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艳诗戏艳事

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艳诗戏艳事

古代文人,我们常见其畅游山水,会客访友,吟诗作画,何曾见其"锄禾日当午"?即使潦倒如杜甫,一句"两鬓苍苍十指黑"都还是描述那卖炭老头的。可见,古代文人骚客大多要么广有良田,要么朝中居仕,俸禄加身,总之是衣食不愁,饱暖之余,便爱关注一些有关身体本能的事情。

说起苏轼,苏东坡,北宋词人,当然大名鼎鼎,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一个比他大47岁的忘年交张先,也算一个词人。大47岁呃,在那个年代,可是爷孙配。但是冒得法,两人志趣相投,都属风流倜傥之人,所以两人颇为交好,常有诗词唱和往来。

张先也是北宋著名词人,善诗及乐府,至老不衰。虽然名不及苏轼,但生性风流,因而其诗颇具"张特",多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为主。艺术来源于生活,男女之情诗词的出色,也说明了张先在这方面也是大大的厉害。

这不,张老先生刚做完80大寿,便又迎来洞房花烛之喜,一边流着鼻涕,一边流着哈喇子,迎娶了绝佳的二九佳人为妾。80岁了仍宝刀不老,娶下一个18岁的黄花闺女做小妾。这算什么辈分?简直差老鼻子了!可人家张老就是与众不同,有这份艳福。

这激起了此时正供职于京城文史馆,年方30多,正值虎狼之年的苏大学士的"偷窥"之心,便与一帮词友相约来到张先家,名曰道贺,更为寻开心。

来到张府,众人见了如花似玉的新娘,个个自是艳羡不已,哈喇子流的比老张头长多了。虽说朋友妻不可欺,但那帮文人其实是非常不尊重女性的,常常把小妾当作礼物送来赠去。所以,他们见到张老先生的美姬后,玩笑开的可是恣意妄为,毫无顾忌。谈笑间,大家看见平日里瘦弱矮小的张先抱得新妇入门后反倒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便起哄一定要张老前辈现场"答记者问",谈谈做80岁老新郎的感受。这老张头本就是风流之人,不仅常做勾栏老腊肉,而且好为庵中尼姑夫,作艳诗更是拿手绝活,兼有显摆得意之心,便张口说:"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老张头不愧老当益壮,这把年纪了居然一点不糊涂,抖搂起自家"韵事"来一套一套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瞅着老张头那得意劲儿,苏东坡心说看我如何编排你,便脱口和上一首不无揶揄的打油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大诗人这首打油诗极具诙谐调侃之意,尤其是结束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堪称点睛之笔,既形象,又贴切,而且富有深意。"梨花"之喻,来自唐朝军旅诗人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暗指张先"一夜春风"后的志得意满,把个老翁张先此情此景形容的恰到好处。而宋词又有"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之句,苏轼在这里又以海棠意寓美艳少妇承欢接露,经历了狂风暴雨后的别有神韵。一个"压"字便道尽了无边春色!

张先真可谓中国"强男人",娶了18岁的小妾之后仍然活了八年,享年八十八岁,这在宋朝,可是超级高寿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这个小妾更是"稳产高产",八年内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死的时候,小妾哭的死去活来,几年之后也郁郁而终。可见,二人是你侬我侬,颇为和谐恩爱的。

1997年,美国拍了一部电影《洛丽塔》,讲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畸恋故事,有人就联想到张先"老牛吃嫩草"的典故,为这部影片起了一个"很中国"很典雅很有象征意味的中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