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讲了两个故事和一个温馨的主题

又到人间四月天,听歌观影忆从前。以前一直以为张国荣最后一部作品是惊悚恐怖片,细细品味才知道,原来整部电影只是在说一件事——如何与自己和解。@安静的成长


在2002年的香港,《异度空间》被作为一部惊悚的鬼片宣传上映,而在今天来看,整部电影中,更多的是在讲诉一个人和自己内心和解的心理过程。整部电影其实将悬疑的主题上升到了一个心理学的高度,并且因为男主在影片中的心理医生人设,使得整部影片更增添了几分学术气息。

在10年后,另一部以心理学做背书的悬疑电影《催眠大师》几乎采用了相同的故事节奏和人物设定,以2.7亿的票房刷新了国产悬疑片票房的最高纪录。可见,《异度空间》这部影片在当时,代表着一种多么先进的思想。

而这部电影在多年后一直让观众念念不忘、复看率极高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这是哥哥张国荣人生的最后一部电影。许多人猜测,张国荣入戏太深,将男主的情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导致在演完这部电影后,出现抑郁,最终如电影最后的场景一样,选择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整部影片采用了双主线的叠加的叙事结构,将主人翁的心理紧张感、恐惧感和愉快的生活氛围相叠加,并且加入角色反转和场景反转等技术手法,通过音效画面的立体叠加把观众自然的带入到影片的节奏中来。

因此今天我将从影片叙事结构、影音效果和故事背后的心理解读这3个方面来带大家了解这部张国荣的遗世之作。

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讲了两个故事和一个温馨的主题

01、双线叙事架构呈现原生家庭之殇和潜藏内心深处的阴影,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带给观众别样体验观感

影片有两条故事主线:女孩章昕因原生家庭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显而易见且容易治愈,而心理医生罗本良的选择遗忘却将心理问题埋藏入潜意识中,让人难以察觉,更具危险性。

  • 故事主线一:章昕的原生家庭之伤

电影的前半段节奏相对来说比较慢,主要讲因父母离异而变得精神怪异的章昕发现自己经常能看到鬼,并且这样的情况时刻困扰她,让她多次产生轻生的行为。而作为心理医生的罗本良在帮助她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父母说出来后,让她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和父母,从而从根本治愈了章昕“见鬼”的怪病。

这个故事看起来不算太出彩,但在当年,原生家庭的伤害还没有被普遍认识。许多人还在被原生家庭道德绑架,饱受着各种煎熬,无法与自己和解的背景下,电影能够体现这样的一个主题也算是比较难得的!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的痛苦和磨难,在我们大谈原生家庭之伤和心灵创伤的同时,其实是我们自己不愿意从这样的创伤中走出来。因为治愈就如同一次涅槃,需要我们去直面那个千疮百孔的自己,许多人没有这样的勇气,那么就只能在逃避中被过往的痛苦一点点吞噬。


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讲了两个故事和一个温馨的主题

  • 故事主线二:心理医生罗本良无法释怀的内心魔咒

在影片讲完前半段家庭问题的这个故事之后,剧情反转,章昕的心理医生罗本良发现自己有些不正常了,这才将整部电影逐渐推向了真正的高潮。

在章昕治愈后,罗本良发现自己经常会看到一个女鬼的身影,开车时、游泳时、做梦时,女鬼无处不在!他以为是因为给章昕这病的原因让自己精神紧张了,朋友建议他谈一场恋爱来缓解压力,就这样罗本良和章昕开始交往。两人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罗本良在一家咖啡厅被一个陌生的老夫妻给打了,并且他感觉自己并不认识这对夫妻。

于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到来:

  • 罗本良在清醒的时候找到这两个老夫妻的资料;
  • 在睡着后,还会梦游起来找东西;
  • 章昕将罗本良梦游的场景录下来给他看,结果罗本良暴怒,不愿相信,
  • 最后章昕选择在阿罗梦游的时候,用闹钟将他唤醒。
  • 醒来后的罗本良看到自己找出来的前女友的照片和当时的报纸,崩溃不已。

原来在他在读书时,女友因控制欲强不愿分手而在阿罗面前跳楼自杀。目睹这样血腥场景的罗本良大脑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将这段记忆“删除”,而在给章昕治疗和与她交往的过程中,这段记忆从潜意识里被唤醒。罗本良正和章昕抱头痛哭时,他再次看到了前女友的鬼魂。他开始逃跑,但是不管跑到哪里,都能看到。最后,他跑到了前女友跳楼的那个阳台。面对前女友的鬼魂,说出了那段自我救赎的经典的台词:

我们大家怎都不会忘记,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以前一起开心过,痛苦过。我俩都会记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忘记了。我陪你死!


