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海外收購,只有李書福成功了,因為他有這三種品質

提到中國汽車海外收購,北汽和上汽吃盡口頭,但李書福收購沃爾沃卻大獲成功,這到底是為什麼:

1、中國汽車海外收購?

中國汽車海外收購,只有李書福成功了,因為他有這三種品質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汽車因為起步晚,導致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三大技術儲備薄弱,因而許多國有車企就信奉拿來主義,通過海外收購來提升核心競爭力,到頭來卻虧損的一塌糊塗,其中尤以北汽收購寶沃和上汽收購雙龍最為尷尬(本文屬於原創,貓視汽車首發,轉載請註明);

2、兩家車企吃大虧?

眾所周知,寶沃是一家成立於1919年德國豪華車企,卻在1961年經營不善破產消失近半個世紀,但主打商用車北汽福田卻在2014年花費500萬歐元,摺合人民幣3800萬將寶沃品牌收入囊中,此後更累計投入超過100億人民幣試圖復活寶沃,但在2018年卻僅以40億代價就甩賣給神州優車,僅僅4年時間就虧損達到60億人民幣;

同時,雙龍汽車則是僅次於現代和起亞的韓國第三大汽車公司,曾依靠奔馳技術支持稱雄韓國高檔豪華車市場,但到1998年卻因產品力下降而陷入經營困境,不過上汽集團卻在2004年以5億美元代價收購雙龍汽車48.9%股份,成為中國汽車走出國門標誌性事件,卻因為韓國工會鬥爭而在2008年走向破產,同樣是四年時間就虧損40億人民幣(本文屬於原創,貓視汽車首發,轉載請註明);

中國汽車海外收購,只有李書福成功了,因為他有這三種品質


3、為何只有李書福成功?

在北汽收購寶沃和上汽收購雙龍尷尬股市面前,吉利收購沃爾沃卻大獲成功,不僅沃爾沃從2010年18億美元收購品牌價值,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增長到2018年180億美元,到2019年銷量則達到70萬輛,創造了公司成立以來最高銷量記錄,同時吉利則在2017-2019連續三年蟬聯自主品牌銷冠;

事實上,李書福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首先是學習,吉利並沒有重蹈上汽收購雙龍那樣拿來主義的覆轍,而是通過人才交流,技術合作的方式,取之以漁,一點點將沃爾沃造車90年來的經驗學習過來,吉利也在多個場合表示,沃爾沃表面上與吉利是兄弟,但更多卻是老師,中歐研發中心、CMA架構,以及吉利自己的BMA架構,都是從沃爾沃造車經驗中學來的;

中國汽車海外收購,只有李書福成功了,因為他有這三種品質


其次是尊重和包容,吉利幾乎沒有干涉沃爾沃的經營,這也是李書福大智慧的體現,從最早感動工會的“I LOVE YOU”到“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從投入110億美元讓沃爾沃獨立進行技術平臺的研發,到沃爾沃獨立自主的運營,讓沃爾沃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調性,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再者是創造,吉利沒有止步於沃爾沃技術,而是站在沃爾沃的肩上,不斷進行創造和探索,其中曹操出行、飛行汽車和商業衛星方面的佈局,早已走在沃爾沃前面,同時李書福還提出單打獨鬥時代已經過去,積極推動傳統車企戰略合作,其中90億美元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股東,就是他追求新突破起點;

對於李書福的海外併購,你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