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範文】慎終追遠,涵養清明之氣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氣清景明、萬物復甦中款款走來。在我國,清明節是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的四大傳統節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祭祀是清明節的重要內涵,我們的祖先把掃墓祭祖的日子定在清明時節,實在有很深的寓意。《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在這個時候以儀式感很強的形式慎終追遠,意蘊非同尋常。

【申論範文】慎終追遠,涵養清明之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所謂終,指的就是人的生命的結束;所謂遠,指的是離世的先祖。慎終追遠就是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感恩先祖、見賢思齊,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辦事,匯朗朗精神、聚清明之氣,民風就會淳厚起來。一句話,清明就是清明節的鮮亮底色。

涵養清明之氣,就要尊重傳統。清明節作為一個賡續不斷、綿延至今的傳統節日,國家將其納入法定假日,就折射了這個節日的重要。因此,理應使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充分釋放。在祭奠先祖中追思克勤克儉、創業維艱的不易,在禮敬先賢中建塑厚德載物、天下為公的情懷。注重家風傳承,擴大文化認同,讓中華民族的這一集體記憶,凝聚起生生不息傳之久遠的精神動能。

【申論範文】慎終追遠,涵養清明之氣

涵養清明之氣,就要緬懷英烈。中華文明能成為幾千年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能不斷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與在民族進步發展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們密切相關,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精神的座標,是國家強盛的基石,是最不該忘記的奉獻者。在清明節追憶懷念他們,既是對英烈精神永垂不朽的彰顯,也是我們心靈淨化的礫石。

【申論範文】慎終追遠,涵養清明之氣

涵養清明之氣,就要遠離奢靡。如今腐朽的拜金思想和奢靡之風,讓清明祭祀出現了走入歧途的現象,充斥市場的光怪陸離的祭品,就是其中的一個映照。“服裝”“首飾”“家電”“手機”“平板”“豪宅”“豪車”已經屢見不鮮,乃至還有“情人”“小姐”供人選購,可謂五花八門。至於“搖錢樹”“金元寶”“盛金籃”等,那就更是目不暇接了。如此奢靡,只會遠離清明本義,只會加重環境汙染。

【申論範文】慎終追遠,涵養清明之氣

孔子說:“禮,與其奢也,寧簡;喪,與其易也,甯戚”,這才是禮的核心。在清明節慎終追遠、紀念先賢的同時,檢視親情孝道、傳承清白家風,要比燒紙屋、送豪車更符合祭祀的初衷,送“情人”“小姐”則是對先祖的羞辱與輕慢。今天,不少人通過“天堂信箱”“網絡寄悼”“清明說吧”等方式表達哀思,就凸顯了緬懷的實質,這才是值得提倡的清風,是先祖期望看到的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