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縣革命烈士登記表》整理側記

1941年9月,經中共冀魯豫邊區行署批准,長清縣(現為濟南長清區)以黃河為界析置兩縣,河東為峰山縣,河西為長清縣。峰山縣隸屬中共冀魯豫邊區一地委,轄9個區。1946年5月,峰山縣複稱長清縣,黃河以西改為河西縣(該縣建國後,劃歸齊河縣)。峰山縣書記先後由尹笠夫、侯筱章、張立信擔任,縣長為韓培誠、張澄秋、石礪山(代)。

峰山縣,這一縣級行政編制存在僅五年時間,因大峰山而得名。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寇發動對華全面戰爭,開始大舉南下侵佔掠奪我國疆土。1938年4月,中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在張耀南、魏金三、萬曉塘、段君毅等組織下創建大峰山抗日根據地,組織人民抗日武裝,與敵寇展開你死我活的革命鬥爭。

《峰山縣革命烈士登記表》整理側記


之所以對這個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舊縣名產生興趣,源自於筆者珍藏一冊名為《峰山縣軍政民烈士調查統計表》稿本。該“統計表”得來異常不易,歷半年之久,經數次波折,先後自唐山、石家莊、德州等地顛沛流離,始回到其故鄉——濟南。乃藏友之大度,愚之幸也!

“統計表”特徵大致如下:32開,豎排右翻,紙惗裝訂,內頁表格為油印刻寫。內文為鋼筆、毛筆謄寫,時間斷代1938年~1947年。在“統計表”封面顯示,峰山縣此間之革命烈士人數為,班長、戰士680名,排級幹部50名,連級幹部28名,團級幹部6名。

《峰山縣革命烈士登記表》整理側記


見證歷史,還原歷史,記錄歷史。為使這件珍貴的革命文物早日示人,對死難烈士在天之靈以告慰,筆者在拿到稿本後,陸續自湖北、河北、濟南等地購買多種相關資料,同時對照《長清縣誌》(1992年版)、中華英烈網、山東英烈網以及濟南周邊縣區,如齊河、槐蔭、市中區等志書所輯錄死難烈士名錄,進行逐一篩查、反覆核對,發現在現有檔案資料所記烈士姓氏、犧牲年代、籍貫等有很多的不準確,而“統計表”上卻有較為詳實記載。從整理記錄看,雖然現有登記在冊者十之七八,而尚有二三卻失記遺漏。最終“統計表”勘誤整理完竣計148頁,25506字,雖字數不多,查證工作卻是無比艱辛,所謂甘苦寸心知吧。

另外,在“統計表”之夾帶中,有一封魯西回民大隊隊長劉子芳烈士寫給峰山縣長石礪山的烈士移交便函,上面記錄時間為9月26日,查峰山縣撤銷時間為1946年5月,而石礪山擔任峰山縣代縣長時間為1945年5月。故此可以斷定,劉子芳烈士所寫此信時間為1945年9月26日,是由其指揮攻打齊河舊縣城後寫就的。目前在能查到的長清志書中,對劉子芳烈士犧牲時間與擔任職務均十分模糊。筆者所查河北孟津史志資料相對可靠一些,現錄如下:劉子芳,1896年生,字若瑞,孟村回族自治縣大堤東村人,劉格平同志之堂兄。1923年參加革命,1926年8月入黨。他是津南、魯北地區抗日救國會發起人之一,曾任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總指揮,1939年春,隨肖華東進部隊南下,後派往延安學習,1941年下半年奔赴山東抗日根據地,1945年夏與國民黨王耀武部商討國共合作事宜時,在長清境內被國民黨潛伏特務暗殺,1946年靈柩運回老家大堤東村。

《峰山縣革命烈士登記表》整理側記


勘錄完畢,恰清明時節。伏案沉思,感懷萬千!由此,向這些為民族獨立與解放事業死難的革命烈士致敬!歷史不會遺漏,人民世代緬懷!

庚子年三月初一日辰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