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大家知道手中的风筝历史和为什么叫“风筝”吗?

风筝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2000),被古人发明了2000多年。

传说翟墨用木头做了木制的鸟,在三年内发展起来,是风筝的最早起源。后来竹子被鲁班用来改进翟墨风筝的材料,这演变成今天的多线风筝。据说“墨子是一只木制的风筝,花了三年时间才变成,结果飞了一天就飞坏了”


春天来了,大家知道手中的风筝历史和为什么叫“风筝”吗?

到了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被用作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工业的发展,民间开始用纸来糊风筝。在宋代,放风筝成为一种流行的户外活动。米松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去乡下放风筝,然后在日落时回来。”。“鸢”是指风筝。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宋代苏汉臣《百子图》都有放风筝的生动形象。

春天来了,大家知道手中的风筝历史和为什么叫“风筝”吗?

在古代,风筝实际上被称为纸鸢的,或是被称作鹞。直到晚唐五代,人们才开始称它们为风筝。那时,人们习惯于在风筝上加上哨子或竹笛,当他们飞到天空时,他们被风吹,并能发出像筝一样的声音,因此得名"风筝"。


在古代,风筝在军事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信息传输、军事侦察、测距、载人等。


春天来了,大家知道手中的风筝历史和为什么叫“风筝”吗?

公元前190年,楚汉和韩信攻打未央宫,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隧道的距离。在垓下之战中,项羽部队被刘邦部队包围,韩信人们被派去用牛皮制作风筝,并且在风筝上使用竹笛。风吹着口哨张良,汉军配合笛子唱着歌,这打击了部队的士气。这是成语“四面楚歌楚”的故事。

直到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传到了欧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