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石臺縣:黨建“引擎”為脫貧攻堅開足馬力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衝刺階段,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主陣地”,把基層黨建作為脫貧攻堅的“強引擎”,全面開足馬力,發起最強攻勢,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

延伸組織觸角 凝聚攻堅合力

靜謐的夜晚,小河鎮九步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成兵正在和產業發展黨小組組長汪世宏上戶走訪。在該村貧困戶焦某家裡,他們召集村民組的貧困戶和附近農戶正在這裡舉辦一場農民夜校,向村民宣講產業扶貧政策,為群眾解疑答惑,出謀劃策。

九步村是石臺縣的一個重點貧困村,過去村裡基礎條件差,黨組織長期處在軟弱渙散狀態,組織力和凝聚力不強,黨員群眾發展能力弱。為提升村黨支部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凝聚黨員群眾脫貧攻堅合力,村黨支部建立了基層黨建網格,把所有黨員納入黨小組,編入黨建網格,打通了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逐步形成黨員齊心為脫貧,群眾合力爭脫貧的良好局面。

石臺縣積極探索創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在全縣8個鄉鎮78個村全面推廣農村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建立一級網格8個,二級網格78個、三級網格277個、四級網格1541個,將黨建工作“觸角”延伸到所有村民組,服務覆蓋擴大到所有農戶。今年以來,全縣各級網格開展政策宣講300餘場,集中走訪農戶5430人次,收集反映脫貧攻堅意見建議530餘個,化解矛盾糾紛97起,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1035件,有效調動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積極性。

強化先鋒示範 打造過硬隊伍

“你好,我在你這裡訂1萬株茶苗,能幫我技術指導一下嗎?”“好的,明天送到。”……這是丁香鎮新中村黨員種植大戶陳顯國與一名貧困戶的對話。

陳顯國經營有將近20萬株的無性系茶葉苗圃基地,面對疫情影響,他改變以往的售苗方式,農戶只要打個電話,發個微信,他就第一時間就把茶苗拔好送上門。同時,他主動到田間地頭,對茶農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茶農提高茶苗存活率。在他的帶頭示範作用下,身邊不少茶農紛紛投入到無性系茶園建設當中,老百姓復耕複種的勁頭十足。“黨員就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帶著村中的貧困鄉親致富”。陳顯國說道。

據悉,為把農村黨員隊伍建成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主心骨”,石臺縣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創業帶富”、“先鋒引領”三大工程,今年來,全縣已有36名農村致富能手被培養為入黨積極分子,建立11個“雙培雙帶”示範基地;舉辦雙技培訓90餘次,培育黨員創業帶富示範戶11個。組織325名農村能人黨員與1414戶貧困戶結成對子,1700餘名農村無職黨員主動擔當起扶貧政策的“宣傳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社情民意的“信息員”、特殊人群的“服務員”,形成了致富一人、帶動一片,互相幫帶、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發展特色產業 搭上致富快車

“保守估計,我們村裡今年集體經濟收入能突破25萬元。”仁裡鎮三增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國全站在合作社富硒農產品加工車間說道。

過去的三增村一窮二白,村集體經濟長期處於空白狀態,群眾收入微薄。為改變這一現狀,村黨支部堅持因地制宜,依託“負氧、富硒、原生態”自然優勢,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由黨支部牽頭引領,推動土地流轉,依託黨員、能人和外資帶動,建設富硒茶、富硒稻、菊花、芍藥、前胡、白芨、覆盆子等多個特色產業基地1610畝。去年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累計分紅1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收近10萬元。

近年來,石臺縣積極創新黨建扶貧模式,圍繞脫貧攻堅,通過“黨員 貧困戶”、“黨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 、“公司 車間 貧困戶”等措施,探索推行“三零”(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黨建扶貧模式,發展“一村一品”,形成了“支部找出路,黨員當大戶,群眾快致富,集體有收入”的發展之路。2019年該縣安排到戶產業資金2140.6萬元,惠及貧困戶5153戶,培育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基地37家、貧困村“一村一品”專業村9個,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7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全縣7182戶22525人順利擺脫貧困,貧困發生率降到0.49%,即將接受年貧困縣“摘帽”驗收。(楊賽君 餘寬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