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靈讀古文之《望闕臺》戚繼光的愛國詩作

望闕臺

明代: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這是是著名抗倭名將戚繼光所寫,望闕臺是一個地名,是戚繼光自己所命名。意為遙望京師的臺子。愛國詩人的詩一般都抒發的是愛國,對XXX的不滿這類的,這首詩也不例外。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十年在海上到處奔波,現在看到海色都讓人覺得寒冷了,我在這遙望京都。第一句寫十年到處奔波抗倭,海水能讓人覺得冷,一是顏色冷,二是心冷,麻木孤立無援,等等我們不知道,也可能是時間太久了累了,總之第一句給人以一種悲傷的感覺,第二句孤臣,也就是一個人在這望向京都,遊子在外都會向家的方向望去,這句說明戚繼光想家了,多麼想念家的溫暖,更顯一個人孤立無援的淒涼。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這點點白霜都像是心頭血一樣,把山峰秋葉染成一片紅色。白霜像血,又是冷意十足,說明一個人已經麻木了,環境惡劣,又艱苦。最終白霜卻把千峰秋葉染紅,突出一個紅字,如血一般,就是自己再累也會以赤誠之心,報效祖國。

全詩寫的悲愴,一個將士十年在外拼搏,還是海上,每天都在面對生死,沒有一點京師來的消息,也沒有調他回京之意,似是在怪國家的冷漠,後兩句又言志把熱血灑向千峰秋月,表明自己對國家的忠誠,沒有計較國家的一點。這是多麼偉大的一種無私的愛國情懷。

通篇似是冷意,卻在最後以丹字結尾,擔心熱血。同時闕臺有暗含陵墓之意,表明自己與敵人抗爭不死不休的含義,無處不在透露自己對國家的熱愛。國家永遠是母親。這是一篇愛國詩的佳作。

鳳靈讀古文之《望闕臺》戚繼光的愛國詩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