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12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可能很多人都已經想不起自己的12歲了,但柯希莫卻真實地記得自己的12歲。

這一年,他和弟弟終於被允許上父母的餐桌一起吃飯,雖然他們並不喜歡這樣。因為父母的餐桌上總是有很多讓人難以忍受的禮儀,他們總是不停地嘮叨著諸如要用刀叉吃雞啦,身體要挺直啦等等,簡直沒完沒了!

這天,柯希莫看著面前讓人噁心的軟體蝸牛,拒絕吃下去,結果被父親趕了出去,從此在樹上生活了一輩子。

《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這就是意大利當代最具世界影響的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我們的祖先三部曲”的第三部《樹上的男爵》裡的故事。12歲的柯希莫在這次餐桌“大戰”後爬上了自己喜歡的樹上,從此再也沒有下來過,直到他去世。

不是他對父母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他只是想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像他在最後說的那樣:“許多年以來,我為一些連對我自己都解釋不清的理想而活著,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樹上。”

卡爾維諾從事文學創作40年,一直都嘗試著用各種手法表現當代人的生活和心靈,他把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融為一體,以豐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構造出超乎想象的、富有濃厚童話意味的故事,被當代作家們推崇,並深刻地影響著他們。

卡爾維諾最著名的“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則包括了《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和《樹上的男爵》,講述了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往自由的完整的道路。


《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01 12歲的選擇

人生就像一道道選擇題,每走一步都要事先想好選擇的方向。

柯希莫很討厭家裡繁瑣的各種禮節,像所有12歲的叛逆小孩一樣頂撞父母,尋找與父母設計的完全不同的道路。當然,換來的是一頓又一頓的責罰,可是他卻樂此不彼。

直到這天,在餐桌上拒絕吃姐姐做出的奇怪料理——蝸牛,引來父親大發雷霆。他如願以償地被父親趕走了,穿戴上自己的假髮和護腿套,直接爬上了花園裡那棵高大的聖櫟樹。


《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大家都以為柯希莫在樹上待一待就會下來,卻沒有想到他一直拒絕下樹,不管父母如何恐嚇他,弟弟如何勸說他,他都安然地坐在樹上,看著這個完全屬於他的廣闊無垠的王國。或許,他實在是受夠了家裡的一切。

12歲的少年柯希莫就這樣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在樹上過著自己想要生活,簡單而快樂。

他慢慢地練習在樹上開闢出平坦的路來行走,學會了打獵,不再從家裡拿東西生活;在樹上幫助農人們、流浪漢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或者僅僅只是躺在樹上看著完全不一樣的風景,這些都讓他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由。

可和無數的父母一樣,柯希莫的父母對他的這種行為暴跳如雷卻無可奈何。父親揚言只要柯希莫下樹,就給他好看;母親找來野外望遠鏡架在陽臺上,在茂密的樹枝間搜尋兒子的影子。他們無法接受兒子的反抗,可憐天下父母心。原本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兒子的立場,希望他能夠順利成長,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然而,對成功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不同的理解。


《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12歲的少年迫切地逃離父母的懷抱,選擇不一樣的方向,或許他並沒有具體的目的,就只是想要反抗。卻不想在樹上的日子,讓柯希莫更看清楚了自己的內心,選擇堅持下去,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生活是孩子自己的,需要他自己去面對,可惜很多父母都不懂。

02成長,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習慣組成

柯希莫在樹上的生活漸漸變得平靜,孤獨像影子一樣糾纏著他。當他每天端著一杆獵槍等待一隻雲雀時,確實很無聊。於是,他開始讓弟弟從家裡給他拿書出來看。

一手端著獵槍,一手捧著書,很多時候人們看到的柯希莫就是這個樣子。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是對柯希莫來說,看書是一種消遣,打法等待雲雀的時間。

直到某天,他認識了強盜頭子賈恩,看書就變成了工作。


《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海盜頭子賈恩白天躲在森林裡無所事事,就讓柯希莫借書給他看,然而他看書還是有自己的喜好的,不是隨便哪一本書都會看。為此,柯希莫只好用自己打獵的動物去認識的猶太書商那裡借書,借來的書自己都要先看一遍再給賈恩,不然就會被賈恩無休止的糾纏。

這樣柯希莫原本每天半小時的看書消遣,成了一整天的選書瀏覽。而這也讓他很好的閱讀習慣,從書中吸收了很多的新知識,讓他迅速地成長。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在樹上的閱讀時光,讓柯希莫迅速地成長,但因為沒有上學,總有不少內容無法理解,他只好去求助從小陪伴他們長大的家庭教師福施拉弗勤爾神父,甚至經常把他帶到樹上去。可惜,神父也沒有辦法懂他,他只好去書中尋找答案。

讀書可以明智,柯希莫在樹上的大量閱讀給他帶來了快速的成長,就像在他身上流逝的時間一樣。在孤獨中成長的柯希莫展現出了他領導的一面,不但成功地帶領農人們防範了夏日的森林大火,還和叔父一起研究森林水系和堤壩、水庫的建築設計。


《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那個12歲的叛逆少年長大了,雖然他一直在樹上,離群索居,反而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一個人只有遠離人群,才能真正和他們在一起。”卡爾維諾在書中提出只有的觀點,或許,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03完整&殘缺

柯希莫堅持在樹上生活了一生,甚至包括他的愛情都是在樹上進行,即使他的愛人薇莪拉想盡一切辦法讓他下樹,然而他最終選擇了矢志不渝地堅守自己的選擇。

看到這裡,突然就覺得柯希莫其實和他固執守舊的父親一樣,即使是為了自己的愛人也不願意放棄自己在樹上的生活。這個時候,在樹上,對於柯希莫來說也只是一種生活的形式吧?在地上生活難道就不是嗎?薇莪拉為了柯希莫放棄了很多,為什麼柯希莫就不能為了愛情而放棄樹上的生活呢?

這是我一直沒有想明白的事情,一個人的成長或者通往自由的道路,真的就只能是在樹上完成嗎?回到地面同樣可以離群索居,同樣可以和人們保持距離,同樣可以和人們真正在一起。

或許,這就是卡爾維諾的高妙之處吧,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完美結合。柯希莫這個樹上小王子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當自由真正地屬於他,他的人生是完整的,天地之間,任他遨遊;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缺少愛情、友情的柯希莫的人生卻並不完整。雖然說人生就是要失去一些,放棄一些,妥協一些,才能得到一些,然而當反抗的世俗生活成了某一刻嚮往的東西,難道不也是一種錐心刺骨的疼痛嗎?


《樹上的男爵》:通往自由的路總是因為堅守而失去太多


比如一家人一起去教堂做大彌撒,柯希莫最初還是來的,後來就不來了;比如姐姐結婚,熱鬧非凡的婚禮上全家人都在等他出現,他卻始終沒有出現,雖然後來知道他一直躲在花園的樹上;比如看著愛人薇莪拉離去,自己卻固執地待在樹上……

不過,這些回答只有柯希莫才知道,只有卡爾維諾才知道。

當生活把我們的稜角一點點磨去,當我們在溫水煮青蛙一樣的現實裡一點點老去,就像卡爾維諾認為的那樣,現代人的個性被抹殺了,而且被壓縮成“與定性為的抽象集合體。”

人生就是一場對自由追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尋找自我,掙脫世俗的束縛,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