾右口之“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左口右禾的“咊”規定為“和”的異體字。



巷子市集


“一”字最值得玩味:

盤古一畫開天,故此字有鬼斧神工之筆,具天地造化之功。

字形有收有放,簡約而不簡單。囊括天地之形,包藏宇宙之機。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孔子云:吾道一以貫之。在哲學上應無窮之形。

謝謝關注


字字之名


最喜歡的漢字是“一”字,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字值千金。

首先,從數字及順序角度來講,一是最小的整數,又是順序排在最前的數字。一字雖然是最小的整數,卻又是順序裡面最大的數,如:永奪第一、排名第一、名列第一。可以說,一字無限小,卻又無限大。

其次,從傳統哲學角度,一是萬事萬物的開始。《道德經》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都是由“一”演變而來,一天一年都從“一”開始。同時,還有“天人合一”,代表一種至高的境界;“知行合一”,代表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第三,從漢字字面意思解釋。首先,一代表純,專一、一心一意。其次,表示相同,一樣,表裡不一。此外,還表示初次,一見如故等等,含義非常豐富。

第四,從音樂角度,一是“do”,任何美麗的樂章都少不了“一”的存在。


長風歌


我的名字,最後一個字是"金"。我最喜歡這個字,但不是金錢的意思。父母給起名時,希望我一生金光閃閃,光明磊落,做個好人。此字諧音"錦",當然也暗含″前途似錦”之意,誰能說不喜歡,我又怎忘記父母的一片苦心?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我喜歡“愛”這個字。因為每次看到這個字都會感覺心裡特別的溫暖。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愛;朋友之間的友愛,師生之間的關愛,異性之間的真愛,公益活動中的大愛,還有父愛、母愛等等,都離不開一個愛字。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關於愛情的詩句,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民間流傳著許多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如《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等,都是千古絕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就直接表達了人們對愛的渴望。

從現實生活中來看,我們身邊處處充滿愛,有為我們清理垃圾的環衛工人,有教育孩子成長的老師,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有勇於獻身的消防隊員,有守衛邊疆、保家衛國的軍人等等,都在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獻出自己的愛心。

現在我們中國剛剛遏制住新型冠狀肺炎,可是國外的疫情卻發展迅猛。他們都在向中國求救,請求中國支援。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我們中國大力支援,向各國派去了多個醫療專家組,送去許多醫療物質。就連美國在多次汙衊抹黑中國,卻沒有做好防疫準備,導致疫情嚴重發展,無法控制的局面,不得不向中國發出請求,我們也不計前嫌,送去大量的防護物質,充分體現了中國有大國擔當的風範。正如一首歌裡唱道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做到了,我們希望世界各國都跟我們一樣,讓愛永駐人間。


甜甜的一笑


我很喜歡《悟》。

人的一生是活到老學到老。比如說一個人學習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學得再多都不如完全能夠理解一個道理有價值。為什麼呢?

打個比方,甲在看成功勵志書籍,他從書中學到了要成功就必須得節儉、勤奮、努力、堅持、創業,然後他就拼命的朝這個方向去做,發展自己做老闆,這就是甲對成功的理解。然而在社會中與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何其之多?結局就是這個人要麼真的能夠創業成功,要麼就是失敗後懷疑人生。

而乙看了成功勵志學就只在想一件事,什麼是成功?一本書的精華不就是書名(成功)嗎?既然一本書從頭到尾都是在說要成功該怎麼怎麼做,然後去完成。那麼我把這本書看完算不算成功?

有些人可能就要發問了,看完一本書就算得上成功?那不是天大的笑話。這時候就要用到關鍵字《悟》。

甲看到的成功是如何做上一個老闆才算是成功。

甲知道的成功是要成功就該怎麼去做,認的是死理。當然並不是說甲做到老闆後就不算成功,但甲的成功一生能有幾次?

而乙看到的成功是隻要能夠完成自己要求的就是成功。

乙認知的成功是隻要完成自己已經完成的事就已經成功了,那麼乙的一生成功絕對會是一次又一次。

為什麼呢?任何人的一生中完成的事何其之多。

兩者對比

甲對於成功只知其然(別人說的話自己感覺有道理就一條路走到黑,成功了就是成功。但其中含有運氣、機緣、還有失敗的成分在裡面)。

乙卻(悟)知其所以然(成功不是靠一次的成就就算已經成功,而是隻要完成自己已經完成的一件事就是成功。他失敗的事只能說沒有完成,但完成的事絕對是一件又一件)。

相比(成功)之下一目瞭然,前者的成功只看到了表面,而後者的成功卻【悟】透了核心。所以無論何事都要“悟”其本質,這僅代表個人觀念,不知看官有何高論請賜教!



安扒皮


思來想去,我最喜歡的還是“道”字。而且是年紀越大,越喜歡。

 

本來我心中還有其它答案,也是猶豫了一下。那就是“熬”。沒錯,煎熬的“熬”。

記得樂壇大哥大李宗盛說過:人生就兩個字,一個是“拼”,一個是“熬”。年紀大一點了,你會發現,人生只不過是在這兩個字之間循環。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一種規律。存在於萬事萬物中的,支配宇宙蒼生的規律。

是你被支配,而不是你能支配誰的規律。(這也是我把“拼”,淘汰掉的原因。)

 

囉嗦幾句,我絕不是否定“拼”這個字。而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

拼,工作上收入越來越高叫拼;把那個喜歡的小妞追到手叫拼;遇到困難挫折挺過去也可以叫拼... 我從不否認這些,並給予這種拼搏精神,真心的喝彩。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年紀越大,角度會不一樣了。(再說了,就算你一直保持旺盛的鬥志,一味地冒進,你就能保證拼到所有你想要的結果嗎?我想,這世上沒有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和實力。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拼一輩子的。用拼的精神麻痺自己,還不如走出來,尋找人生境界的另一處開闊地。)要懂得捨得,要想的開。這樣才會煩惱相對少些。

 

那為什麼不選“熬”字呢?

有許多原因。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就是,“熬”還是太過份的關注自己的內心。

我們的種種慾念的發源,所有一切慾念的本源,唯一同人一起產生而且終生不離的根本慾念,是自愛。它是原始的、內在的、先於其他一切慾念的慾念,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切其他的慾念只不過是它的演變。

當然自愛肯定是沒有錯的,但光自愛不夠,我們還要更多的學會去愛人。光愛人也不夠,還得對蒼茫萬物有憐愛之心。

你在“熬”,別人也在“熬”,萬物都在“熬”。難道不是嗎?

峭壁上的一塊頑石,風吹雨淋,陽光曝曬,它也在“熬”。

正是因為你把自己當成了宇宙的中心,你才會有“熬”的錯覺。如想思界再開擴一些,站的再高一點,這種感覺就會越來越少,那就是“道”了。

 

人一輩子也不一定能領悟得“道”,但期望能更接近一點。

人要學會修心,在我們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更應如此。

要更多的明白自己什麼不會、什麼不能,而不是戰天鬥地。

 

人是渺小的,“道”支配一切。

一切結果都逃不過墳墓,就算你得到了某個階段性的想要的結果,最後也不過是煙消雲散。追求結果的過程,是其中唯一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

 

只有明白了“道”,才會懂得,讓過程更有意義,才是我們這一生中唯一值得去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