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導讀: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作為情感作家,我經常能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其中特別是尋求幫助的類型,大部分是關於“應”的問題。例如:我是女人,但工資高於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自動轉移到進步工資才能拿出未來嗎?丈夫幫她洗碗,婆婆說那個女人做家務,對吧?丈夫讓我辭掉工作,在家做家庭主婦,難道女人要在家帶孩子嗎.這種成績看起來很小很複雜,連錢、夫妻、子女、男女、婆媳等關係都有。但是我認為這些成果可以用一句話來處理。也就是說,感情沒有“應得的”

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這些成績,其實都反映了相同的成績。就是人們長久以來的定型觀念。這種定型觀念男女都容易產生成見。作為女人,不管任務質量好壞,都要在家做家務,帶孩子侍奉老人。如果是男人,就不必多管家裡的事,必須完全專注於任務,在外面努力賺錢,只需花錢養家。這種刻板印象實際上是女人在主內,男人在主外應得的反常品德綁架。這種思想不僅邏輯上說不通,而且根本不合理想。誰說現在男人要比女人賺得多?誰又定了規則,女人就要在家做家務,男人非要介入嗎?

如果按固定觀念男女按性別複雜地分配兩個人的工作,實際上是不恰當的。人生不是兒戲,要根據詳細情況停止具體分析。兩個人的氣質條件、家庭背景、思想觀念之間必然存在差異。單方面給了彼此幫助的時機也是因為這個。不要過分要求對方“該做的事”,要讓對方理解並尊重你,這樣你就可以單方面走得更久。

我很早就在網上看了“蒼南”的外號和“芒果美”的尼坤夫婦,他倆談戀愛,結婚,現在生了一個女兒已經很多年了。但是他們的感情與其說是冷淡,不如說是超越甜蜜的美麗,在婚姻中與網友們分享自己的“小甜蜜的事”。從他們的話中我知道他們堅持愛情的秘訣不是讓對方為我自己做什麼,而是單方面一起為家人付錢。爸爸可以自動抽出時間,讓妻子一起做家務,撫養孩子。母親也很尊敬丈夫,甚至在工作日請假去爬山這樣的“遊手好閒”的懇求時,也毫不猶豫地允許了。我相信在這樣和睦的家庭氣氛下,那三口人都會過得越來越好。

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可是,像他們一樣,真的這樣做並不複雜,也不要求對方做很多事,而是可以互相貢獻。我的一位讀者燕姐認為,丈夫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但他不願改變家庭,於是選擇離婚。燕姐年齡不小,和丈夫結婚10多年了,到底是什麼事,讓燕姐保持多年的感情,獨斷分離?

燕姐第一次和丈夫結婚的時候是剛從農村出來的女孩。當時吩咐的她不打扮,二話不說,臉都紅了。所以婆婆幾乎看不到她的樣子。婆婆認為自己全家都是城裡人,這個鄉下姑娘穿著西式的衣服,認為事情還不會來,帶她出去也沒面子。只是不太喜歡這個兒媳婦。不總是冷冷地和燕姐說話。但是燕姐的心很仁慈、勤勞、無能,嫁到婆家門口後,一心為婆家。不僅把婆婆當作親生母親對待,還熱情地問了她。從家務到家庭生活,家裡的大小事務都包了燕姐,一手包辦。

婆婆一直患有高血壓,以前情況不嚴重,所以不太在意。以後老了,要暫時吃會使血壓波動的降壓藥。得知燕姐的狀態後,不僅是以前,還二話不說地花錢給婆婆買了進口藥,囑咐婆婆不要擔心錢,囑咐她好好吃藥,好好照顧身體。這樣燕姐不斷的無私付出逐漸打動了婆婆。婆婆漸漸承受了燕姐,兩人的關係也變得很緊張。

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但是天上有不可預測的風雲。婆婆的高血壓誘發了腦溢血,有一天突然倒在地上,在床上癱瘓了。丈夫在外面忙著賺錢,燕姐自動解除了任務,在家照顧婆婆。婆婆不能吃飯,燕姐每天在廚房裡把雜糧、蔬菜、魚類煮得很熟,用機器冷凍,冷卻後,把碗放在床邊,給婆婆吃了一口。

