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现象究竟是不思进取还是老板借此炒人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用户9143305810906


35岁现象我觉得挺可笑的。如果是你能力不行,积累不够,你会有无数种现象。30岁现象,25岁现象,80后现象,90后现象。难道35岁,职业生涯就停止了。难道所有35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不能做到管理层,不能往上走,就要全部被开了?


你如果去看这些标题内容出现的场景,你会发现一些规律哈哈。比如某些公众号的软文,某些短视频的文案,某些培训机构的广告。许多都是有目的的。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然后给你解决方案。就是参加培训,参加投资理财课程,参加副业创业的项目。

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走到35岁这个年龄段。而这个年龄段的现象就是,大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车贷,左手是养家糊口的责任,右手是自我成长的焦虑。这个现象就变成了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需求就是商机,通过贩卖焦虑来达成他们的商业目的。


不骗你,我也心甘情愿落入这样的套路。我报过理财班,写作课,加入了个人轻创业的项目。企图通过参加这些课程培训和项目来突围自己很快要来临的35岁。

焦虑啊,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而大部分困扰的问题基本可以通过更多的钱来解决。而加入这些培训学习,确实暂时缓解了一大部分的焦虑。不过这个是短期的,最终需要用真实的变现,拓展自己跟多的收入来源。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虽然我觉得这是商家再贩卖焦虑,我还是觉得自己如果认可的,还是可以去参加,去尝试,去改变。把钱花出去,才能挣回来,我有点迷信,相信能量守恒,相信宇宙的秘密,当你把物理空间和脑袋都填满了一样东西。你就没有空间放入其他东西。
所以要时常做断舍离。打扫房子,清空不用的垃圾。脑袋也是一样。钱袋子也是一样。

花点钱出去,学习别人摸爬滚打的出来的经验,别人可能花了十几年才有的经验,几千块直接买过来也是值得的不是吗?

讯息爆炸的时代,快速阅读,短视频世界,最亲密的是每天陪伴你的手机。

以前看武侠小说里讲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我却更像说。我们都走的太快了,等等灵魂吧。世界转的很快,我们的心要慢下来,去感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要落入商业舆论的焦虑贩卖里。找到自己的节奏。一步步踏实地踩出自己的脚印。

35岁只是人生的第三个十年,是最美好的享受奋斗的时光,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奔35的我们,拍拍肩膀,大步向前走。


Luke在杭州


35岁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步入中年人的门槛,

公司都喜欢年轻人,言出记从,老油条给领导对着干,所以是后者


帅8郭


这是个复杂问题的集合,首先明确的是人力资源成本未必降低,而炒人不是普遍现象。

35岁现象成规模出现的时间也就是近几年,再往前就是4050人员的下岗年代了。

有商人推波助澜的原因,有人体素质下降而生活成本增高的原因,也行业从业者本身能力未必增长的原因。

人是有天花板的,人类文明前年和人类进化的百万年相比是短暂的,人的身体素质巅峰时间和人类寿命时长相比是短暂的。

对于35岁现象可以去了解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为什么当时的纺织厂更愿意用年轻的女工,延续到现在是同样的道理,无非是现在除了身体素质以外还对工作技能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降低成本是商人逐利本身驱使的,加上媒体炒作贩卖焦虑。

35岁后还得活下去不是。


培训从业者文智


万恶的资本家找的借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