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智 廣東中山讓精準扶貧像花兒一樣綻放

4月3日,中山市舉行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會上,中山市委農辦、市扶貧辦常務副主任王少強介紹該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精準幫扶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中山市發改局副局長陸松煊介紹對口支援西藏、新疆、四川和對口合作有關工作情況。


扶貧先扶智 廣東中山讓精準扶貧像花兒一樣綻放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精準幫扶

2016年以來,中山市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組織開展對口潮州、肇慶的精準扶貧和雲南省昭通市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不折不扣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累計投入財政資金逾19億元,帶動社會捐款捐物2.7億元,派出幫扶幹部人才1100多人次,幫扶地區面貌顯著改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全面深化與雲南省昭通市大關、鹽津、綏江和永善4個縣的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和攜手奔小康行動,開展協作項目300多個,建設易地搬遷示範點4個,幫助貧困人口就業超2.6萬人,招收1868名昭通籍學生到中山免費就讀職業院校,帶動貧困人口15萬餘名。綏江縣2018年成功脫貧摘帽,其餘3個縣已納入2019年退出貧困縣序列名單。

省內精準幫扶方面,對口幫扶肇慶、潮州兩市共68個鎮131條省定貧困村,對口幫扶貧困村義務教育保障落實率、基本醫療保障落實率、飲水安全達標率均達100%;貧困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落實,脫貧人口全部實現“八有”目標,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131條村中127條相對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退出率96.9%;累計實現脫貧17451人,脫貧率99.3%。相對貧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8元;相對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6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300多名扶貧幹部主動放棄休假,迅速奔赴駐地,積極配合當地的統一安排,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廣大扶貧幹部主動下沉到防疫一線,同鎮村幹部一道研究防控措施,發動群眾做好宣傳,走家入戶做好摸底排查,分兵把口抓好人員防控,主動為防疫募集物資,全力把好幫扶村疫情防控關;同時,他們想方設法為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子女在家學習等提供幫助,並積極協助貧困戶搶抓農時開展春耕生產,維護穩定村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另一方面,扶貧幹部自願充當“業務員”,利用微信朋友圈宣傳推廣杏花雞、腐竹、姬松茸、柑橘等各類扶貧農產品,打通銷售鏈條,讓因受疫情影響出現滯銷的農產品成了搶手貨,保障了貧困群眾的收入,樹立了強大的脫貧信心。

援藏援疆及對口合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中山市先後組織5批援藏幹部赴林芝參與援建,從2016年7月起,中山市作為組長單位對口支援林芝市工布江達縣。2017年6月起選派3名幹部赴新疆兵團第三師四十一團草湖鎮開展援建工作;2018年5月起,中山市選派2名幹部分別赴甘孜州白玉、巴塘縣參與援建工作。選派6名幹部赴黑龍江佳木斯市掛職交流。共派出幫扶幹部人才53人次,幫扶地區面貌顯著改善。

援藏工作方面。中山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統籌推進“民生援藏、產業援藏、智力援藏、社會援藏、感情援藏”五位一體援藏工作格局。民生支援方面,完成4大類30個計劃內援藏項目,打造9個小康示範村、6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城鄉基礎設施和基層黨建組織建設得到大幅提升和改善;教育醫療方面,組織了44批430多人次開展教育、醫療組團式援藏,開展中山市10所學校與當地10所學校的“10+10”校際幫扶,興建中小學綜合樓,建成中山—工布江達空中課堂,培訓農牧民、教師和幹部3300多人次,建設醫院製氧站、遠程診療系統,創建了林芝市首個市縣醫聯體,讓廣大農牧民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和專業醫療服務;產業方面,建成產業園招商服務中心和農牧產品檢測檢驗中心,打造朱拉河國家溼地公園景區,編制特色農牧業和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引導全縣支柱產業發展;交流交往方面,建立中山市9個鎮區與當地9個鄉鎮結對幫扶機制,組織中山市部門、鎮區、社團、企業赴藏對接支援190批1400人次。2018年10月助力受援地工布江達縣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底全縣7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清零,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中山援藏經驗被全國援藏總隊肯定和推介,工作組獲評林芝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等表彰。

援疆工作方面。一是加強人才援疆。成功舉辦了四十一團幹部中山培訓班,組織受援地31名幹部到中山脫產學習。二是促進產業援疆。積極配合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草湖產業園在中山舉辦大型招商引資推介會、開展招商活動,累計參會企業600多家,簽訂了20個意向投資框架協議,先後引導50多家單位或企業負責人前往受援地投資考察。協調開展8次消費扶貧對接活動,幫助受援地在中山銷售農特產品近400噸,實現銷售產值260多萬元。三是加大對口支援。累計協調落實社會捐贈摺合人民幣600多萬元,支持當地建設。

援川工作方面。一是推進援建項目建設。根據“省統籌、市配合、分片聯繫到縣”的方式擔負起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巴塘縣對口支援工作,援建工作主要涉及教育、民生、產業等方面共14個項目,所有援建項目均已完成,並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有效帶動了當地農牧民脫貧增收。二是加強兩地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山舉辦受援地幹部培訓班,組織兩縣7名黨政幹部、13名專業技術人才到中山市掛職、鍛鍊和跟班學習。積極開展結對幫扶計劃,簽訂了《中山市公安局—巴塘縣公安局對口支援框架協議》。動員社會力量向兩縣捐贈學生助學金、醫療設備等近90餘萬元。三是推動兩地產業合作優勢互補。組織受援地參加對口幫扶地區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中山市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巴塘縣高原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巴塘縣高原特色農產品在中山市東區竹苑市場設鋪營銷提供租金、管理等方面的優惠支持。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對口合作工作方面。一是加強兩地交流互訪,圍繞商務合作及投資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糧食供產銷合作、高校交流、園區共建、文化旅遊、幹部人才交流培訓等,積極擴展合作空間。二是加強項目合作。助力佳木斯市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構建兩市優質產品產銷直供體系,共組織6批次、34家企業進行項目對接,推動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等企業和院所與佳木斯市建立項目合作對接,提升佳木斯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中山火炬開發區廣東大唐盛視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與佳木斯高新技術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合作共建孵化器項目已啟動建設。加大交流交往,開展佳木斯市三江杏花節暨夏季旅遊產品(中山)推介會等活動。三是推動兩地市幹部掛職交流。我市先後派出兩批共12名機關幹部赴佳木斯市掛職;佳木斯市先後派出兩批共18名機關幹部來中山掛職,共同推動兩地信息資源共享,提升對口合作效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山市派出的支援幹部積極參與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是依託中山大後方,積極籌措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二是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下,在解除隔離後立即靠前指揮,主動到防疫一線,開展對疫情防控、重點項目督導、復課復學準備和春耕生產技術指導等工作,積極助力受援地開展復工復產。

採寫:新快報記者 李紅雲 通訊員 鍾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