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時間賽跑 打贏醫療物資“後勤保障戰”

口罩 ECMO 負壓救護車……他們和時間賽跑 打贏醫療物資“後勤保障戰”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醫護力量迅速集結,醫療設備緊急調撥,生活物資及時保障,生產企業加班加點……抗擊疫情,全面動員、全民行動,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磅礴偉力。從今天(2日)開始,《焦點訪談》推出系列節目“眾志成城”。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後勤保障戰。在這場戰役中,全國各地政府部門、各相關企業,全力以赴保障醫用物資的生產、供應和調撥,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不久前,武漢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成功脫離ECMO進入康復期,這依靠的是醫護人員日夜護理和救治,在這其中ECMO設備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一般說來,感染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可以通過呼吸機來輔助呼吸通暢,可是在新冠病毒攻擊下,除了氧氣不足以外,二氧化碳堆積在病人的肺裡排不出去,很快會危及生命。這時只有依靠ECMO,也就是俗稱人工肺的這種設備來幫助患者維持生命。

對危重症患者來說,ECMO是最後一線希望,要迅速降低病亡率就需要大量的ECMO。

一聲令下,毫不遲疑。9家衛健委直屬的中央本級醫院連夜動員,拆卸、打包ECMO,距離接受任務不到 30 小時,這10臺設備就用到了生命垂危的病人身上。

一臺ECMO單價一百多萬元,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分批次援助了5臺。如果說ECMO 寶貴,它的耗材更是寶貴。ECMO可重複使用,而一套耗材只能供一位患者使用,每套價格在五萬元以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估計醫院原有患者的使用情況後,從倉庫儲備的35套耗材中抽調了30套發往武漢。

吉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把還沒有拆封的一臺設備直接運了過來。這些醫院都只有一個目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搶救生命,不計代價。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吉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呂國悅說:“醫院沒有考慮到任何成本代價,就是覺得作為一個大型的公立醫院,能夠在後方為武漢抗疫工作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我們現在所帶來的設備如何拿回去,怎麼使用,或者我們拿不拿回去,現在都沒有考慮。”

經過多方努力,全國各地大量ECMO調集到武漢,調集到湖北。據統計,疫情期間在具備ECMO救治條件的危重症患者中,ECMO的搶救成功率達到80%。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負壓救護車是這次疫情防控所急需的另一項重要醫療物資,它與普通救護車的最大區別就是能實現“負壓隔離”,也就是利用技術手段,使車內氣壓低於外界大氣壓,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實現病人的安全隔離與轉運,被稱為移動的大號N95口罩。

和ECMO可以全國調用不同,負壓救護車是依照訂單按需生產的,市場上根本沒有現貨。1月25日,工信部接到任務,要在10天內組織生產200臺負壓救護車送到武漢,2019年我國全年負壓救護車的產量只有50臺,10天內要生產出全年全國產量4倍的負壓救護車,而且還是在春節期間,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工信部以兜底採購的形式向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多家重點汽車生產企業,發出了首批200輛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函。任務的第一個時間節點是2月5日,這一天雷神山醫院按計劃將交付使用,大批量運轉病人的需求是剛性的。時逢春節假期,員工返鄉,企業停產,除了這些難題以外,關鍵是負壓救護車最重要的部分負壓隔離艙也沒有現成的,更是難上加難。

上汽大通接到的任務是10天生產60臺車,庫存的底盤不夠,他們將工廠內已完工其他成品車拆卸改裝。接到任務的其他車企也幾乎窮盡手段,為解決零部件供給不足,北京北鈴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從其他經銷商中高價收購庫存零部件,北汽福田汽車公司向供應商提前支付貨款。

2月5日,第一批200輛負壓救護車終於如期交付。車企們剛喘口氣又接到了新命令,因為武漢“應收盡收”攻堅戰打響,要將所有符合條件的病人收治入院。為保障這一任務,需要生產更多的負壓救護車趕赴武漢,這時車企產能已經得到提升,生產任務快速完成,可是運輸又成了難題。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說:恰逢北方2月12日到16日左右北方下大雪,華晨金盃集團的四十多輛負壓救護車,雖然生產出來了,怎麼運過去這是一個大難題。當時令人感動,遼寧、河北、天津、河南、湖南、湖北,這五省一市的交警在風雪中接力,把40臺車交警開路一路護送到了湖北,解決了要在保障應收盡收攻堅戰這方面做一個有力保障。

目前,全國車企已累計交付湖北負壓救護車近700輛,確保了湖北省和武漢市各個時間節點安全運轉病人的需求。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上下協同,集中力量,才能打贏這場戰爭。疫情初期,口罩奇缺,全國日產量不到1000萬隻,全國14億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人需要戴口罩,都不能滿足需求。除此以外,防護服也是同樣緊缺。生產企業如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擴大產能呢?1月21日,山東日照三奇醫療有限公司就接到了這樣的任務。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常申說:一個就是資金困難,當時馬上面臨春節,原有的資金都給員工發放福利獎金,想購進原材料需要大量的資金,原有的員工大概不足300人,如果迅速由日產70、80萬提升到150到200萬,我們會需要大量的員工。

為了解決企業面臨的難題,當地成立由工信局、市場監管局、藥監局組成的工作專班進駐企業現場辦公,國家工信部、山東省工信廳也派出專人入駐企業解決生產難題。缺錢,政府幫助申請5500萬貸款。缺人,工作專班到各鄉各村入戶動員。工廠員工從300多人迅速增加到1200人。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工人也是戰士,1200多名員工分成兩個班,機器24小時運轉,每天可以生產近300萬隻口罩。產能提升了,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產能提高,原材料消耗大,從2月9日開始,企業陸續出現了耳繩、鼻樑夾告急的情況,眼看著原材料供應不上,生產線就要停工。山東省工信廳緊急安排工作組,在2月10日凌晨4點出發前往江蘇南通聯繫購買耳繩。

原材料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可是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生產完沒有經過滅菌,就只是一個半成品,是無法提供給醫務人員使用的。因為三奇公司缺少滅菌設備,當地一家醫療器械企業也站了出來,免費提供服務。

他们和时间赛跑 打赢医疗物资“后勤保障战”

團結就是力量,三奇公司從1月21日至今累計生產出1億餘只口罩,100多萬套防護服,是湖北生產企業以外全國供應醫用口罩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前,社會各界、各行企業、個人面對疫情防控任務不計得失、不分晝夜地投入生產,克服各種困難、創造條件,將必需的醫藥、防護物資送到防疫一線。全國防護服日產量從疫情初期不足2萬件提升到50萬件,口罩日產量從不到1000萬隻上升到1.16億隻,其中N95口罩166萬隻,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構築起堅實基礎。

一個口罩從工廠生產線到醫護人員的手中,需要經歷資金投入、原材料採購、工人上崗、生產、調撥、運輸等很多具體的環節。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從萬無一失變成一失萬無,其它醫療物資的供應保障也同樣如此。抗擊疫情是一場人民戰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全都動員了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而努力。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更是眾志成城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