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入RCEP時機未到?

(文/斯瓦米納坦·艾亞爾)世界銀行最近發佈的《世界發展報告》將目光聚焦於對生產貿易至關重要的全球價值鏈。以前,從產品設計、製造到銷售都是在一個國家內完成,如今在國際分工的趨勢下,每個國家只需負責一到兩個環節的工作。專業化分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而運輸和通信革命大幅降低了運輸和協調成本,從而促進了全球價值鏈的興起。

印度為加入涵蓋了15個國家、覆蓋全球半數人口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歷經了長達7年的談判,其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吸引全球價值鏈。全球價值鏈一度引領孟加拉國和越南等許多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但都繞開了印度。

印度:加入RCEP時機未到?

加入RCEP時機未到?

印度最終選擇退出RCEP,因為國內部分遊說團體擔心來自中國的製造業以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農產品的競爭。事實上,印度加入RCEP,然後利用成員國規則加強經濟改革才是明智的選擇。否則,這些改革有可能被國內遊說團體扼殺在搖籃之中。

《世界發展報告》表明,全球價值鏈可以大大提高生產率,讓投資者和受資方雙方受益。全球價值鏈可以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減少貧困。當然,要取得良好的成果還依賴於經濟政策的支持,如開放市場、建立友好的投資制度、可預測和穩定的稅收和規則以及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

全球價值鏈應該設在物流程序完善、能確保貨物快速週轉和服務及時的國家。印度的物流成本是孟加拉國的2倍,中國的3倍,這也是印度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有限的原因。《世界發展報告》表明,物流延遲一天對競爭力造成的損失,超過1%的關稅收入。

所以,印度必須改革其進出口程序,包括商品和服務稅(GST)規則,以確保快速的文書工作和貿易結算。它必須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投資世界級港口、鐵路運輸、航空貨運和電力。同時,土地徵用困難、勞動法僵化也阻礙了全球價值鏈。印度必須迅速解決法律稅務糾紛,而不是在法庭上長年糾纏不休。在莫迪的第一個任期裡,印度提高了"經商便利度"的排名,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1年,印度商品和服務貿易佔GDP的比例達到峰值56%,2017年降至43%,如今應該更低些,但這一比例仍然高於美國和歐洲。顯而易見,貿易和推動貿易增長的全球價值鏈極其重要。

印度:加入RCEP時機未到?

《世界發展報告》表明,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頭10年,全球價值鏈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迅速上升,2008年達到了52%,但隨後下降到37%。這是由3個因素造成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中國的自給自足以及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推行"讓美國再次偉大"計劃,給全球帶來了不確定性,抑制了投資、貿易和GDP增長。英國脫歐正是這一不確定性的體現。

中國曾經是全球價值鏈最偉大的參與者。但是,近年來,它開始在國內生產大部分零部件,不再依賴進口,從而減少了供應鏈。

最後一個影響因素是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它剝奪了發展中國家廉價勞動力的優勢,讓發達國家依靠自動化完成生產。所有國家,包括印度在內,都需要提升價值鏈以保持競爭力。

錯過經濟發展快車,但趕上了下一輪轉型浪潮

《世界發展報告》表明,當貧窮國家從依靠農業轉向依靠大量出口的簡單製造業時,生產力將實現最大飛躍。印度雖然錯過了這輪經濟飛躍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它趕上了下一輪轉型浪潮,即從簡單商品服務向技能密集型服務的轉變。

這一轉變,印度做得很好。它已經跨越了簡單的製造階段,進入了計算機軟件、製藥和汽車等複雜領域。在這3個領域,印度都是全球價值鏈的一部分。所有形式的全球化,包括全球價值鏈,都會產生贏家和輸家。原則上,應向贏家徵稅,並通過提供再培訓和安全網,來補償輸家的損失。但事實證明,對贏家徵稅並非易事。

各國競相降低稅率並提供補貼吸引跨國公司,因此一些贏家不僅不會被徵稅,還能得到補貼。此外,全球價值鏈提供了一個機會,將主要利潤從銷售轉移到知識產權,而持有這些知識產權的子公司大多在"避稅天堂",如愛爾蘭或盧森堡。

《世界發展報告》表明,要進一步推動全球價值鏈,還需要開展國際合作,制定降低非關稅壁壘的共同標準,並協調稅率和制定法規,尤其關鍵的一點是要對那些銷售額巨大但納稅卻很低的公司徵稅。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已經就對這些公司的收入而不僅僅是利潤徵稅的協議草案進行了談判。

但是,當法國要進一步採取這類措施時卻招致了批評,特朗普可能還會對其進行制裁,因為他不希望美國公司的利潤被轉移到法國。就目前來看,即使前路坎坷,稅收合作對推動全球價值鏈和開展國際合作仍至關重要,各國應攜手共同建設一個包容多元、普遍受益的全球價值鏈。

印度:加入RCEP時機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