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如果以2020年1月20日武汉封城为起始点,这场战役已持续了71天。

“紧迫”是此次疫情下,诸多分管医用物资管理院长们最直观的感受。

1月24日,疫情陡然严峻,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均第一时间拉响战疫警报。紧接着应急物资呈现全国性严重紧缺,面对一线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如何确保临床使用,守好物资供需的大后方,成为时下各大医疗机构、物资生产供应企业最为紧迫的课题与任务。

在此之下,国家也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重点强调了要建立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资采购供应等15个体系,同时医疗机构在战役中的卓越实践,也开始积极反哺相关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战役71天,在时间紧迫、物资紧迫的双重压力下,医疗机构、医院供应链上游企业及其协会组织,分别尝试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疫情后期,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又该如何开展?

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3月27日, 由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联合主办,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 合作的“5A供应链·大师观澜丨疫情影响下的医院供应链管理研讨”重磅开播。多位顶级专家分别从供应链上游企业及医院物资管控两个视角,深入剖析了应急物资管控的采购、供应、发放策略,以及未来应急物资战略储备的方式方法。期间直播在线访问量突破5.9万人次。

本期直播特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工程学分会副会长许锋主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李志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备物资部部长吴晓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史俏蓉等顶级大咖出席。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赵自林

建立储备及保障机制,医疗信息化迎新繁荣

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物资紧缺”是直播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公益直播是对防控疫情阻击战、医院供应链管理的回顾及总结,并对今后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储备体制和机制,提供宝贵经验。战场上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疫情防治层面也是一样,如何建立疫情防控的物资储备及保障机制,是疫情带给我们业界的挑战,也是思考。

同时赵理事长也敏锐地捕捉到,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的召开,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开创新局面的同时,也对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下供应链精益化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面对疫情的强传染性,大量线上协同的需求被催生。随着信息化手段在医院管理层面的广泛应用,医院供应链的协同化,科学化管理模式正迈入新的阶段,催生新的繁荣。”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李志勇

梳理5版防疫设备目录、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

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站在产业链视角,作为医院供应链的上游环节,医学装备协会及上游企业、供应商,如何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响应速度,对疫情防治物资的充足供应来说,意义重大。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李志勇认为,首先是要打破信息的孤岛化和碎片化,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疫情期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紧急整理了疫情防治急需设备清单和企业的联系信息,前后共梳理出五版疫情防治目录,涉及201个品目,1059个企业。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实时更新增删,最后形成企业信息数据库,为各地防治单位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窗口。

谈及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李志勇则表示,此次疫情下,医疗信息化以“无接触、高协同”等特点,有效满足了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供应商高效线上交互作业的需求,医疗领域的线上采购正迎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方兴未艾”的蝶变。

更值得期待与关注的是,今年7月16-19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年会将在苏州博览中心召开,并迎来“会议规模”与“展览规模”的双重升级。

构建应急供应商库,结合物资存量精准协同临床工作

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提起当下在救援物资管控层面最有经验的医院之一,一定绕不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从2003年的非典,到近十年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救援,经过多次经验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早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物资管控机制,并组建了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2018年5月,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成为全球首支通过WHO认证的非军方第3类国际应急医疗队。

“在历次公共事件发生时,应急供应商库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通过供应商平台及建立应急供应商信息化联动机制,实现供需信息的快速传递、接收和响应,有效保障了医院各项应急物资的有序供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备物资部部长吴晓东介绍说,未来在应急供应商层面,华西医院还将加深与供应商的信息联动,同时依托EMT供应管理体系强大的战略储备能力,规避因应急情况导致的物资紧缺。

1月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建立采购绿色通道的通知,华西医院基于政策及望海易普优采共享信息平台,建立绿色采购通道,一方面扩大信息发布渠道,实现快速寻源;另一方面扩大采购范围,突破原有协议供应商的局限,同时全程系统留痕,向前可溯源,向后可追踪。

除建立应急供应商库及扩大采购范围等举措之外,“结合物资存量精准协同临床工作”的概念也被首次提及。吴晓东部长认为,在非常时期,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平常基于临床使用及安全库存补货的物资管控策略效果有限,物资的发放不再完全以临床使用为标准,而是考虑临床、院感、病人收治等综合情况,结合物资存量来进行精准发放。即在下一批物资到来之前,根据现有存量及临床人员,规划每日物资的使用量。

