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习惯养成在什么年龄段开始最合适,越小越好吗?

未秧研学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人的习惯影响到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是有无数的习惯组成。人的习惯一旦养成了只能替代,不能改变,人是习惯的动物。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当中大约只有百分之五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行为,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是习惯性的,表明了人类行为是按照习惯进行的。如果不加以控制,习惯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大多数人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几点钟起床、几点钟洗澡、刷牙、穿衣服、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这些都是习惯而已。

人的习惯在年龄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养成,年龄越大养成一个新的习惯的难度就越大,和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多,今天我们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重点性的讲解此决定作用的几个习惯的培养,这些习惯决定孩子的幸福人生。我们把孩子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零到三岁,三到六岁,六到十二岁,十二到十八岁。

0-3岁 (三大优良品质:内归因、延迟满足、自控力)

零到三岁又是人的三大优良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机,这三大品质将伴随人的一生。

第一个品质就是内归因:从自身上去找原因,而不是归咎于外界。具备内归品质的人,成年之后,如果遇到挫折,他会更多的从自身上去反省,从而努力的去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并且达成目标,而不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客观的外在条件。但经常有家长为了安慰孩子,而破坏孩子的内归因品质。比如说孩子碰到桌子摔到了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哭,就对孩子说“仔仔不哭,妈妈打桌子”。这样就给孩子形成了一个信念“我摔倒了是桌子的原因,我是受害者”。

第二个品质是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就是愿意等待、愿意忍耐,愿意通过达成的规则去实现最终的愿望。而不是想要什么就马上拥有,拥有不了就完全不能接受。具备延迟满足品质的人成年之后,他会为了目标去付出努力,去等待,去忍耐,而不是付出了马上就要有结果或者不付出就想要有结果,而这些都来源于早期的培养。比如说孩子想要一个东西,你可以跟他商量“我们先出去玩,回来再拿”,“你先认真的吃饭,吃完在玩游戏”,“等妈妈忙完好不好,我们等待一下好吗”,多跟孩子说这样的话。有的孩子在不被满足的时候会哭闹,甚至满地打滚来进行要挟,并且屡试不爽,实现自己愿望的行为习惯,这就是不具备延迟满足的品质,这种负面的品质,如果不干预、不改变,会伴随他一生。

第三个品质自控力,自控力是你在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这个品质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另外一个品质。因为没有自控力就无法实现延迟。具备自控力的人成年之后,对规则比较重视,一般都能够成为一位正直的、守时的、自律的,最起码不乱穿马路,不迟到,不食言的人。自控的意识和习惯只要孩子能够听懂话就可以开始培养,比如说教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不吵闹,不破坏公物,这些都是你在帮助孩子锻炼自控力。

3-6岁(三大习惯:协作家务、阅读、时间观念)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比如说孤僻、逆反、上网成瘾,可能家长都想象不到孩子的这些因素都是在幼儿期三到六岁种下的。母亲要避免六岁之前长时间离开孩子。孩子六岁之前跟母亲的关系建立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成长。很多妈妈都在外面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家,这样会使孩子潜在的心理当中形成“我不重要,妈妈不喜欢我,妈妈抛弃了我”的想法。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偏低,孩子一旦进入了青春期就没有办法应付外面的世界,人际关系会处理的非常不好。三到六岁是习惯培养非常关键的时刻,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习惯。

第一个习惯就是协作家务的习惯,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很懒,不愿意干活,不愿意做家务,这样的孩子都是家长在三到六岁这个年龄段惯出来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起来很可爱,很多家长就像掌上明珠一样对待孩子,大包大揽喂饭穿衣,能帮小孩做的事情都做了。像这样的小孩成年之后就是好吃懒作,不会做菜、做饭。他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心理缺陷,深层信心不足,很容易陷入到深沉的恐慌状态,因为他的潜意识会告诉自己:我没有钱我就无法生存,我没有人依靠我就无法生活,因此在小孩三到六岁的年龄段,就是要有意识的让小孩参与到家务当中来,跟你共同完成某件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非常乐意参与劳动的,只是很多家长嫌麻烦,没有耐心等待孩子去完成而已。家长们啊,再也不要替孩子做了,让孩子自己来。自己吃饭、穿衣、喝水、刷牙洗脸、洗手




p张麻麻


习惯养成在什么时候最好?嗯,是不是越小越好?因为我的孩子一个15岁,一个七岁多,作为有15年妈妈经验的我来说,我的感觉是孩子的习惯养成是越小越好,我的大儿子还在他小时候嗯,当然他不是故意的,他第一次摔东西的时候把东西摔碎了,我没有及时的阻止他,也没有批评他,后来我发现他摔了很多东西,我才慢慢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再后来,他摔东西的时候我都会严厉地警告他,慢慢的他知道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发现这种情况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到了现在,我家老二从小就是不管他做错事的时候,我们第一次一定会警告他的,后来他犯了错误,就会越来越少,我感觉是第一个孩子培养了我,我也培养了第一个孩子,是我们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认为孩子习惯的养成,能听懂大人说话的时候越小越好,因为我的孩子都大了,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几张我孩子的照片吧!





