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一下,你們怎麼看待郭陽和楊芳芳之間的感情?

玉梅露露


《最美的時候遇見你》,始於一個都市女白領突然接到了初戀來電,記憶把她拉回了青山綠水的貴州凱里,還有更加青蔥翠綠的鎮遠古鎮。這個場景,實在太過於熟悉,應著鋼琴配樂,令我穿越到了都市夜話情感類廣播節目。

從日記體的私人故事,到拋硬幣的不確定性,到異地戀的患得患失,《最美的時候遇見你》如實反映了85後這代人的成長故事。包括選擇郭陽和楊芳芳這樣的主角名字,它們不僅意味著現實生活中的重名率高(我有個大學同學就叫楊芳芳),更代表了這類無可奈何的人生聚散,發生於太多人身上。

幾乎所有青春片都少不了流行歌曲。像我自己,中學聽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剛上大學是《那些花兒》,到了畢業就是《旅行的意義》。《最美的時候遇見你》也不例外,稍有不同在於,電影有意模糊了具體確切的年代感。我看到了《泰坦尼克號》的海報,聽到了《還珠格格》的《當》和Beyond的《喜歡你》。並不意外的是,《當》也出現在了《匆匆那年》裡頭,但你真的相信,胸肌發達的彭于晏和愈發熟女的倪妮是高中生?

請別騙自己了。

除了百摔不爛的諾基亞經典款,《最美的時候遇見你》並沒有出現太多的時代符號,這似乎意味著,它不願意撲向多數觀眾的懷抱。觀眾希望有代入感,需要時代的呼喚,煽情的記憶。哪怕是謊言,也要求著青春片騙他們,原來自己曾經哭過愛過。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高考是從2003年改到六月份,此外出現導演吳娜的母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致可以推測,主人公年紀與導演本人相仿(1987年)。

真實的青春,往往意味著客觀存在,是不會打扮穿衣,不懂揣摩對方心理——換到對方的立場上去想問題。就連不斷開房的尷尬,也是特定的真實。當年很多人如此,偶有例外或不為所動的,那是早熟早慧。電影對初戀女生的情感狀態,進行了高度還原,她們總為自己構築一個全然無物而只有愛人存在的精神世界。所以,有人不免覺得,到了廣州的楊芳芳就是跟自己較勁,問題就出在了空想上。在日記旁白裡,與自己對話的,只有自己。

那真心又是什麼鬼。

真心是純愛片最擅長的。每個人在記憶里美化自己,所以,164cm的九把刀變成了183cm的柯震東。是明明可以水到渠成的Kiss和First Time,非要搞得冰晶玉潔,你緊張我更緊張,你們大家不要多想。與真心對應的是留白,是每個人能在故事以外,帶入自己的想象。

朋友就評價說,《最美的時候遇見你》的譚松韻,是他在中國青春片



開心就是生活


故事的發生在凱里、鎮遠美麗的青山碧水和古鎮,

情竇初開,矜持敏感的女孩(楊芳芳)與帥氣俊逸,彈著一手好吉他的男孩(郭陽),在懵懂的青春裡相識相戀。

後來青春故事裡的男孩女孩都長大了,

耐心慢慢消磨,甜蜜慢慢變淡,男孩女孩的愛情也漸漸不見了。

直到他們的身邊又出現其他的男孩、女孩,青春謝幕,最終大家走在了自己的路上。

這個故事很平靜,沒有命運的大起大落,沒有痛徹心扉的悲歡離合,只有平凡的小人物,他們帶著我們過去的影子,帶我們把那些彷彿遺忘又輕易激起漣漪的情節又再一次溫習回顧。

《最美的時候遇見你》沒有瑪麗蘇一樣的情節,更多的是現實的還原,沒有高富帥,沒有打架墮胎,沒有過多燭光玫瑰的渲染......只有最真實的匆匆歲月,高中做不完的習題,喜歡一個人最初的懵懂,異地戀遙隔兩地的滿滿的苦澀和思念,初戀時內心的小鹿亂撞和表面的平靜如水,年少時對未來止不住的猜想和憧憬,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只為短暫的小滿足......

《最美的時候遇見你》在結構上並沒有什麼大的突破,採用了一種近乎自然,恬靜,日常的筆法刻畫了愛情中的一次次的甜蜜,美好與傷痕累累。我覺得影片最大的成功在於它的簡單、真實。影片採用一個女生的日記自述的方式,將我們輕而易舉的代入了那個青澀的青春時代。故事沒有太多的矛盾衝突,恰恰以最真實的方式表現了一個你我都能切身體會和理解的情感小世界。

正如楊芳芳一樣,大多數會有這樣一段相識的經歷難以忘懷。我的一個朋友有過一段不太開心的戀情,深情始於心動,毀於現實。最終歸於平淡,擁有了最簡單平和的幸福。

那些曾經的過往,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記錄下我們生活中最悸動的青春,最無知的衝動,最美好的年華,並讓我們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加有勇氣面對未來的路。

那些曾經讓我們心動過、付出過、獲得過、傷痛過、溫暖過的,

也必將伴著我們成長、成熟,並隨著時間終將釋懷。

只是偶爾回眸,我們可能仍會想起那時的人,是他教會我們如何去愛與成長。

然而那些人和事,最後又和青春一樣被時光所掩埋。

故事的結尾,楊芳芳去了街角的咖啡屋,去見了記憶中美好的少年。

伴著一曲帶有記憶色彩的喜歡你,鏡頭將我們又帶回去了過去,想象著當時的我們成熟一點是否就會面對不一樣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