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一无所有的老福贵牵着老牛走向夕阳,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尽管他失去了一切,但他生命的价值更重了。

曾经纸醉金迷的年轻福贵,不会想到他也有破产的一天。年老的福贵也不会想着去抽年轻时不争气的自己一巴掌。但你要问他们最亏欠谁,他们一定会不约而同的回答:家珍。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余华在他的小说《活着》里,描写了一出家庭惨剧。这场惨剧,无论是放在谁的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它和《巴黎圣母院》中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不一样,它是让人从繁华顶点跌落泥端,再把人踩进泥土里,末了还让你微笑面对。

余华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他不同于老一辈作家,如鲁迅、郭沫若等人,从战火中走来,充满革命激情;也不同于新生代的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从和平稳定的优渥环境中成长起来,更注重于展示自我和迷茫;他经历过中国建国初期那一段最艰难的岁月,社会变动、拉扯和阵痛,让他不得不关注在这场变化中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就有了《活着》。这本小说,本来就是他在处理现实主义作家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中写出来的。正如他本人在自序中讲的,他常常感到"丑恶和阴险"蜂拥而来。

基于此,就定下了《活着》这本小说的基调:以悲剧的外壳,诉说的却是直面命运,重构自我的故事。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一个破产的旧地主,带领着他支离破碎的家庭,在新社会的变革和改造中,艰难却又幸福的活着。这是《活着》的故事梗概。

从"破产""旧地主""变革""改造""艰难""幸福"这几个字眼里你能看到什么?

它们是相互对立的,并在对立中逐渐走向统一。结局注定只有一个:幸福。

余华用了一种"对峙"的写作手法,反向挖掘故事价值,写幸福也写痛苦,幸福是从痛苦中而来的,因为难得所以愈显珍贵。这种珍贵,是伴随着主角的成长而逐渐显现出来的。

余华对于福贵的成长,描写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也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需要理解的三层意义。

首先是第一层次。作为主角的福贵,前半生纸醉金迷,他有钱,有不错的地位,唯独没有活着的意义。他好赌、狎妓,和大多数混吃等死的人一样。在他那个时代,底层人们艰难工作,拼尽全力也只能果腹。两相对比之下,一个麻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第一层意思:为什么有些人活着,却毫无价值。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接着是第二层次。破产的那一刻,是福贵觉醒的开始。福贵本质上并不坏,现实更是把他给打醒了。他租住在自家原来的茅屋里,和自家原来的雇农一样,也成了没有财产的农民。

在这一阶段,福贵明白了生活是要受苦的,但受苦也要活下去。所以他挑起了家庭重担,这是他的成长,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第二层意思:面对生活,不要逃避。

最后是第三层次。家珍带着孩子从娘家回来,愿意和福贵一起过苦日子,让福贵在活着的同时又有了牵挂。福贵被抓壮丁后无时不刻不在想着要回去和家人团聚。战争结束后,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为孩子为家庭操劳,虽然辛苦但不抱怨。

这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第三层意思:幸福是活着的价值。

故事的最后,福贵的亲人全都死光了,仅剩下他一个人,但他并没有崩溃着放弃。大悲之后是大悟,他活着,就承载了他亲人的祝福和生命。在那一刻,他活着的意义,就不单纯的为他自己了,而是为他喜欢、牵挂的所有人。

这才是故事的最终奥义。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福贵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我们不能指望着一本小说,就告诉我们自己活着的意义。毕竟小说再现实,那也是虚构的。

就像前文说的,这场家庭惨剧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经历这样的惨剧,自然也不会痛的这么深刻。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豆瓣9.1分的电影《死亡诗社》,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在电影中,有一句特别著名的台词:及时行乐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一所严肃的贵族学校,校风刻板。一位新来的老师却特立独行,他要求学生们撕掉课本,站上桌子,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及时行乐",就是他告诉学生们要学会的。

这一思想,特别契合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宣扬个人情感,珍视生命与智慧,最终的目的是解放人的天性。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汪曾祺,推崇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他热衷于画画、做饭、写书,他的散文将生活中的琐事记录下来,读之却十分有趣。

如果要寻找这种生活的模板,"网络红人"李子柒当之无愧。李子柒原本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女孩,通过在网络平台分享日常生活,在国内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她将生活拍摄得犹如山间隐士一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中国文化。

90年出生的她,早已经用这种方式实现了财务自由,真就把生活过得和我们大多数羡慕的那样如诗如画。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年轻时破产,中年时家破人亡,老了后无所依,福贵为何没被击垮?


回到《活着》的故事上来,福贵之所以能够放下痛苦活下去,是因为他有所牵挂;《死亡诗社》中告诉我们要解放天性,追求人生的自由;汪曾祺和李子柒则是热爱生活,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入进了生命里。

这本质上就是生命的三个高度:为活着而活着,为个人价值而活着,为热爱而活着。

福贵直到最后都没有放下家珍和亲人,这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信仰。我们都在生活的磕碰中寻找着自己的信仰,那或许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种热爱。对于我们而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