在存量管控模式下,吴晓东直言,最关键的除却压缩班制,实现物资的精准、分级配置,更需做好“准确核算每一批物资的到货时间”这道算术题。

分级分类管控,1+1使用模式

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在疫情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物资紧缺”一度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最为头疼的事情。

最焦灼的时期,在对使用区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之后,北京友谊医院的N95口罩依然仅能支撑2.5天的使用,面对较大的物资短缺缺口,北京友谊医院一是紧急申请上级调拨,满足最前线的使用需求;二是特事特办,在合规可溯的前提下,优化采购流程,缩短采购时间;但更重要的是在物资的发放、使用上做文章。

对此,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介绍说,为实现物资的精准管控,所有物资都需院感签字后才能向临床发放,且发放周期由过去按周发放缩短至按天申领,且要求重点科室建立每日基数制度,基数不足、补齐基数,并且全流程系统记录、随时可溯,以此严格控制物资的使用,促进防疫物资的精细化管理。

在防疫物资分级管控制度下,重点科室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但在其他防控级别没那么高的诊疗区域,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医务人员的出诊安全?

“口罩的分类很多,每一类口罩都能起到不同的防护作用。面对非重点区域医务人员的需求,北京友谊医院采取了存量较多的民用N95口罩与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叠加使用的策略,外科口罩能有效的防喷溅,民用N95口罩则能很好的起到防颗粒、防粉尘的作用”,李昕介绍说,利用这种1+1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许多非重点区域医务人员的防控需求。

按采购量结算、建立应急仓库


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很难想象,一家中医院的日均门诊量能达到1.9万人次,日均中药饮片使用量能超过15吨。但在广东省中医院,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虽然不是新冠疫情定点医院,但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广东省中医院仍然遇到了物资紧缺、用量激增、质管困难及库房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与挑战。

面对挑战,迅速摸清“家底”,主动上厂家提货,是广东省中医采取的第一个应对措施。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史俏蓉介绍说,从1月21日起,为防止供应商运输困难,广东省中医院主动到防护物资经营企业去提货。同时,基于HRP物资管理系统,清晰了解各类物资的库存情况,为后续防控物资的采购、发放奠定良好基础。

其二,调整采购模式,提高供应商供货积极性。广东省中医院转变结算模式,主动变“按消耗结算”为“按采购量结算“。对于海外采购等特殊渠道,在保证货源质量的情况下,采取了预付款或现货现结等付款方式。

其三,建立应急仓库,全程记录、全程可溯。广东省中医院在HRP系统内设立应急物资仓库,使应急防控物资和普通物资能够实现实物及数据的区分。将政府统筹调配的物资和社会捐赠物资纳入应急仓库,并配备专人管理,及时记录190多种防护物资的去向和用途,确保物资从接收到使用全过程公开透明、合法合规、可追溯。

疫情后

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怎么做?

隆冬已过,春日渐暖,新冠疫情已呈现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应急物资紧缺的状态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疫情之后,应急物资常规储备如何做?零库存管理方式是否存在弊端?依然是摆在各大医疗机构面前待解的难题。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直言,过去我们追求“零库存”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

但就应急物资管控来说,零库存是完全行不通的。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备物资部部长吴晓东看来,未来在应急物资管控层面,战略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储备量的标准,华西医院目前是根据实际消耗量来制定的,核心思路是既可以迅速消耗,也能在突发情况下确保两周左右的使用。

在此次疫情中大放异彩的“无接触配送”模式,也得到了诸多医疗机构的认可与青睐。目前望海物资管理系统,已实现了医用物资的线上下单、线上验收,且支持收货科室及地点的勾选,供应商可直接将物资配送至相应科室,全程线上交互,高效响应、零接触、零感染。

未来,随着新基建大潮的涌起以及医院精益化管理的持续升级,依托物联网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无接触配送”方式、更精细合理的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更全面完善的应急物资机制的建立,将是医疗领域可以预见的主要趋势,也是此次疫情带给业界的最大宝藏。


直播回放:

关注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易普优采后,在底部菜单点击【直播回放-大师观澜】即可。


战疫71天: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新冠转变应急物资管控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