六毛一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Lucky,一个90后的双胞胎宝妈。

您提问的是“孩子养成习惯”你的重点在孩子。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说很多人对习惯养成的重点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乖,孩子习惯不好。有没有考虑过——你是不是榜样没做好。

孩子养成习惯在什么年龄段开始最合适?

我给的答案是,从出生开始你就是在给她培养习惯,从出生以后你在做什么孩子就在学什么。

比如说,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刷牙。很多小朋友不爱刷牙,但我家两个宝宝特别爱刷牙。爱刷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经常睡觉前会当着他们面洗漱,刷牙、洗脸注意个人卫生。现在两岁多了,偶尔我忙忘了时候,她们自己睡觉前应该做什么会主动让你帮忙。

在比如说用语习惯,我是一个特别的口头语就是谢谢、不客气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外人,只要是帮我我就会说‘谢谢’!两个宝宝大概从2岁开始,别人帮她们拿东西或者给她们吃的,她们马上就会说‘谢谢’。

我认为:做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习惯养成!

最后给您附一张图,有关于规范建立敏感期的图,您可以研究一下,希望对您有帮助!


幸运眷顾的伊伊妈


孩子习惯养成在什么年龄段开始最合适,越小越好吗?

孩子的习惯养成要根据年龄的特点及孩子的特点进行。

当孩子表现出这一行为时,不管是他好的,还是不好的。这时,要帮助他把不好的,给纠正过来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当孩子表现出秩序敏感期的时候,就帮助他养成很多习惯。这里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有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的无理取闹,比如:

  • 这个手机是妈妈的,发现爸爸在用,孩子会很生气一定要求爸爸还给妈妈,爸爸跟他说借用一下也不行。
  • 孩子一定要自己去开门,谁开了都不行,一定要求关上,由他重新开过。
  • 你经常把包放在鞋柜的上面,而这一次却放在沙发上,他一定要求你还回去。

在这样的敏感期就可以养成如下的习惯。

  • 按时作息的习惯:给孩子养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习惯,会让他有安全感。
  • 明确物权,不随意拿他人东西的习惯。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可以随意乱动,经过别人的允许才可以动。自己的东西,也可以跟别人一起分享。
  • 营造整洁有序的环境,养成东西哪里拿的放回到哪里去的习惯。每一件东西都会有一个摆放的位置,哪里拿的放回到哪里去。下一次,还能找得到,如果随手乱放,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而且看起来乱糟糟的。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更要这样。
  • 养成整理的习惯,学会收拾玩具。自己玩好了以后要把东西整理好,放回去。
  • 尊重他人的习惯。在与小朋友相处时,你有你的习惯,别的小朋友有别的小朋友的习惯。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习惯来。

图片源于网络


生活蕴教育


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形成一般都是在一岁半到三岁之前,三岁后就不好管了。一岁半到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有行为都带有“试探性”,试探大人的容忍程度,如果这时候不掐断试探的念头儿,坏习惯就开始了。


用户9426893683353


煜妈妈回答。

养孩子是一件非常细心的事情,不能急躁。

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先了解孩子,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是说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幼儿对整个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那么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良好的习惯指的是什么?

良好的习惯指的是要达到当前的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符合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在身体健康,品德品质等一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已经形成自然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自己独立做到的,有一定规律的,还要整洁卫生的,不打扰别人的。

0至6岁的孩子,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施教最容易的时期,也是习性养成最重要的时期。此时父母家人的言传身教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生活环境尤其重要。

6至13岁是孩子的儿童时期,培养孩子端正的品行和良好习惯,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这还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引导孩子广泛阅读,特别是要鼓励孩子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上井然有序。充满生机。

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儿童更加健康快乐,在自信与探索中成长。

而正确合理的其实培养,在幼儿2-3岁关键期的培养更是有着伟大的意义。

哲学家培根说:“习惯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使自己养成良好习惯。”所以应该在幼儿产生自我意识的两岁时期开始。注意幼儿习惯的养成。养成一个好习惯,使人一辈子都能够受益。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则终身受累。

0-3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研究表明2-3岁是技术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三岁以后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在稳定的心理活动基础上,才可能组成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也就是一个人的个性。

以上这些都说明2-3岁这个年龄段儿对于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年龄段儿的孩子,我们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措施。每一个家长想要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更好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培养,就要足够的掌握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身心发展的特点,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所以,家长应该抓住两,三岁孩子爱玩儿爱做事儿的心理特征,把多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让孩子学习。想象游戏是两至三岁孩子比较喜欢玩耍的, 家长可以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想象游戏中,使幼儿在玩中学,这样可以让幼儿慢慢的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得多姿多彩。

2-3岁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的年龄段。但并不代表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不可以培养了。

还是那句话,教育孩子。是一件细心的事情。不能急躁。慢慢来。家长朋友们要相信,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我是煜妈妈,关注我,让你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煜妈妈


从小抓起,告诉他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不能说小,不懂事就听之任之。那样只会害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