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根據地和“中央蘇區”的區別及來龍去脈

發現其實有不少人會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混為一談。更該不用說把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的“進剿”、“會剿”與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圍剿”混為一談。

其實這並不奇怪。本人直到高中時才明白其實這倆的區別。當時本人還是在看歷史教材配套的地圖,意外發現井岡山和中央蘇區不在同一塊地方,然後才明白這兩個不是同一個概念。

簡單描述一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1927年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餘部開闢的,位於江西省西南部,與湖南交界之處(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又叫湘贛邊區根據地),涉及區域包括江西的寧岡、蓮花、永新、遂川等縣以及湖南的茶陵、酃縣等縣。

中央蘇區則是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開闢的,位於江西南部,與福建交界之處,以瑞金為中心。

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中央蘇區的演變歷史,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這樣:

1.毛澤東開闢井岡山根據地;

2.朱德上井岡山會合;

3.江西國民黨軍對井岡山發動四次“進剿”,均失敗;

4.江西湖南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進行了三次“會剿”;

5.紅軍粉碎了前兩次“會剿”,第3次紅軍沒能扛住,井岡山失守;

6.紅軍主力跳出井岡山,來到贛南,開闢贛南根據地,即後來的中央蘇區;

7.趁國民黨自己內部爆發蔣桂戰爭時,紅軍又趁機恢復了井岡山根據地;

8.國民黨對中央蘇區進行了五次“圍剿”;

9.中央蘇區粉碎了前4次,第5次沒抗住,被迫開始長征。

下面分階段敘述來龍去脈。

井岡山根據地的開闢

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失敗後,輾轉到達位於寧岡、蓮花、永新三縣交界的三灣村,在這裡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初步奠定了人民軍隊的基本架構,然後率領不足千人的部隊上了井岡山,與井岡山原有的農軍王佐、袁文才部會合,以“工農革命軍”的旗號活動(當時還不叫“紅軍”)。

稍微說明一下,有的史料說王佐袁文才是土匪,其實並不是。袁文才所部為大革命時期的寧岡縣農民自衛軍。袁文才本人早在毛澤東上山之前的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共黨員。王佐雖然不是中共黨員,但其原先率領部隊系遂川縣農民自衛軍,也是大革命時期的工農武裝。

此後,工農革命軍依託井岡山山地,向周邊區縣發展,以寧岡縣城(新城)為中心,根據地範圍擴大到寧岡、蓮花、遂川、永新等縣。毛澤東在這些區域主持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擴充工農革命軍,並大規模組建赤衛隊等民眾武裝。

江西國民黨軍的“進剿”和朱毛井岡山會師

1928年初,江西國民黨軍對井岡山發動第1次“進剿”。因嚴重低估工農革命軍實力,導致1個營被全殲,進剿失敗。

之後朱德率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餘部上了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同時很快共同粉碎江西國民黨軍對井岡山的第二次“進剿”。之後井岡山的紅色武裝進行了整編,打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旗號。

之後江西國民黨軍又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兩次“進剿”,均告失敗。

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的“會剿”和井岡山根據地失守

江西國民黨軍的4次“進剿”均被紅色武裝挫敗。國民黨意識到:湘贛邊區的紅軍必須靠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共同進攻才能消滅。

於是,江西湖南兩省國民黨軍聯合起來,對井岡山根據地連續發動了三次“會剿”。

井岡山紅色軍民頑強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第1次和第2次“會剿”,但到了第3次“會剿”的時候,終因力量相差懸殊,根據地的經濟無法支撐戰爭繼續。於是毛澤東、朱德紅軍主力跳到外線尋找戰機,僅留一小部分在彭德懷、滕代遠指揮下,在井岡山當地堅持。

在國民黨軍的強大攻勢下,留守井岡山的部隊,沒能堅持住,退出了井岡山,前去和先期跳到外線的朱毛紅軍主力會合。井岡山根據地全面失守,只有少量遊擊武裝殘存堅持。

中央蘇區的建立和井岡山根據地的恢復

跳到外線的朱毛紅軍主力輾轉向贛東南前進,終於在贛東南和福建交界處,以瑞金為中心,建立了贛南革命根據地,這就是後來的中央蘇區的前身。

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國民黨內部爆發了蔣桂戰爭,暫時無暇顧及紅軍。於是紅軍趁機迅猛擴大根據地。

贛南根據地擴展到福建境內,毛澤東賦詩《清平樂·蔣桂戰爭》,其下闋正好描繪了這個情景: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此時因為蔣桂戰爭的影響,佔領井岡山根據地的國民黨軍大部分被抽調走,井岡山的零散遊擊武裝此時趁機會合重組,又逐漸恢復了井岡山根據地。

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贛南根據地同時存在。

“蘇區”和“中央蘇區”的由來

因為在工農武裝割據的根據地普遍建立蘇維埃(工農代表大會)政權,所以共產黨武裝割據的紅色根據地也被叫做“蘇區”。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贛南根據地成立(並隨即向日本宣戰)。1933年1月19日,中共中央離開上海,遷往江西贛南革命根據地(或者叫贛南蘇區)。從此贛南蘇區成為中共中央以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腦所在地的蘇區,因此也被叫做“中央蘇區”。

“中央蘇區”的失守

贛南革命根據地開闢之後,國民黨先後集結重兵對其進行了5次“圍剿”。贛南的紅軍英勇奮戰,粉碎了前4次圍剿。第5次圍剿時,紅軍應對失策,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開始長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