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成年子女,該不該向父母傾訴他消極的一面?

雙魚座的你


一個只會報喜不報憂的孩子,人們會誇他懂事。而一個懂得去向父母傾訴的孩子,父母會認為他們貼心。當我們自認為已經長大,終於有權利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心裡是沾沾自喜的。這時候我們可否想到,父母在一旁默默的擔憂。當我們覺得自己翅膀硬了的時候,可否想到父母關切的目光。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卻一天天遠離時,他們內心的傷痛。你自以為不可以再讓他們擔心時,是否知道,無論你多大了,你始終是他們那個需要他們的孩子。去和父母說說話吧,無論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無論是歡喜還是麻煩,你和父母的心是在一起的,接受與否,委婉些就好。當然儘可能別讓他們太憂心,因為你真的長大了,需要有自己的擔當。他們的閱歷和經驗,會給你以參考,而你在這傾訴中,會收穫一份濃濃的愛。是的,父母的愛,是天下間最純粹最無私的!


往日可追憶


成年後馬不停蹄的往前跑,父母的電話成了‘謊言’彙報。

成年後馬不停蹄的往前跑,父母的電話成了‘謊言’彙報。

報喜不報憂,成了中國式孝順。

最近看到一則暴走街拍的採訪視頻,視頻中採訪了一些年輕人。

問題是你的朋友圈會不會屏蔽父母, 一多半人還是選擇了不會避開父母。

但是問及自己遇上難題,會不會跟父母溝通或分享時,大部分人選擇了自己解決。

其中一個男生說:“你說了父母也理解不了,還不如不說”

多數人成熟的標誌,都是選擇性的報喜不報憂。

好像這樣,彼此之間糟心的代溝就都不存在。

01

“我都挺好的,你們別瞎操心”這應該是我經常對父母說的一句謊話了。

自從選擇離職回家寫作帶娃開始,我媽經常一週幾個電話的轟炸。

一開始她會關心一下外孫的情況,我也樂意跟他說。

到後來我跟我媽的話題好像只剩孩子了,直到最近一次我媽生日。

我發了一個紅包她開心的收下後,立馬打了一個電話給我。

電話裡她欲言又止,還是耐不住性子的開了口:“你沒上班,壓力大不大?”

“你上次說要重新考慮在市區買房子的事情定下來了嗎?”

“你寫那些文章能賺多少一個月啊?”

“要是不行,等我拆完線,我幫你帶孩子,你回去上班吧”

在我媽瘋狂的拋出幾個問題之後,我選擇性的告訴她,最近有篇稿子上了個大平臺,稿費還不錯。

但是我始終沒告訴她,現在靠寫作還養活不了自己。

我耐心的跟我媽解釋好長時間,她只是不耐煩的在電話一頭嗯嗯嗯。

好像明白你的處境,又好像你做的事情在她眼裡就是三分鐘熱度。

後來我媽乾脆給我上稿文章的批評意見:“你那文章太長了,黃婆裹腳又臭又長,我都沒耐心看完”。

那天我媽生日,為了照顧她的心情,我接受了她所謂的意見。

我卻在接下來的好長時間,不敢在打電話回家。

我感覺到被父母深深的不理解,我感覺到自尊心被最熟悉的人戳了一下。

我的報喜不報憂並不能起到任何撫平作用。

我的解釋也不能讓他們承認自己女兒開始成長了。

父母的不理解,才是我們選擇報喜不報憂的始終。

02

“我們都還不是希望你過得好”這是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我卻常常為此內疚的一句話。

多半子女會跟我一樣困惑,原來父母的不幸,是因為自己。

是關於papi醬和父母關係的自述。

她和眾多子女一樣,都有著面對父母關係的壓力。

視頻下的網友評論,很多人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每一條都真實而又扎心。

小時候我媽常說因為我才不離婚,到現在我還認為自己是累贅。

如果給我媽看這個,我媽肯定會說我老了你不想養我了是吧。

還有一位網友在給父母看過papi醬這段視頻後,網友媽媽說

天下的媽媽們都是隻要孩子好自己就會好。

你們這些孩子的意思就是,父母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別依賴孩子,我們真正依賴你們的時候只有臥床不起的時候。

說到這裡網友強調了一次讓自己媽媽把視頻看完,媽媽的反應才是所有父母的同病。

別聽他們的

網友紛紛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款父母。

同樣的我也有這樣一款不能理解我的父母,辭職之前我媽幫著帶了三年的孩子。

這三年裡我經常會聽見她說,太累了,我真的老了,我都不敢看鏡子。

甚至我爸會在電話裡告訴我:“要不是給你帶孩子,我和你媽這麼大年齡還兩地分居”

“你懂事一點,你看你媽累的,人多瘦”

於是我在這期間選擇早早的把孩子送到早教,送去幼兒園。

換來的是我媽一句:“你還不是不想我在你這裡。”

