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盗梦空间》我看了好几遍,起初主要是因为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关系才对这部影片产生兴趣;此外,电影所涉及的潜入梦境的主题也十分吸引我。第一次看《盗梦空间》的时候,完全被其中所呈现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所震撼,再加上剧情的紧凑和其中男主角Cobb对妻子回忆的间隔插入,使我仅仅只是了解了剧情大致的发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观察影片其他细节之处,而且电影中关于梦境的理论架构对于我来说也十分复杂难懂。

因此,这部电影有让我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的欲望,虽然不能做到每看一次就对电影的理解更深入一层,但之后每一次的重温都能让我得到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能够让我从头到尾不按快进键地、一分钟不漏地看下去,丝毫没有看厌了的感觉。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这就很厉害,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一旦一点点的小问题没处理好,就是全盘皆输的概念。但是拍好了就是完美佳作。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好在这部电影拍得很完美,如果你是一个很讲究电影逻辑的人,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你的福利啊。这部电影,导演把他的多条线交叉发展这么一个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但是电影的情节叙述还差了一点点。但是比很多的大片好上许多。而且我认为这部电影把,引发了一个讨论的命题,就是我们怎么看待现实和梦境,谁才是现实,谁才是梦境?这值得大家观影后,做一个思考。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有很深的想法,从感官来说看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吸引人眼球和享受听觉色,因为电影里不管的打斗的,回忆的造梦的,还是电影取景的都给你视觉上的享受和听觉上的享受。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从神经上来看,我之前就说了这个电影比较烧脑,一般人给看的晕乎乎的,因为没有或者逻辑不强跟随电影取思考逻辑会被绕晕。从心里感情来看吧,虽然人家是商业电影,但是电影的诚意我们却可以感受的到,里面满满的对于梦境和现实的思想,也正是我们所好奇,导演以电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让我们在心灵上有了一次感触。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电影的大部分内容聚焦在“植入想法”的任务,在任务的一步步发展中,Cobb和他的团体也在一步步地重塑Fishcher和父亲的关系,试图从一个积极的情感角度来诱使Fishcher接受父亲希望他开创自己的天地,而不是单纯地模仿父亲的想法一次来达成任务。但在大家不断深入梦境的同时,Cobb的潜意识和他过去的经历也变得更加清晰。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所以,我认为《盗梦空间》不仅仅只是关于一次植入想法的任务,也是一次重塑和救赎的过程,影片真正的核心是关于爱的主题,有Fishcher父子之爱,当然最主要的是Cobb和妻子Mal之间的爱,还有Cobb为了能够重新回到孩子身边而铤而走险的父爱。Cobb对于妻子因为他植入的想法而自杀感到愧疚,对于孩子失去了母亲而感到愧疚,他将这份愧疚深深地压抑在自己的内心,深藏在潜意识里,

而他所压抑的这份情感却时时处处出现在梦境之中:逃亡前孩子们玩耍的场景会随时随地出现、第一层梦境中火车毫无征兆地呼啸而过、妻子Mal总是会出来捣乱Cobb的计划……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梦是个体本能冲动和欲望的体现,这些现象表明,在Cobb的内心深处,他真的很想回到孩子们身边,和妻子白头到老,所以,他才会在梦境中回忆和妻子的点点滴滴,在梦境中与妻子相伴。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相反,诺兰给我的感觉不要好太多,他对这部电影真的很注重,真的,不管是前期,后期,结尾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导演的诚意。为什么要这么夸导演呢?

从电影的结构来看,很明显就是首尾呼应,开头的小李子出现在沙滩上,那模糊的视角。就把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了,结尾在第四重的梦境,我们也得到了答案。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上来不是直接剧情,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先做一个过渡,就一个例子那种。一开始小李子就在梦中对别人下手,做了一个简单版的盗梦空间。吸引了大家对这种新颖的好奇心,同时也稍微了解一下逻辑,这整个过程是怎么一回事。