婆婆不能下床,燕姐定期幫助排洩。不討厭弄髒衣服或床單燕姐,立即給婆婆新的,舊的再洗。不僅如此,燕姐還幫助婆婆擦身體,擦拭,按摩胳膊,使關節運動。甚至很多小細節燕姐都照顧得很好。天氣好的時候,會把被子拿到院子裡烘乾,打開婆婆房間的窗戶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晚上,還是在婆婆的床邊一起聊天,直到看到她睡著了才離開。

這些繁瑣複雜的工作成為燕姐的日常工作。躺在床上的婆婆雖然不能動,卻得到燕姐的悉心照顧,料理得乾乾淨淨,直到去世為止,身體走得很好。

俗話說“長病床前沒有逆子”,更不用說照顧癱瘓的患者了。燕姐也沒有怯場。但是尊敬的她認為自己和婆家結過婚,所以婆婆也認為自己是最好的朋友。現在心愛的人病了,在床上癱了,作為兒媳婦的我怎麼能坐視不管呢?所以她花了九年時間專心照顧婆婆。

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9年來,燕姐維持了任務,維持了出路,甚至把自己的生活都獻給了婆婆。在外人看來,這9年燕姐一定很辛苦。但她是這麼跟我說的。“每天都過著忙碌的一天,需要幫助才能得到它,但最終,想想我婆婆,看著她在病床上幸福地生活,卻什麼也感覺不到。”他還問我有沒有後悔過,他說:“都是一家人。照顧自己的家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這個仁慈的女人,始終把婆家看作自己的親生孩子,怎麼能愉快地為全家做出貢獻呢。在她心中,我的犧牲比家人重要得多。壞人最終會有好報紙,她相信自己的付出會失去回報。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裡,燕姐的父親突然中風。幸好及時搶救,救了命。但是老人年事已高,需要留在重症監護室查看。住院的費用也不少,每天照顧爸爸數千人,家裡照顧不起。燕姐那時候在快餐店工作,平時跑出來照顧爸爸,但到了吃飯時間,大概到了週末就沒有真正的時間了。找沒有方法的燕姐丈夫。我希望晚飯的時候去醫院給爸爸吃飯,週末替我照顧爸爸。

這種懇求其實不為過。燕姐的丈夫平時的任務比較忙,應該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照顧病人,但畢竟是自己的掌櫃,所以這個困難應該能剋制。但燕姐的丈夫聽到這個懇求,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燕姐起初以為丈夫照顧不好,對不起,就這樣不高興地勸告他。“其實沒什麼難的,你好好吃飯吧。醫院裡有護士,有些事你不會問他們。”但是丈夫說,我做為別人服務的工作太丟臉了。燕姐疑惑地問:“這是什麼可恥的事,我現在不是也這樣為你媽媽服務嗎?”丈夫說:“成為兒媳婦的話,當然要照顧婆婆了。這是你的義務,為她服務是你應得的,當然不會丟臉。但是女婿怎麼侍奉岳父呢,別人不能看著我笑嗎?你爸爸病了或不是我的事。我沒有這樣的義務。”

聽了這話大吃一驚。我不斷地把婆家當親戚,但沒想到丈夫一直把自己的家人當外人。她煩躁地這樣問。我為你媽媽服務了9年,現在我爸爸病了,丈夫不這麼想,回答說。“有一次照顧好了媽媽,但這並不意味著我現在一定要照顧你爸爸。這是別的事,不要混在一起搗亂。”因為這句話,燕姐突然心裡變得很冷。自己的付出對丈夫來說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小懇求,他認為是多餘的。燕姐得知自己長期的感情都白費了,結果心裡很鬱悶,就告訴丈夫說:“不要這樣做。“我爸爸不需要你照顧。我們也不能。離婚吧!”

照顧癱瘓婆婆9年,她去世後父親生大病,丈夫不照顧:我又沒義務


就這樣一句話,把夫妻拖了10多年的感情終於破裂了。燕姐的方法大家都能理解。本人為家人付出了一切,但“這是你的義務。”換句話說,誰都會覺得冷。

事實上,如果你在婚姻中互相理解,只談義務,把這當成對方該做的事,那就太傷人了。我認為與其只追蹤其中一個,不如互相幫助。

最終,婚姻由兩個人共同維持。如果一個人對別人的付出視而不見,我不想為家人做出一些犧牲。這種私密的方法只會損害別人。如果婚姻想持續很久,就不要再談論“義務”,沒有你和我,一起努力吧。只有這樣,婚姻才能通向最終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