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蓮生頻頻撒謊,如有退路,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討好別人

“察言觀色”本身是個中性詞,只是用在不同年齡的人身上,就是不同的效果。

成年人會察言觀色,那麼大都會被人誇長大了,懂世故。

小孩子會察言觀色,只會令人感到心疼不已。

正常情況下,察言觀色是隨著一個人的年齡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而學會的一項技能。而孩子,在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懵懂時,卻第一學會的是察言觀色,這一定是她的生存欲所驅使。

孩子也不想,但必須這麼做。

蓮生的繼父說她是個愛說謊的拖油瓶。


不完美的她:蓮生頻頻撒謊,如有退路,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討好別人

這話沒說錯。因為對繼父來講,蓮生就是礙眼的眼中釘,說她拖油瓶都說輕了,繼父覺得折磨蓮生也不足消滅他對她的討厭,故意策劃了謀殺,想讓蓮生死在看似意外的火災裡。

蓮生也的確愛撒謊,比如:

她被繼父封在紙箱時,心裡明明恐懼害怕,而她望了望繼父的臉,笑著對媽媽說,被媽媽找到了,真好玩。


不完美的她:蓮生頻頻撒謊,如有退路,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討好別人

蓮生讓林緒之載她去找爺爺奶奶,卻發現爺爺奶奶早已搬到療養院去了。她心裡明明很難過,卻笑著對林緒之說,她替爺爺奶奶感到開心。

她明明是那個被傷害得最慘的那個,卻依舊攢著零花錢給買了零食送給媽媽,笑嘻嘻地將自己串的海螺手鍊送給媽媽,而在媽媽轉身離開時,哇哇大哭。


不完美的她:蓮生頻頻撒謊,如有退路,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討好別人

蓮生為什麼要這樣壓抑自己的傷痛,一直討好繼父和媽媽呢?

因為,如果她不撒謊討好著繼父,繼父就會更加變本加厲地折磨她,而她沒有任何可以抵抗的資本。

因為媽媽和繼父一起出外旅遊,她卻被獨自留在家。她的媽媽打回電話跟她說,媽媽和繼父一起感到很幸福,希望蓮生為她感到開心。

蓮生年紀雖小,卻敏感地察覺到了,也許媽媽要丟棄她了。

所以,蓮生帶媽媽去廢棄的公園玩,給媽媽送零食,送媽媽手串,用一切她能討好的資源討好著媽媽。

蓮生在電話裡對媽媽說,只要媽媽開心,她就開心。掛完電話後,她卻一臉的孤單與落寞。


不完美的她:蓮生頻頻撒謊,如有退路,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討好別人

蓮生撒謊的目的,都是為了討好大人。討好的背後,是因為她沒有退路。

蓮生不是沒想過離開那個家,所以才會去想著去找爺爺奶奶,那個除了媽媽外,她唯一可能還可以投靠的親人,是她唯一的退路。


不完美的她:蓮生頻頻撒謊,如有退路,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討好別人

可她去到老家時,爺爺奶奶都已經離開了。

唯一的退路沒了。

她只能繼續回到那個有繼父在的家,儘管那個家對她而言就像地獄。

她只能硬著頭皮,也要繼續地討好著繼父和媽媽,她才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

儘管她的討好,也沒有換來任何人對她好一點。

林緒之後來對蓮生說,不要去迎合討好別人,靠山山倒,要靠自己。

林緒之擔心蓮生習慣了討好別人,內心根植自卑無法自立自強。

蓮生的不幸,源自她的原生家庭;蓮生又是幸運的,她遇見了林緒之,給了她渴望卻得不到的愛。

只是,這個世界的其他蓮生們呢,他們沒有林緒之,他們除了繼續察言觀色,繼續討好著大人們,他們還能有其他退路嗎?

沒有。

這就這群孩子的無奈:父母選擇生下他們,他們卻沒權利選擇生活。

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