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研發”,到底在研發什麼?

這一兩年國內的汽車銷量不斷的下滑,下滑,作為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感覺彷彿突然之間就從蒸蒸日上的情況直面了波濤洶湧的負面衝擊,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不止主機廠本身,相關的上下游企業也幾乎無法避免的遭受衝擊。只是由於企業本身的實力,有的還能夠硬抗一下,有的已經扛不住裁員的裁員,破產的破產,大量的合同糾紛擺到法院的審判桌上。拿起手機刷刷新聞,看到各行各業從業者的抱怨都在增多,各種各樣失望和憤怒的情緒也都在蔓延。

很多人在抱怨整體環境不好,發展阻滯,也有很多人在查找自己的問題,意圖趕快適應市場變化,逃離困境。從參與者的角度看一看汽車行業的發展,應該和普通消費者從市場的角度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情況。


汽車“研發”,到底在研發什麼?

打從開始上班起,就在主機廠的研發中心工作,雖然名頭上掛著研發兩個大字,可我常常在思考到底什麼是研發。這個問題想了很多年沒有想明白,因為看到大家整天忙忙碌碌的打電話、開會、跑車間、跑供應商,上市一款又一款的新車,如果不是研發,那車是怎麼來的?不要再滿臉不屑的說是抄別人的啊,如果只是抄抄的話,真的用不了上千人的研發中心這麼忙碌。應該說大部分國內的主機廠已經渡過了那個照抄不誤的階段。可是不是抄的話,我們到底在做什麼研發?這個問題從來沒有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答案。一直到很多年後,當腦子裡有了另一個詞縈繞的時候,我開始繼續思考國內的主機廠到底在怎麼做研發。

這個詞是“匹配”。匹配這個詞,類似的還有標定啊調校啊這些。這個詞我覺得在國內替代研發更合適。

要說研發,先簡單說一下車是怎麼來的。當主機廠立項一個新項目,準備開發一款新車時,項目組根據市場輸入的需求,開始設定各種各樣的參數,然後仿真的、結構設計的人員根據設定的參數展開零部件結構設計,等裝出新車,各種負責性能的人員開始對這輛車進行“折騰”,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滿足性能上的要求,之後這輛車就應該上市搶市場了。

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大部分的人員在做的就是根據數據庫、經驗值、測試值給零部件或者整車賦予一個值,使它更合理。可是拋開具體的車型,好像這些工作都是類似的、重複的。就好像開發一個大車,就給他配個大車輪,開發小車,就配個小點的車輪,可是終究只是配個車輪,車輪的結構和性能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設計人員跟過兩個項目,也就基本瞭解和適應了該怎麼開發輪胎。相比於奧迪的球型輪胎概念,我覺得稱為匹配好像也不委屈~


汽車“研發”,到底在研發什麼?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汽車的方方面面上,每年都有很多很多的新車上市,看到很多車評人評價這個車空間多大多大,這個屏幕多大多大,這車這麼好開,那麼不好開。好像車與車之間的差異性挺大的,可我覺得好像沒有那麼大的變化吧,車與車之間沒有那麼多技術代差啊,基本上你學會開老款的捷達,新款的保時捷你順利開走開好也問題不大。它還不至於自動駕駛這麼讓人不瞭解。研發難,可能全世界的汽車行業都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一點點摳出新技術。可是國內的主機廠呢?雙離合變速器、定速巡航、車身穩定系統、鷗翼門、還是氣囊?更不要提自動駕駛,我沒看到國內有什麼能夠產生代差的新技術,一直做的就是跟隨,跟隨,甚至跟都跟不上。連一塊屏幕、一個儀表臺造型都要模仿人家。


汽車“研發”,到底在研發什麼?

可能很多人要說技術需要積累,是需要時間的,可我們時間上也不短了,工作時間也比人家的長,不也沒啥拿的出手的新東西。看看最近特斯拉的新設計“電磁雨刮系統”、“轉向燈控制”、“液體座椅加熱製冷”等等,至少讓我們看到特斯拉在不斷的探索。而我們的主機廠呢,在忙著縮短開發週期,恨不得一年就讓新車上市,緊緊張張攢出來一輛跟上一年款差不多的傢伙,可憐我們的工程師,埋頭苦幹又一年,跟其他部門的同事吵了一年的架,回過頭來看,跳槽也差不多,今年還不如上一年~


汽車“研發”,到底在研發什麼?

什麼時候能有我們領先的技術被研發出來能夠更從容的面對經濟衝擊呢?

★汽車行業的困難是全方面的,此文僅從研發角度思考一下問題,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汽車“研發”,到底在研發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