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海外華人皇帝:潮汕人鄭信


首位海外華人皇帝:潮汕人鄭信


首位海外華人皇帝——鄭信

汕頭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海外華僑華人眾多。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大多保持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辛勤奮鬥的優良傳統,很多人在各行各業都頗有建樹,成為所在國的軍政要人、社會名流、學界博士。在汕頭籍的海外華人中,就出現有首個海外華人皇帝——鄭信。鄭信祖籍澄海縣中外都(今上華鎮)華富村人,是泰國曆史上一位華裔民族英雄。他在泰國建立吞武裡王朝,是第一個在海外當皇帝的華人。

鄭信父鄭鏞,年青時因家貧,被迫於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流落到大城謀生,後娶暹女洛央為妻,家居在當時大臣昭披耶節基府邸範圍,1734年生下鄭信。鄭信出生後不久,鄭鏞即去世,昭披耶節基見在襁褓中的鄭信相貌不凡,遂收為義子。按照暹羅習俗,年青的鄭信入寺為僧,他在寺中讀了很多書,受到良好的教育。還俗後,由義父介紹入宮廷當御侍。因才華出眾,被封為侯爵,官居噠府侯王。1765年,鄭信升任披耶,調任甘烹碧侯王。未赴任。緬軍大舉入侵暹羅,鄭信奉命率華泰部屬500名協防京都。次年,京都大城被緬軍所陷,暹王身亡。鄭信即率500華泰部屬突出重圍,東奔羅永。

大城王朝被緬甸佔據後,全國處於四分五裂狀態。鄭信在東部組織新軍,以尖竹汶、羅永和吞武裡為基地,招募當地華人、泰人組織部隊,並令華僑建造船隻,在短短的時間裡,便匯成萬人之師,遂於1767年,沿湄南河而上,向大城進兵,大敗緬軍,斬其主帥拍乃功,大城遂收復,鄭信巡視全城,見城成廢墟,滿目荒涼,於是下令遷都吞武裡。同年,年僅33歲的鄭信,在吞武裡被擁立為王,泰史稱吞武裡王朝,因鄭信曾為噠府侯王,故泰史又稱鄭信為噠信大帝。

吞武裡王朝建立後,鄭信致力於恢復國家的統一,東征西討,狠狠地打擊、制服了在國家淪亡期間而割據稱王的僧俗四大勢力,於1774年統一了全國。自1775—1781年,又先後多次對周圍國家進行征伐,不斷向外擴張勢力,故吞武裡王朝幅員之廣,為泰國曆朝之最。就在這個時候,暹羅國內爆發了政治危機,並於1782年初發生政變,吞武裡王朝被摧翻,鄭信在內亂中被殺。

鄭信在位15年,卒年48歲,死後被諡為泰國曆史上第四名大帝。泰國人民為紀念鄭信的功績,在大羅鬥圈廣場中央,塑有立馬揮刀的鄭王像;在尖竹汶府建有鄭王大帝公園,園中供奉鄭王銅像;在噠府建造鄭王大帝廟;在吞武裡建有最大的鄭王大帝宮殿;1982年泰國建成最長的橫跨湄南河公路橋被命名為噠信大帝橋。泰國政府於1955年還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慶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