一方面因為她們的犧牲讓我內疚,一方面因為我需要依靠他們帶孩子而感到壓力,我陷入深深的自責。

當父母為子女犧牲掉子女本改自己去成長去經歷的過程時,不單單阻斷了子女成長的能力。

大概也會因為他們綁架式的犧牲,對於成年的子女就是無限的壓力。

03

“你長大了,翅膀硬了是吧?”聽到這裡我又常常無力反駁。

父母的犧牲有時候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需要。

也就是我們的不需要,在父母看來就是一場遺棄災難。

李誕曾經在奇葩說裡有這樣一段自白:父母有時候在我們生命裡最害怕的,是不被子女需要。

在李誕大學時,父親常常打電話問其過的好不好,當時的李誕也跟所有人一樣報喜不報憂。

後來他慢慢明白,原來父母不是真的需要知道你過的好不好,而是想要在你的生活裡有繼續參與的權力。

之後李誕在北京要搬家,特地給在內蒙的父親打電話,讓父親來北京幫自己收拾東西。

那一個月父親都在收拾,李誕說這期間自己的父親常常感覺到:自己太優秀了,我的孩子離不開自己。

父母最害怕的是子女成年後的生活裡,自己逐漸不重要了。

於是我媽的不理解,大概就是害怕我真的不需要她了。

18年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我爸打電話告訴我,今年家裡的橘子特別好。

他要週六過來送橘子,送完橘子立馬又坐高鐵回去,擔心我媽一個人在家不方便。

在這期間我打過幾次電話,讓他等我們過年回去,但是他還是執意的選擇週六過來送了橘子。

接到我爸後,帶他到車站附近吃了個便飯,吃飯期間他摸著外孫的頭說到:“今年橘子特別好吃,你肯定喜歡吃,看到你好就行了”

那一刻我突然試著理解了我爸,大概他們是真的害怕失去在我今後生活裡的參與權。

不然這80斤的橘子,對於我來說負擔真的有點重。

父母應該始終認為他們給我們的才是最好的,所以這才是於子女之間最大的矛盾吧。

我不知道我爸是怎麼一個人扛著80斤的橘子,在高鐵站上上下下。

但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害怕。

就好像害怕失去參與生命裡另一個重要的人的生活。

04

報喜不報憂也許是好事,不需要過多在解釋自己的難處,但更多是與父母之間建立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北京女子圖鑑》裡的陳可也是這樣對自己父母報喜不報憂的,如果不是辭職打算回去看看,都不知道自己媽媽進了醫院。

當陳可跟醫生聊媽媽的病情時,醫生告訴陳可:這不是你媽第一次手術了。

當子女選擇報喜不報憂時,就是阻斷父母認識現在的你。

與父母溝通其實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能力。

當子女能理解父母的動力時,也才不會那麼內疚。

畢竟我們現在的人生軌跡裡他們參與知之甚少,我們也不可能回落到他們的經歷。

但是去溝通,才是理解的開始。

否則你的只報喜,只會讓父母看到假象,隨後才會帶來一團亂麻的生活。

同時我也很希望跟所有的父母說一句:子女未來的生活,請你們適當卸下重擔。

體驗不可多得的美好生活,你的幸福感可以來自很多,不單單由子女組成。

你們幸福子女也才會幸福。

談一談親情


Q小姐的自愈室


我認為說還是要說的,只是要把握好度,不能不說,也不能全說。

父母真的很多的注意力其實都會放在子女身上,子女的情緒不管你們是離得近還是離得遠,其實都能感受到,與其讓他們不敢打擾你,胡亂猜疑,不如你主動的透露點訊息給他們,讓他們有份參與感,讓他們覺得我的孩子還需要我。我其實不太贊同報喜不報憂的方式,因為活著哪能一帆風順,相反選擇些無關大雅的事讓他們幫幫忙,他們反而會更放心。當然。

無論你到了什麼年紀,你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個孩子。


一顆芝麻狗


向父母傾訴消極的事情,父母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也給父母帶來了煩擾。父母把我們養大就很不容易了,餘生我們能想到的就是好好孝順父母而不是其他。對於生活,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靜下來的心,我們應從容的應對與理解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無論是快樂還是不如意。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當你內心平靜安寧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你不再喜歡向外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就意味著你開始真正的理解何謂管理自己的情緒。生活中酸甜苦辣依然存在,但慢慢你會感覺,自己通過自己智商情商完全可以消化掉這些負面的東西,而且所獲得的經驗和能量要比傾訴和抱怨強大得多,你要相信自己!



青島小老虎


易與不易,對比父母的生活,心裡就已經有了答案,有時候父母無法為你解決眼前的困境,告知父母只會讓其更加擔憂,不如放在心裡,督促自己的成長!


Logos霞


適當的時候是需要跟父母有效的溝通,只有父母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有陽光正能量的心態,才會更有安全感,踏入社會才會正面的與人相處溝通的方式。



用戶3896266928716750


都可以積極的消極的,幸福的悲觀痛苦的,讓他們全面的瞭解自己,可能會給予肯定,勸導引導。在他們言行中避開你消極的事情。


user2967448950190


有效的溝通能緩解壓力。有句話,就是小時候騙父母沒錢 工作後騙父母有錢 所有主要還是溝通吧 畢竟是家人 沒有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