这种的感觉就像是在循循善诱。感觉导演就像和盗梦空间里的感觉一样,再给你植入意识。如果真的这样,我感觉那就很可怕。无形最为致命啊。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有了过渡,接下来就好办了,小李子团队怎么的就为真正的主角造梦的理由就好解释了,逻辑是就行的通了,然后就是介绍为了造梦要做的准备,以及收个新的小弟,小弟嘛我感觉更像是观众的代表,以观众的身份来看这场表演,顺便问出我们的心声吧。交代前后原因和背景,做好了准备,自然就到了高潮。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在高潮中有强大的逻辑思维,有感情,被造梦主角的父子感情,还有小李子和亡妻的感情纠缠。也有大家分工合作的无缝衔接的默契。有争吵,有矛盾,有绝望,一切到包含在了里面。而且搭配越来越紧张的背景音乐里。观众的心如紧绷的琴弦一样,代入感很强,有点感同身受的感觉。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在情节的发展后走向了结尾。小李子又重新出现在了沙滩,遇到了被造梦的主角,那个主角变得白发苍苍的老人,说出的话让人心碎,我在这里等了你很多年了,我可以回去了吧。就这样大家就都回到了现实,最后的结尾是大家出来机场,但是谁也不认识谁,小李子终于也回到了家了,看着院子里的孩子和梦境中的孩子一样,穿着一样的衣服在玩土,故事结尾都是那么多耐人寻味啊。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片中,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梦境中的,人物进入梦乡之时,导演往往加上舒缓的音乐,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放松。当柯布在梦中与妻子相遇时,妻子往往用气息微弱却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语气和他说话,这时的音乐往往充满了神秘感,声音几乎是空白的,隐隐可以听到一些声响,却仿若是自然的风声,十分亲切随和。导演似乎故意将人物的呼吸声放大,那种声音直接压迫观众的心脏和听觉神经,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

在电影中,柯布是造梦者,他有很多的造梦理论,听上去是很复杂难懂的,但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人的潜意识里,只有自己是核心,其余都是记忆映射出来的影子,影子都会关注着核心,所以人在自己的梦中永远是主角。

利用人的潜意识进行活动的技术在很多电影中都有应用,电影《阿凡达》就是利用了生物连接技术,用人脑的潜意识进入潘朵拉星球,在另一个空间中进行人类活动。电影《危机解密》也是利用了生命垂危之人的潜意识让人在另一个时空内继续存活。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电影《盗梦空间》以其宏大的空间场景和巧妙的配乐效果赢得了世界观众的青睐和关注。本片无论是从艺术欣赏方面还是技术实现方面都有其分析的价值和观赏的必要性。对于观众而言,视觉的冲击力和听觉的享受性是一部影片艺术性质的重要体现。

然而,科幻片的技术支持更加重要,有些现代科技比较难以让人理解,但是作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影片情节展现在观众面前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如此看来,本片赢得很好的口碑并不是空穴来风。

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很震撼,六国的实地取景,不过度滥用电脑特效,超乎想象的场景设置,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不同于其他电影剧情发展落于俗套,用超炫的场景来轰炸观者的眼球。

《盗梦空间》的场景和剧情相得益彰,在视觉方面使影片更加完美。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Cobb在梦中的巴黎街边咖啡馆给Ariadne解释梦的原理,Ariadne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随后周边的事物相继迸裂的场景。街边房屋迸裂成碎片、杯碟破碎、地面爆裂,碎片到处都是,但却没有一种杂乱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云图》中,作曲家和爱人在瓷器店抛摔瓷器的场景,他打破了声音和噪音之间的界限,超越了常规,由此获得了创作云图六重奏的灵感。在梦中,我们可以打破现实生活中的常规,去体验不一样的经历。

其次,适当的高速慢镜头的运用也使整部电影的节奏有所缓和,可以让观者在紧张的剧情发展中稍稍放松神经;梦境中的刺激(kick)运用高速慢镜头,电影镜头在三层梦境中来回切换,使得三层梦境在时间叙述上获得一致,一定程度上也让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期待后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总而言之,《盗梦空间》的故事具有吸引力;在拍摄手法和故事叙述的结构上和其他商业片有不同之处;影片的配乐也和主题相得益彰,不会给人一种跳戏的感觉。导演在影片中所架构的梦境原理和探讨的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多看几遍电影,去研究,去揣摩。

《盗梦空间》虽然只是梦境,但是也能改变现实

熊猫影视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