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IPO神話破滅:業績造假22億,股價暴跌80%,董事會不知情?

瑞幸IPO神話破滅:業績造假22億,股價暴跌80%,董事會不知情?

業內人士分析,瑞幸造假事件,也會給中概股企業在海外的形象、融資、業務拓展等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當前的形勢之下,瑞幸咖啡後續是否會出現員工動盪、上下游供應鏈擠兌、加盟商維權等風險,仍未可知。


4月2日晚間的一份公告,揭開了瑞幸咖啡這家明星中概股企業股價暴跌的序幕。

繼兩個月前否認渾水的數據造假指責之後,瑞幸咖啡此次主動披露業績造假22億元,不過卻將責任歸咎於COO劉劍及其4名下屬。當晚,瑞幸咖啡發佈內部信,稱已將相關當事人停職,並將盡力減少此次事件的負面影響。

“核心數據,而且金額這麼大,怎麼可能只有COO知道呢?”一位律師質疑道。瑞幸咖啡股價盤前一度暴跌超80%,截止收盤重挫75.57%報6.4美元,市值一夜縮水近50億美元。失去信譽的瑞幸,還能再次獲得用戶、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信任嗎?


造假22億 一半收入是虛增

瑞幸IPO神話破滅:業績造假22億,股價暴跌80%,董事會不知情?

瑞幸咖啡披露稱,內部調查初步階段確認的信息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銷售總額約為22億元。在此期間,某些成本和費用也因虛假交易而被大幅誇大。

根據瑞幸咖啡各季度披露的數據,2019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營收為9.1億元,2019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5.4億元,其曾預計2019年第四季度營收將達到21億元至22億元。


粗略計算之下,意味著瑞幸咖啡2019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有一半的收入是虛假的。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底,渾水公司發佈了一份針對瑞幸咖啡長達89頁的做空報告。報告認為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將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店每日的商品銷量至少誇大了69%和88%。

對於這份有著25000多張小票、10000個小時門店錄像,並且收集了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的報告,瑞幸咖啡在2月初向SEC提交文件,堅決否認報告中的所有指控,並稱報告中的論證方式存在缺陷,報告中包含的所謂證據無確鑿事實依據。


然而時間剛剛過去2個月,瑞幸咖啡便又主動披露自身存在高達22億元的業績造假。官方態度前後反差之大讓外界匪夷所思。


甩鍋COO?董事會不知情?

瑞幸IPO神話破滅:業績造假22億,股價暴跌80%,董事會不知情?

在4月2日的公告中,瑞幸咖啡稱在審計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綜合財務報表期間,一些問題引發了董事會的關注。初步調查發現自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彙報的幾名員工,從事了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

當晚,瑞幸咖啡發佈了一封內部信,稱公司對此次事件的發生表示震驚,董事會已在獲悉情況的第一時間成立了特別委員會開展獨立、全面調查,並將COO劉劍及其下屬等4位管理人員停職。言外之意是,董事會對首席運營官(COO)兼董事劉劍涉嫌數據造假一事並不知情。

不過,在上市公司中,高管造假而董事會不知情的狀況是否有可能存在?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許峰律師指出這是不可能的,“核心數據,而且金額這麼大,怎麼可能只有COO知道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瑞幸官網介紹,首席運營官(COO)劉劍曾先後在神州租車和神州優車任職,並於2018年5月起擔任瑞幸咖啡COO,2019年2月起任董事。

也即是瑞幸首席運營官(COO)劉劍,與瑞幸董事長陸正耀、瑞幸CEO錢治亞,皆為神州系。

“瑞幸咖啡造假風波可能會觸動美國證監會調查,而證監會可能會同司法部開啟針對公司以及相關責任個人的刑事調查。”美國成美律所事務所合夥人柳治平律師說。

瑞幸IPO神話破滅:業績造假22億,股價暴跌80%,董事會不知情?

目前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對瑞幸咖啡提起集體訴訟,控告瑞幸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違反美國證券法。

許峰律師指出,根據美國法律,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要判處10至25年的監禁,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

不過,他也指出,瑞幸咖啡是一家中國公司,在刑事責任追究上可能會有一些障礙。因為中美兩國沒有引渡條款,可能是“點到為止”。如果瑞幸咖啡國內的公司財務出現問題,中國證監會以及財政部門也可以介入調查。


閃電擴張後遺症

瑞幸咖啡的發展以快著稱,依靠融資補貼、外賣咖啡和快速開店,成立18個月便實現IPO,刷新了中概股IPO的紀錄。

雖然這家公司的高管陣營中,大多源於神州系,並沒有咖啡行業從業經驗。但瑞幸咖啡成立之初便將矛頭直接對準了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

成立於2017年底的瑞幸咖啡,在2018年就開出了2000家的門店;2019年初,瑞幸CEO錢治亞定下了新建2500家門店、年底總數超4500家的年度目標,並稱要在門店和杯量全面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而到2019年中旬,錢治亞又提出了2021年底建成10000家門店的新目標。

龐大的門店指標之下,瑞幸逐漸改變了門店結構,快速擴大店面小、成本低的快取店數量,縮減外賣廚房店規模;為了追求杯量,瑞幸也一直在維持大規模的補貼,導致虧損持續擴大。

毫無疑問,瑞幸咖啡的快速擴張戰略讓星巴克也在中國不得不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開啟重視數字化轉型。但在讓這家巨頭焦頭爛額的同時,瑞幸自身的業務和財務數據卻未能實現持續健康,可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當前的形勢之下,瑞幸咖啡後續是否會出現員工動盪、上下游供應鏈擠兌、加盟商維權等風險,仍未可知。


中概股再迎信譽危機?

瑞幸IPO神話破滅:業績造假22億,股價暴跌80%,董事會不知情?

實際上,瑞幸並不是第一家涉嫌財務造假的中概股企業。

2010年開始,中國概念股就因財務造假問題遭遇做空潮,經歷了誠信危機,甚至多家中概股公司股價暴跌,最終停牌或退市。

業內人士分析,瑞幸造假事件,也會給中概股企業在海外的形象、融資、業務拓展等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同時,財務造假事件也可能會波及相關的投資機構、承銷商、審計機構等。比如瑞幸上市承銷商為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安永為其審計機構。許峰律師表示,審計機構也可能會涉嫌犯罪,可能要面臨嚴格的舉證責任。

瑞幸IPO神話破滅:業績造假22億,股價暴跌80%,董事會不知情?

作為瑞幸咖啡的多輪投資機構和股東,愉悅資本向新浪科技回應稱,瑞幸是一家公眾公司,請以SEC官方披露信息為準。

一位同樣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CEO感慨稱,“去年負責營銷的同學興奮地說我們發佈會跟某咖啡搞合作,被我怒斥槍斃了方案並給予警告要小心,其實無它,就是感覺味道不對而已。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世界有很多冒險家、瘋子、騙子、裝傻的人,也有很多好人、大哥、值得尊敬的朋友,追隨內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