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畜禽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内蒙古畜禽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2019年,内蒙古各地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牧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区“三农三牧”工作扎实开展,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奶业振兴稳步推进,全区牛羊禽生产持续稳步发展,生猪生产遭受重创。

一、2019年内蒙古主要畜禽生产情况

(一)存栏“两增两减”。

2019年末,内蒙古猪牛羊存栏7031.6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83.8万头(只),下降1.2%,其中生猪存栏429.6万头,下降13.6%;牛存栏626.1万头,增长1.6%;羊存栏5975.9万只,下降0.4%;家禽存栏5194.4,增长7.4%。

(二)主要畜禽出栏及肉产量“三增一减”。

2019年内蒙古猪牛羊出栏7600.0万头(只),较上年减少61.8万头(只),下降0.8%,主要畜禽除生猪出栏大幅下降,其余畜禽出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生猪出栏758.4万头,下降15.4%;牛出栏383.3万头,增长2.2%;羊出栏6458.3万只,增长1.1%;活家禽出栏10598.0万只,增长5.3%。猪牛羊禽肉产量256.9万吨,较上年减少2.3万吨,下降0.9%,其中猪肉产量62.6万吨,下降12.9%;牛肉产量63.8万吨,增长3.8%;羊肉产量109.8万吨,增长3.3%;禽肉产量20.7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58.1万吨,增长5.3%;牛奶产量577.2万吨,增长2.1%。


内蒙古畜禽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2019年内蒙古主要畜禽生产特点

(一)生猪生产遭受重创,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1.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仔猪价格提高。非洲猪瘟疫情在内蒙古的发生,给内蒙古生猪生产带来沉重的打击,使内蒙古生猪存出栏均大幅下降,特别是标志着生猪生产后劲的能繁母猪也遭受重创。2019年末,内蒙古能繁母猪存栏52.9万头,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1.9%,能繁母猪占存栏总数的猪群比例为12.3%。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上个季度有所减缓,生猪生产显现回暖迹象,受能繁母猪数量减少影响,能繁母猪及仔猪价格均居高不下,养殖场户补栏成本增加。受前期非洲猪瘟疫情及仔猪市场形势影响,养殖场户资金短缺,无法及时高效补栏。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的根本保障,内蒙古能繁母猪数量目前处于低位,制约下一阶段生猪生产的恢复。

图1 内蒙古生猪和能繁殖母猪存栏对比图(万头)

2.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生产信心不足。非洲猪瘟疫情给内蒙古生猪生产带来巨大冲击,疫情在内蒙古发生期间,活猪跨旗县调运暂停、生猪消费低迷,对生猪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养殖场户信心不足,补栏积极性不高,有的养殖场户甚至退出养殖。虽然目前全国的非洲猪瘟疫情已逐渐控制,部分有实力的大型养殖场户已加大了生猪补栏力度,但该病毒的疫苗还没有研发出来,多数中小型养殖场户对补栏持谨慎态度。

3.多项政策措施利好,利于生产恢复。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和价格,保障猪肉供应,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如:对于新建生猪养殖场给予资金补贴,在养殖用地方面简化审批手续,恢复仔猪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等多项政策措施的实施,都利好于下一阶段生猪生产。

(二)牛存栏出栏稳定增长,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1.肉牛养殖发展稳定。近年来,内蒙古在“稳羊增牛”政策引导下,肉牛饲养量持续增长,2019年底,肉牛存栏达到626.1万头,同比增长1.6%,肉牛价格稳步攀升,肉牛养殖效益稳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牛肉供应量持续增长。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四季度肉牛出栏价格33.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0.0%,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受此影响,仔畜、架子畜价格也水涨船高,据调研,目前刚出生3-5天的荷斯坦公牛犊售价为3500元/头,较上年同期上涨500元/头,为今年最高价格。

2.奶牛养殖恢复性增长。2019年内蒙古进一步加强奶源地建设,积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培育壮大奶农合作社,逐步推动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的恢复性增长,2019年末,奶牛存栏122.5万头,同比增长1.4%。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奶牛养殖场户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引进优质高产母牛,加快低产奶牛淘汰步伐,奶牛单产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全区奶牛日均产奶量为12.9公斤/头,比2018年的12.8公斤/头增长了0.8%;2019年牛奶产量577.2万吨,同比增长2.1%。8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奶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12月27 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为内蒙古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羊存栏稳定出栏及肉产量增长,效益畜牧业显现。

1.肉羊存出栏数量稳定。一是随着“稳羊增牛”政策逐步实施,内蒙古农牧区推行“稳小畜,增大畜”,控制存栏规模。二是牧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政策,追求畜牧业效益最大化,当年羔羊当年出栏,年底只留能繁母羊和后备母羊,存栏数量稳定。三是受肉羊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影响,各地加快了出栏步伐,2019年肉羊出栏率达到107.6%,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四是牧区开展地方品种选育提高、提纯复壮工作,农区普遍推广2年3胎、一胎多羔技术,仔畜成活率保持较高水平。

