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自從《三國演義》問世後,曹操的形象便臉譜化了。但實際上作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他,歷史上的真實面目並非如此不堪。相反,曹操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投筆定乾坤。他不僅是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其文學上的成就也是可圈可點的。曹操的傳世文獻篇章從數量上來看,並不多,然而“但得流傳不在多”(乾隆一人據說就寫了四萬多首詩,但是流傳下來的有多少呢?多乎哉不多也。)曹操流傳不多的篇章,精品卻不少,因此曹操文學上的成就並不低。

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曹操戎馬一生,自然以行軍打仗為主,然而軍旅生涯之餘,曹操卻也非常喜歡文學,“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心雕龍》序)因此創作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句篇章。最能反映曹操文學才華的就是其所作的《步出夏門行》組詩,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詩寫的頗為豪邁壯闊。詩言志,這正是詩人心情的反映。其時,曹操北征烏桓凱旋而歸,勝利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非惟如此,北征烏桓,實際上就平定了北方,正為曹操統一江南的計劃奠定基礎。而造成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就發生在次年(208年,建安13年)。因此,此時就不僅僅是北征烏桓的勝利的喜悅,更有對未來的躊躇滿志。所以曹操揮筆寫下了“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千古名句。

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又《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不為過的,因為此時的曹操已經五十多歲了,確實踏入了人生的暮年。然而南征北戰意氣風發,更是激發了曹操的雄心壯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甚至,曹操對於養生都有了很大的興趣和信心,“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活了65歲左右,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算是比較高壽了。

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曹操雖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氣,但是畢竟是行軍打仗,更多的可能是環境的艱苦,戰爭的殘酷。曹操對於戰爭有著切身的體驗,其代表作《蒿里行》和《苦寒行》便是對戰爭的直接描繪。先看《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此詩所寫的是在漢末混亂的開端時代,曹操號召多路人馬共討董卓的情形。表面上同仇敵愾,實際上則是勾心鬥角各自心懷鬼胎。“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混戰之初,曹操對於漢朝廷還是頗有忠義之心的,對於各路諸侯的勾心鬥角爭名奪利是非常厭惡的,曹操還專門譴責了袁紹袁術的擅自廢立稱帝行為。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在於最後四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戰爭的殘酷何等的觸目驚心。

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又《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此詩寫的是一次具體的打仗經過。戰爭的環境是嚴酷的,山路崎嶇難行,時有豺狼熊虎出沒。不僅如此,長久的作戰,導致人困馬乏,這裡曹操沒有故作姿態寫自己的雄心壯志,而是如實寫出了自己內心的傷感和悲哀。

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曹操的詩歌寫得好,文章寫得也不錯。說文章寫得好,並不是說他像很多文人那樣辭采華麗或者思想深刻,而在於其文章的風格正像其詩歌一樣,語言樸實無華,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甚至沒有雕琢的痕跡,非常具有樸素的美感,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如非常出名的祭文《祀故太尉橋玄文》。橋玄是漢末的太尉,比曹操大四十多歲。但是橋玄獨具慧眼,對於年輕的曹操有知遇之恩,甚至還把自己的家人託付給曹操。後來曹操在打敗袁紹以後,途徑故鄉時專門憑弔橋玄,寫下了這篇祭文。在這篇文章裡,曹操同樣沒有虛浮的歌功頌德之言,反倒是提到了一件自己和橋玄之間的一件小事。

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去世)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不拿一隻雞一斗酒來祭祀我),車過三步,腹痛勿怪。”

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在這裡曹操提到了橋玄生前和自己開玩笑的話,便將自己和橋玄的深厚的友誼表現的極為自然而真實。這是曹操風格的體現。

曹操不僅自己雅好詩文,並且提攜後輩,其子曹丕曹植亦有文學才華。更重要的是曹操對於建安文學及建安七子的出現,也產生的重大的影響。曹操生於漢末到三國的過渡時期,其詩風也具有典型的承上啟下的風格。他不僅影響了魏晉南北朝的文學風格,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西晉文學家陸機對於曹操的政治和文學成就極為推崇,曾懷著深厚的感情寫下《吊魏武帝文》來憑弔曹操:

悼繐帳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登爵臺而群悲,眝美目其何望?既睎古以遺累,信簡禮而薄葬。

彼裘紱於何有,貽塵謗於後王。嗟大戀之所存,故雖哲而不忘。覽遺籍以慷慨,獻茲文而悽傷。

覽遺籍以慷慨——曹操的詩文

近兩千年之後,詩人毛澤東到北戴河游泳,仍然想起曹操來,並賦詞道:“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對曹操也是頗為讚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