不会忘记,这是对前女友的承诺,也是对自己过去的和解。当阿罗放下过去的执念与自己和解后,女鬼也原谅了她,变回正常的前女友,并且离开。而罗本良也和随后赶到的章昕依偎在一起。

从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来看,复式的叙事方式是许多电影都会采用的手法,这会让作品的层次感更加突出,而这部作品的出彩在于,将主人翁的人设反转,让整个剧情的发展变化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也是一部作品能够让观众看到最后的杀手锏。

毕竟大家都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看一眼就能找到结果的影片上。除此之外,电影的两个部分,在心理恐惧感的表达上也有所不同。


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讲了两个故事和一个温馨的主题

02、跳脱的节奏和重复的场景帮观众选择记忆影片高潮,让电影情节更加立体生动

整部影片主题比较简单明确,节奏纵横交错。电影以幻觉主为线,在大段的顺叙中插入幻觉、倒叙等,让故事的讲诉更加立体。而在两个故事主线中,导演选择了不同形式的片段表现手法。

在章昕的故事中,主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出现惊悚画面的片段来制造紧张的氛围,将人物的情感带入进来,让观众感受到紧张恐惧的氛围;而在第二部分,医生罗本良的剧情中,更多的是通过画面的重复出现来刻意加深对未知的恐惧。事实上,这样的手法对观众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至少在我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后,脑海里一直出现的都是那个类似贞子的女鬼的画面。

导演通过不同的画面刻画方式,让幻觉的延续与记忆的反复来制造出影片复杂的层次感,让人观众更加深刻的去记忆影片中的某些情节和某些画面,使得这个并不算太惊心动魄的影片给人印象深刻的繁复感。

影片中虽然没有太多直接的惊恐镜头,但是音乐、音效的使用丰富了影片的恐怖气氛。加上从音效上对恐怖场景的细节刻画,增强了整部影片对观众的带入感。比如女学生用剪刀割腕时的声音等等细节塑造都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但是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在于服化道比较出戏,特别是在最后一部分,前女友的学生装造型让许多观众感觉有些说不出的尴尬!不过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在哥哥张国荣爆表的演技下,配角的造型都不是问题。

建议大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选择粤语版,这样会让大家将关注点从语言拉到哥哥的演技上,每一个眼神都值得细细揣摩。


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讲了两个故事和一个温馨的主题

03、面对不愿接受的现实,男女主人翁出现了“刻意加深”和“选择性遗忘”两种几乎相反的心理反馈

整部影片来看,其实给观众呈现的是两个受伤的孤独灵魂如何走出自我设限的心理囚牢,最终与自己和他人和解的故事。

在影片的一开始,章昕是一个看上去就很孤独的人。在说话和做事上,没有办法相信他人,而她的整个人表情阴郁,没有一丝笑容。在剧情中,我们也找到了让她产生这样的性格的原因:父母离异,被父母抛弃。

因为在童年的家庭创伤,让章昕敏感而多疑,她不相信罗本良能够帮助她治好“见鬼”的病,而在房东处吃饭时,在听说房东妻儿在泥石流中遇难,而房东还保留着妻儿的拖鞋和孩子的玩具,并希望他们有一天会回来时,章昕在无意识下,强迫自己将这些视觉和听觉输入的信息不断具体化。就如我们了解的瓦伦达效应一般“越是不希望的结果,越是容易出现”,章昕在回到自己房间后,真的看到了房东妻儿的鬼魂。

瓦伦达效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常见,他的来源也是因为从未失误过的杂技人瓦伦达在一次重要的钢丝表演前过分的注重结果,导致自己真的在走钢丝的途中坠落身亡而得名。

当我们将注意力并不客观的关注事件本身而是更多的关心一些我们不太希望发生的结果时,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的将这一结果的画面乃至具体细节刻画出来,而这些细节刻画得越是具体,这样的坏结果就越容易出现。

章昕的见鬼就是这样的细节刻画的结果,她在听说和看到房东妻儿的事情和他们的照片后,害怕看到鬼,而其实在她脑海中,已经将房东妻儿的具体模样刻画得非常具体了。她看到的“鬼魂”脚上和身上都有泥,模样还是和照片上一样的穿着,这些都是她在大脑中刻画出来的结果。

而解决章昕的问题就是让她回到正常的思考路径上来,直面自己的内心。在罗本良的帮助下,章昕和父母和解,从而解开心结,不在总是去重复思考看到听到的负面事件,慢慢的恢复了正常生活。


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讲了两个故事和一个温馨的主题

罗本良作为心理医生,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各种学术交流会上侃侃而谈,年轻有为,但他的孤独隐藏在更深的地方。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罗基本上没有朋友,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和家里看书。而在对章昕的治疗过程中,他记忆深处的一些东西也渐渐的被唤醒。

罗本良因为目睹了女友的坠楼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他在自己的潜意识控制下,选择遗忘这段记忆。同样的剧情在11年后上映的《催眠大师》中再次重现。因为无法接受好友的去世,心理医生徐瑞宁将那段记忆封存,选择性的遗忘过去某段经历。

选择性遗忘是逆行性遗忘的一种,是对心理诱因相关事件的记忆丧失。治疗选择性遗忘可以通过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等方法,唤醒患者对于这段事件的记忆。在电影《催眠大师》中,任小妍就是通过对徐瑞宁进行催眠帮助其唤醒那段痛苦记忆,与记忆中的自己和解。

不管是罗本良还是章昕,想要走出内心的阴霾就必须直面它们。逃避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生命负重前行,让人生的道路变得更加的艰难。


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讲了两个故事和一个温馨的主题


写在最后:

虽然这是一部悬疑片,但是,我认为它所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能量。当我们经历痛苦后,如何选择与他人和自己和解,如何让过去的痛苦停留在过往而不尾随我们的一生,给一生蒙上无法拨开的阴影,这是这部电影不断给我们强调的。通过男女主的两段故事,不断强调自我和解这一主题,在结尾也给予了我们正面的引导,如此具有正能量的鬼片,确实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