2. 肉羊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一是近几年肉羊价格持续上涨,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养羊效益可观。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四季度全区肉羊出栏价格29.6元/公斤,同比上涨17.0%,据调研,出生30天的羔羊平均售价为800元/只,1只育肥羊的利润平均为150元左右,今年羊毛、羊绒的价格均上涨,肉羊养殖利润丰厚,养殖场户借较好的市场形势加大了出栏力度。二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对于肉类的需求向牛羊肉转移,市场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导致羊肉价格持续上涨。三是外销订单加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不断上涨。长期以来,内蒙古羊肉都以“质优味美”畅销全国,内蒙古作为全国羊肉主要供应地区,屠宰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加大了区外销售量,羊肉供不应求的态势明显。

(四)家禽存出栏均大幅度增长,替代效应明显。

1.家禽存出栏及禽产品均大幅增长。2019年家禽产品市场价格较高,养殖利润可观,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高涨,家禽存栏较高,出栏快速增长,家禽产能恢复,禽蛋、禽肉产量涨幅较大,家禽产品供给稳定,禽肉以其价格优势作为猪肉短缺的替代品,效益明显。

2.鸡蛋价格高涨。受养殖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影响,2019年,内蒙古鸡蛋价格同比增长5.0%,另外,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肉类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居民对鸡蛋的需求量增加,明显的替代效应也拉动了鸡蛋价格上涨。


内蒙古畜禽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三、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仍然存在。

一是自2018年9月14日内蒙古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活猪禁止跨省调运,内蒙古盟市、旗县之间也禁止跨区域调运,对生猪流通造成极大影响。疫情周围旗县关闭屠宰场,猪肉供应以调运外地冷鲜肉为主,内蒙古生猪生产遭受重创。二是受疫情影响,内蒙古生猪存栏锐减,猪肉价格上涨,猪肉供应量不足,能繁殖母猪和后备母猪减少,养殖场户补栏信心不高,养殖积极性受挫,严重影响了生猪生产,同时还引起牛羊禽肉等猪肉替代产品的价格波动,对畜牧业正常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二)养殖成本上升养殖风险增加。

一是饲料价格上涨明显。据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显示,2019年玉米价格同比上涨0.6%。据某大型奶牛养殖场反映,四季度,进口苜蓿价格同比上涨6.3%,青贮饲料价格同比上涨3.5%,豆粕价格同比上涨5.5%。二是环保资金投入加大。主要畜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养殖场户在治污设施设备等方面投入加大,相应增加了养殖成本。三是仔畜、架子畜价格上涨。据调研,巴彦淖尔大型肉羊育肥企业购进架子羊价格全年在800元以上,比上一年度增加100元,增长14.0%;另外,仔猪、牛犊价格的上涨也减少了育肥企业的利润。

(三)资金和用地困难制约生产规模扩大。

一是养殖场户贷款难度大。畜禽养殖投资巨大,回本周期较长。养殖场户受自有资金不足影响,在购买仔畜和架子畜时大多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对贷款抵押物要求极高,动物活体抵押审批难度较大、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不能有效满足畜禽养殖周期长的需要,制约了养殖规模的扩大。二是养殖场地匮乏。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中小规模户逐步退出养殖,受生态和环保政策影响,适宜养殖的地区越来越少,禁养和限养的地区增多,大型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受限。


内蒙古畜禽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四、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畜禽疫情防控建设。

加大畜禽疫情防控力度,加强畜禽检验检疫工作,规范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流通、屠宰环节监管力度,加强部门间信息系统共享,实行“互联网+”监管,严厉打击畜禽产品全产业链上的各类违法行为;重点规范生猪产地检疫管理,加强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管理,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强化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落实畜禽防控责任,增强畜禽疫病疫情预警能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和市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动物防疫专业力量,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二)加快推进相关政策落地。

加快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恢复生猪生产的多项政策措施,确保生猪生产早日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快推进自治区人民政府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的落地,稳步实现奶业振兴目标;将自治区《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活体牲畜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地,积极开展牲畜活体抵押贷款、养殖场抵押贷款,将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贷款纳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予以支持。

(三)加大相应资金补贴力度。

强化畜禽良种补贴,对能繁殖母猪、良种奶牛购进等补贴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标准执行,确保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养殖场户手中;加大环保资金补贴力度,对于积极改善养殖环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户给予一定资金补贴,提高养殖场户的养殖积极性;拓宽购置农机具补贴种类,对养殖场户购置的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应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对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建扩建养殖场予以适当补助,重点支持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