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古今開放橋頭堡 邁上改革發展新征程

膠東在線7月16日訊(記者 賈楚航 張倩 攝影 李剛)7月16日下午,參加“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暨“開啟新時代 邁上新徵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的50多家媒體記者來到素以“人間仙境”著稱的蓬萊。漫步蓬萊閣,追昔撫今,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歷經風雨滄桑的仙境蓬萊,正傳承紅色基因,譜寫著新時代開放發展的新篇章。

從古至今,蓬萊都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登上蓬萊閣主閣,遠眺黃渤海分界線,俯瞰蓬萊水城(登州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起源最早且延續時間最長的北方港口,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

登州港航活動初興於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以登州港為主要港口開闢了北方遠海航線。秦漢時期,絲織業發展很快,登州港成了通往朝鮮、日本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代時,登州港同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揚州和明州(寧波)並稱中國四大港,商賈雲集,“日出千杆旗,日落萬盞燈”。唐代的日本高僧圓仁、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明初的高麗使節鄭夢周都是由登州港登陸,穿過山東半島去往京城的。宋慶曆二年在登州港建設“刀魚寨”,用來停靠戰船,轉向軍事用途。明洪武九年在原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加強海防、抵禦倭寇。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目前蓬萊正與廣州、泉州等城市一起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並於2018年4月,參加在廣州召開的海絲保護和申遺城市聯盟第一次聯席會議,與其他23個申遺城市共同簽署《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標誌著蓬萊的“海絲”申遺邁入新的征程,“海上絲綢之路”將走出蓬萊,走向世界。

全國一流,打造黨性教育培訓示範基地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19歲的戚繼光,便曾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這也註定,蓬萊閣不止是風景名勝,更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沿著蓬萊閣主閣,到達觀瀾亭,蓬萊水城的全貌一覽無餘:炮臺嚴整、城牆高聳,海水從防波堤進入,經過一道水門,進入葫蘆型的“小海”。青年戚繼光曾在這個軍港操練水兵、抗擊倭寇。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蓬萊,曾在這裡憑欄察看水城炮臺和古代艦船入海口,聽取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操練水師、保衛海防等歷史介紹。

跨越歷史,愛國始終是最值得被頌揚的情懷。目前,蓬萊市委已經制定了詳細方案,將傳承弘揚戚繼光優秀品質和精髓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打造全國一流的黨性教育培訓示範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不久的將來,“蓬萊閣將成為黨性教育培訓的重要載體、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軍事教育實踐的重要抓手、戚繼光學術研究的重要平臺、特色文化旅遊的重要板塊。”蓬萊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傳承歷史,邁上改革發展新徵程

“領導幹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蓬萊時曾如是說。橫貫古今的蓬萊閣,古代與現代相融的蓬萊城,正如一本生動的歷史書。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屆蓬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古城保護,水城裡過去住有700多戶居民,政府將其外遷安置,既改善了民生,又還原了水城的原始風貌。城內文物遺蹟豐富,按照歷史文化古城的保護規劃,距蓬萊閣3公里之內,沒有超過蓬萊閣高度的建築。

蓬萊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用新理念謀求新突破,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去年,蓬萊引來194個大項目和89名高端人才,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均增長6%以上,實現了生態與發展的互促雙贏。

目前,蓬萊正圍繞“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的目標,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讓千年古城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